乡愁(散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8922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愁(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愁(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愁(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愁(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愁(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散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 愁潘石小学 赵传立“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一首主题曲。每当听起这首歌曲,便想起我的家乡,想起老家的人们夏夜在大街上乘凉的情景。家乡的人们忙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里,洗去一天的汗水和劳累,换上衣服,匆忙吃过晚餐。这时,热气已下去了,男女老幼拿着小凳子走出家门:大门前、道路旁、池塘边的柳树下,或十人八人一簇,或六七人一团坐下来,拿着芭蕉扇不停地摇着。他们开始是谈论一天的劳动

2、,彼此讲完后,在聊聊一天的新鲜事。这时,人越聚越多,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孩子们自由、洒脱,相互追逐着,嬉闹声飘荡在整个村子的上空。有时候他们的吵闹声惊扰了大人们的交谈,变各自斥责自家的孩子,说他们过于顽皮。孩子们停下来,托着双腮蹲在人群旁边开始听似懂非懂的事情。最热闹的是村东头小桥上,那里的人最多,老人们说那里最凉快。原因是小桥下潺潺流淌的河水,永不停歇,村头绿树成荫,白天晚上都适合乘凉。这里有聚集了两帮人,一帮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老爷爷讲家乡过去的故事,老爷爷边讲边捋着白白的长胡须,虽然每晚讲得大部分重复,但人们还是听得凝神专注。如今,每当想起家乡,哼起儿时的歌谣,泪里就流出老爷爷的故事。这

3、在我脑海里是印象最深的事情。另一帮人在听一位老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奶奶不时抬头指着天空告诉人们哪是“天河”,哪是“牛郎”哪是“织女”。孩子们听得很入迷,姑娘和小伙子并没有向天上看,直愣愣地伫立在一旁像是想着什么事情。老奶奶讲完,使劲呼打两下扇子,可能是要赶走身边的蚊虫,又接着讲下一个故事打那时起我对夏夜乘凉着了迷,总盼着太阳快点落下去。如今聊起儿时听过的那些故事,对童年的时光油然产生无穷的眷恋,离开家乡越久,思念就越深。孩子们的睏意上来了,有的打瞌睡。大人们也觉得身上有了凉意,也就到了散的时候了。大约近十点半多钟吧(那时都没有手表),人们都各自回家了。不过大街上还有一两帮人没走,彼此谈笑得

4、正起劲,他们还要待上半个时辰,是要坚持到最后。每到夏季来临,老家的夜晚总是这种情景。所以,今年的暑期,我决定回老家再看一看,找一找儿时的记忆。我们家搬进城里近二十年了,老家还有年逾花甲的大伯、大娘。由于工作忙,近年来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不知道大伯大娘生活的怎样,一大早,我们一家就动身了。大娘清早起来,把家里洒扫庭除,所以一进大门,就觉得院里很光鲜洁净,亮亮堂堂。知道我们回家,大伯还特意买下菜,准备给我们包饺子吃。走进屋门,我首先看到他们刚买的空调,立在客厅的一角,闪闪发亮。42吋液晶电视上没有一点尘土,看来买了不过多久。电冰箱、沙发也像新购置的。冲门口的八仙桌上放着一个大鱼缸,(老家的规矩,上岁

5、数的人,冲门口都要摆八仙桌的,贵客来时,邀请坐在八仙桌两旁。奶奶在世时也如此。)鱼缸里红色、黄色的几条小金鱼自由地嬉戏。北墙上还挂着两块暖气片,那是他们自家冬季烧土暖气用的。西旁房顶上还安了太阳能热水器。看到这些,蓦然新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产生一种沁人地涌动:农村富了,农民富裕了,我们的国家真是走进了新时代,城乡没什么差别了,事实不就摆在眼前嘛!我问大娘:“空调常开吗?”大娘说不常开,只有天很热的时候,两个小侄子来写作业时,开一会儿。我告诉大娘用空调要注意身体,也不要调得温度太低,大伯还有腰疼、腿疼的毛病,睡觉前一定要把空调关闭。中午饭大娘做了好多菜,又端上不凉不热的饺子,我们全家都说大娘包的饺

6、子好吃,有滋有味。老家的人总是淳朴的,跟奶奶一起过日子时,平时总是俭朴细用,来了客人做饭菜油和其他佐料用得毫不吝啬。大娘看来又是老家的继承人了,六十多岁了,已经合格了。晚饭在大哥家吃的。他比较忙,菜不是自家做的,是让饭店送来的。我埋怨哥哥这样做太破费。他说平时忙家里来了客人总是这样。哥哥给我谈了很多很多家里、村里的事情,我了解到老家的人们一辈辈还是那么勤劳,这么好的时代怎能不富裕呢?夜幕终于拉下来了,触动起我儿时的回忆,美好的时刻来到了,人们又该去大街乘凉了,老人们又该讲故事了,孩子们又该在街上跑来跑去了。于是,我走出大哥家门,急匆匆来到大街上。哎,怎么没人呢?大街上,池塘边的柳树下,村东头的

7、小桥上连一个人影也不见。莫非人们还在吃晚饭?像小时候那样,我去呼唤我的几个好伙伴,他们见了我笑个不停,又问这问那,还像儿时那样那么友好,那么热烈、亲近。致使我们不知从哪说起。我说:“为什么没人到大街上乘凉了?我们小时候夏天晚上街上多热闹哇!怎么不见人了呢?”“早就没人出来了。”几个伙伴同时说。我听他们述说着老家的变化。现在老家的人们,家里都安上了电风扇、空调,干完一天活,人们用太阳能洗个澡,在家里开着电扇或打开空调,欣赏着电视节目。年轻的人们在家里上网,查资料、看新闻或者在网购、聊天。酷热天也不用出门了,在家里甜蜜享受着新时代的消夏生活,舒舒服服,还出门干什么呢?我跟随几个朋友在村里的四条马路

8、街上转了起来。他们告诉我,这几条街是去年修的,好多乡亲自发捐款,街头上重新修了“功德碑”。路灯下,我望着宽阔、平坦的大街,想起了村里十几年前修大街的情景:那时家乡经济状况还不算好,村干部们到处筹集资金,动员我们在外工作的人员捐助。我当时工资还比较低,拿了500元,村干部们并不嫌少,为感激我们,还把我们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至今还完好无损地立在村东小桥边。已过十点半了,儿时的这个时间,大街上也到散的时候了。我看了看,还有几户人家的灯还在亮着。大部分人家都已歇息了,静静的乡村静静的美,夏夜伴随着人们的梦乡又在悄悄地孕育家乡的幸福生活。是啊,时代前进,家乡在变,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当年讲家乡史的那位老爷爷已过世了,夏夜里讲牛郎织女的老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孩子们听不到热闹的大街上老人在讲故事了,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儿时的记忆伴我长大的一个个美好夏夜已不再大街上了,可我知道,勤劳、质朴的家乡人们时刻都在编织着美好的故事。新的时代不断告别我儿时的生活,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耕耘着新的梦想。写于2017年7月7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