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863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的发展,1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2.选官制度科举制 (1)形成原因 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实施;隋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急需选拔人才。,(2)发展历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完善: 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后成为定制。,(3)影响 积极作用:抑制了门阀;拓宽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将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

2、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局限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年登科的进士往往容易结成朋党,败坏官风。,3府兵制与募兵制 (1)府兵制:府兵的发展:隋朝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唐太宗调整和健全府兵制,实行“兵将分离”。作用: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2)募兵制:目的:增强军事力量。作用: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导致军阀割据形成。,4赋税制度的发展 (1)租庸调制 发展:北魏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隋时沿用,并开始以庸代役;唐朝时实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为两税法所取代。 唐朝租庸调制的内容:成年男子

3、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称为“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称为“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使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2)两税法 原因: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国家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作用:统一税制,在一定时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而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依据,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

4、弛;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局限性:不再限制土地兼并,使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和政府的苛捐杂税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相同点:都属于中央行政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点: (1)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2)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后者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等分权后又集权的中央行政机构。,(3)宰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

5、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4)作用地位不同。前者使中央集权制确立;后者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例1】 (2009北京海淀区期中练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 )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解析】 本题

6、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及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得出唐朝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的结论。 【答案】 D,隋唐经济发展的影响: (1)社会角度 政治意义:安居乐业、矛盾缓和、政局稳定巩固统治。 历史地位:封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商品丰富经济交流活跃科技技术先进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人民生活:物质生活维持温饱文体活动(节日)兼收并蓄多姿多彩。 国际意义:物产丰饶、制度完善、科技领先、开明兼容、文化灿烂、国力强盛、疆域广大、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圈”形成。,(2)自然角度 灌溉农业:草原变农田,蓄水变成耗水;河流中下游地区

7、水流减少。 农耕技术:“火耕”“垦荒”“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 凿井技术:(坎儿井)使地下水位下降,绿洲退化,土地沙化。 农民居宅:牧民成为农民,帐毡成房屋,树林被毁,青山成为荒山石岭。,【例2】 (2009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解析】 本题较易,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中提及的翻车出现于魏晋时期,B、C、D三项都是隋唐经济发展的表

8、现,故答案为A。 【答案】 A,热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既有宝贵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温家宝总理在对建议作说明时,具体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9、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考点链接 1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可联系隋唐时期革新、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构建出当时历史条件下较为适应历史发展需要、较为和谐的社会制度,从而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史实,体现历史学习的借鉴功能。,2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说,在过去的岁月里,人类已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留下了不少的教训。复习历史时,应重点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例如唐朝时江南地区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

10、田,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很大影响。,【样题】 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下列隋唐时期的生产活动中可接受教训的是 ( ) A兴建和修复水利工程 B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 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D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 四个备选项都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较快的表现,其中A、B、D三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是“教训”。C项对自然生态平衡有破坏性影响,故是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 【答案】 C,变式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政府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11、。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再下降40%45%。中国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最近3年,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先后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而建设“生态文明”也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发改委数据则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中,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达2

12、1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达3700亿元;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回答: (1)用史实说明秦汉时期、唐朝时期、清朝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关中地区曾长期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由于什么原因在何时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开始迁移?迁移的方向如何? (3)举出近代以来,中外历史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现象。 (4)人类在何时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通过上述问题,你从中得出哪些规律性的认识?,【答案】 (1)秦汉时期:中原和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和大量砍伐树木导致环境破坏。唐朝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放火烧山等现

13、象破坏了生态平衡。清朝时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2)关中地区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作为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重要地位,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唐灭亡以后,政治中心开始向南迁移。,(3)如中国“大跃进”中大炼钢铁,工业革命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4)在知识经济时期,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点,找到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认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开始破坏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不协调;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严重的不协调;到知识经济时期,人类认识到人与

14、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注重了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危机等问题。,1(2009江苏单科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 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

15、效制衡。D项显然可以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A项可排除,因为三省六部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B项可排除,因为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 【答案】 C,2(2009全国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解析】 隋唐时期,市坊分区,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而且市的买卖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A、C、D三项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答案】 B,3(2009重庆文综15)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 A郑

16、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郑国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可排除A项;芍陂和邗沟都是春秋时期修建的,故B、D两项均可排除;只有C项通济渠符合题意。 【答案】 C,4(2008山东文综卷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执行。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5(2007重庆文综卷15)下图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 ),【解析】 依图辨析可知:A项是扬州,唐时物产丰富的集散地;B项是苏州,出产锦;C项是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