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3366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A. 先代贵族B. 功臣C. 王族D. 少数民族首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中的“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即可判断出,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

2、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3.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

3、”。这本质上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4. 有史书上残存“秦遂并兼四海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

4、为”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中的“”最可能是A. 三司B. 郡国C. 行省D. 郡县【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D项正确;地方上设三司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期,故B项错误;实行行省制是在元朝,故C项错误。5.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侯大臣受成事,倚辩于上”这反映了A. 三公九卿互相之制约B. 秦律严苛细密C. 皇权至高无上D. 丞相独揽大权【答案】C【解析】材料“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中的“上”是指皇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帝来决定如何处理,这体

5、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首先要明确“上”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得出正确答案。6.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能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A. 分封制度B. 世袭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制,并进行一定的完善。A分封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 B世袭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D宗法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

6、 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中央集权制度7. 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A. 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B. 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C. 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D. 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结合所学,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通判,对其进行监督,与题干“中枢机构”不符,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唐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项正确。8. 如图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反映的实质是A. 中央集权的加强B

7、. 中央官制的完善C. 选官制度的完善D. 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趋势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因此图示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央官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点睛:表明类选择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哪些是本质哪些是现象。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秦朝到清朝的中央官制,这反映的本质是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不断加强。9. 唐朝时“缙绅虽位极文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念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察

8、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材料“唐朝”“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选官制度是指科举制,故D项正确;A项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在商鞅变法中被废除;B项是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C项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点睛:材料“唐朝”“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0.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A. 西周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汉代的刺史制D. 元朝的行省制【答案】D【解析】行省就是行动的中书省的意思,行省是中央派出的管理地方行政机构,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有利于中央管理地方,故选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管

9、理地方,排除A;郡县制下,郡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但并非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排除B;汉代的刺史制是监察制度,和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设置的背景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11.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 协理奏章B. 参与决策C. 执行政令D. 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由于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所以“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也就是殿阁

10、大学士,他们是不可能参与决策的,故排除B;而这个新的政府部门是为了解决“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问题,故选A;C应该指的是六部,故不符合题意;D是属于监察部门的职权,故排除D。12. 根据如图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此时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废除行省,权分三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朝的机构调整,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13.

11、“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性格B. 经济条件C. 政体形式D. 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题干特殊强调了大海的作用,“大海”不属于民主性格范畴,也不属于经济和整体形式范畴,只能说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答案为D。14.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 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C. 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D. 雅典没有不

12、参政的男人【答案】A【解析】“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说明伯利克里鼓励公民参政,故A项正确;公民指的是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妇女,因此雅典民主不是维护全体雅典人的利益的,故B项错误;公民在雅典占少数,因此雅典民主也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错误;外邦男子和男性奴隶没有参政权,故D项错误。15. 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文明的知

13、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并非贵族独享民主权利,故排除 C、D 两项;由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 40 万,享有民主的自由民只有 16.8 万,故 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故选B,雅典民主的基础是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公民。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希腊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16. 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B. 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14、C.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和妥协D. 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答案】C【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颁布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但也保留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题中材料即反映了这一点;这一法律的通过并未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因此四年后废止了这一规定,这反映了平民与贵族的妥协,故C项符合题意。A选项与此无关;B、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17. 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军到埃及后,与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恺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按照罗马公民法,法官会判决A. 克丽奥佩特拉享有罗马籍

15、B. 托勒密恺撒享有罗马籍C. 克丽奥佩特拉和托勒密恺撒都享有罗马籍D. 克丽奥佩特拉和托勒密恺撒都不享有罗马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从材料可知道当时仍是公民法,埃及等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不适用公民法。所以本题选D项。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18. 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A. 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C. 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D. 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用法规和客观的判断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A与材料“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不符;B不对,材料没有显示这是在罗马帝国时期;C不对,罗马帝国时期实行专制统治。故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