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944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坚持走2001年开始的课改之路!,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学习课程标准的意义:,课标修订的背景,修订过程 2007年4月,标准修订启动; 2010年7月,形成标准修订第14稿。 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2012年春正式颁布,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主要指导思想: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

2、用性等,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等。,修订的根据 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 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 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整体思路: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

3、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第一部分 前言,保持“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大内容不变。,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实验特点、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 现四大段 (原表述:“课程价值”5个方面),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物理课程的定位,将原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4、”, 构建评价体系不是单一的课程标准能够完成的,所以作了调整。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课程理念,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保持总述、三维目标分述的结构,对具体行文进行微调。, 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 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其它仅做文字推敲;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别从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适当整合,并做了文字推敲。,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 课程

5、内容,1、调整结构标题:,2、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表述进行了微调,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3、科学内容保留了原来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的内容不变,对三级主题进行了微调,由原68个减为63个。,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保留原来的结构,侧重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进行修订。,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 关注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教学建议, 合并、并修改了小标题。,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评价建议, 对原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该建议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一步修改了评价内容,加强了评价建议的指导

6、性,通过介绍评价的多种方法,增加了评价的针对性,通过增加具体建议及样例等加强了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3:改写科学探究实例,并加“评析”,附录1:提出对学生实验项目的明确要求(20个),附录2:规范行为动词(原稿),例1:什么时候磁能生电?(侧重课内完成) 例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侧重课内完成) 例3:比较材料保温性能?(侧重课外完成),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附录1:学生必做的实验说明,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探究浮

7、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操作性:7个,测量性:4个,探究性:9个,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附录2:本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1.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删去条目 “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

8、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修订细节关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2.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4. 知识内容尽管不做

9、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原来“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的一些特征” 等3个条目,通过“新材料”整合为一条,而原来的具体内容则作为例子列入。,5. 知识内容适当整合,既降低了难点,又为教师教学留下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分为三大类:,1. 明确了对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认知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 技能性目标-独立操作 体验性目标- 经历、认同、内化,修订细节分享,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

10、、“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认知性目标,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行为动词: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说明等,基本特征是复述。,行为动词:认识,基本特征是:,基本特征是转化。,行为动词:解释、理解、计算,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 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

11、化过程中的吸热和 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 地的水资源状况。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共48条(占76.19%),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5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 关现象。 2.2.9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

1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3.1.2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或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1.3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3.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4.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5.2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标准中属于认识水平的共11条,(占17.46% ),1.2.3 理解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2.7 理解压强。 3.4.2 理解欧姆定律。 3.4.5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标准中属于理解水平的共4条,(占6.34% ),行为动词: 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

13、、会估测、会连接等,技能性目标,基本特征是-会,是对课程内容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要“会”。,1.1.2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2.2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4 会测量力的大小。 。,标准中的以下技能要求都属于独立操作的水平,行为动词: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等,体验性目标,基本特征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有“经历” “认同”和“内化”三个水平,行为动词:关心、关注、有意识等,基本特征是:学习者的行为

14、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行为动词:养成,基本特征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习得使某种态度或行为 成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1.1.2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1.4.2 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2.2.2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2.6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经历水平。,1.1.4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1.3.2 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3.3 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5、3.4.7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3.5.1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6.4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认同水平。,如标准(新)第7页 (三)情态、态度、价值观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养成水平。,2. 进一步明确了对教学的要求,原:联系什么?怎么联系?不太清楚。规律的内容及结论,不太清楚。,原:学习压强概念是指过程,对结果的要求不明确? 只要求知道P与R的关系,现在要求知道焦耳定律 会使用常见温度计,而不是偏门的温度计,原:一些什么属性,不清楚。 探究什么关系?不清楚。

16、,现: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便于操作,3. 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原:“探究”。只有过程目标,没有结果目标,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近30项,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同种电荷相斥、 异种电荷相吸” 例1、举例说明静电现象 2.4.2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例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例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3.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且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补充后,对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使知识结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