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1478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7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引论》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论,一,二,三,四,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教育研究之源流,教育研究之过程,教,学,内,容,一,二,三,四,了解科学、教育、方法等的内涵与实质,知道 研究范式的基本走向,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一、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科学态度来对待,(一)什么是科学,“这是科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和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一样越是基本的、本源的问题越重要,越难以回答。” 中国科协党组原副书记徐善衍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词条,(一)什么是科学,我们把科学视为一种研究方法,或者说,学习和理

2、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方法。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艾尔.巴比在社会研究方法开篇的第一句话。 从各种著作文章中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难以计数。,(一)什么是科学,我们认为: 科学是人类秉持科学精神所从事的创造活动。上已述及的和未述及的科学可能涉及的一切都是在这个活动中集结成为一个整体而作为科学本身有生命地存在着。,(一)什么是科学,科 学 精 神,科 学 精 神,(一)什么是科学,从本课程在起点处的基本概念开始,注重内涵实质的理解,始终保持这种理解在全书中逻辑的同一: 即:同一理解可以是整体的和分析的,但不可以有实质的变换;也因此达到全书的统一逻辑 即:本书的各章节可能是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进行讨论

3、,但它们都将统一于根本的内涵实质的整体理解。,(二)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二)什么是教育,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全部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讲,教育总是处于发生状态,具有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的丰富和生动; 它不为概念所定义,因为概念的抽象会使它失去原有的丰富; 它不可以被分割,因为它总是整体地发生着; 它是一个整体地发生着的事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精神、意识层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总之,教育的实践性质,它从性质上决定了教育与其它事情,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许多

4、事情的区别。,(二)什么是教育,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教育,首先要看到这种根本区别的存在,无视这种区别,已经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在这个根本的层面上已经失去了科学的根基,那么后续环节上即使再也没有科学的缺失,那也不过是建筑在沙滩上的大厦,并且是另外一座大厦。 尊重教育的实践性质,是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教育的基点。在这个意义上研究教育,着重于如何采取行动使得教育真正发生。,(二)什么是教育,承认教育有结构形态的存在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一个根本的层面。它始终作为实质性内涵存在着,为了它以及与它相关联的,又形成着一个渐进的、逐渐具有结构关系、结构化程度逐渐清晰又复杂联系,总体上可以称之

5、为结构层面的序列,它与那个根本的层面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教育。 承认教育有结构形态的存在,我们可以对为什么会有概念的、结构的、分析的方式研究教育做出合理的解释。,(二)什么是教育,承认教育有结构形态的存在 教育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教育已经无数次地发生过了,发生过的事情是可以分析的。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发生的,具有某种组织结构,也就会有一定的边界,有边界的事物是可以被概念所定义的,是属于我们所说的结构形态。 认定结构形态的教育存在,认定结构形态的教育存在可以并且需要以概念的、结构的、分析的方式研究,也是实事求是的严格的科学态度。,(二)什么是教育,建立结

6、构形态层面与根本层面的联系,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 结构形态层面的研究及其所获得的结论在性质上、内容上都只是与其能够界定的范畴相契合,任何时候结构形态层面的研究永远不能替代那个作为根本的教育实践。 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待教育,还包含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要求,即:必须建立结构形态层面与根本层面的联系,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这样才能使它们最终统一于同一逻辑内涵的整体。,(三)什么是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系统的、说明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 就其结构而言是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的概念、判断、推理的体系; 就其功能而言,则是以其逻辑体系及其对本质、规律的揭示,构成一个理性的解释系统,提供着解释、规范和预断的

7、功能。 就其本质而言,理论是一种庄重、神圣的生活方式,它与实践同样是人的一种生活。 所以说,理论不与实践相对立,而与实践相统一。,二、教育研究之源流,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的方法,1,2,3,研究走向行动,(一)研究是什么,研究,首先是一种态度,惊奇于某种困惑,渴望获得解释的态度。 研究,在开始时是由于惊奇而引起的思索,因有疑惑而思索,以思索求得对疑惑的解释。 思索,是为了获得解释。 研究获得解释,(一)研究是什么,研究作为获得解释这个含义在研究中得到贯彻始终的保持。即使在当今高度规范化、操作化、技术化的教育研究典籍中,也注重研究的解释力,“准确的解释性”成为评估研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研究的内

8、在效度”定义表述用语。 当思索需要更多的依据,研究逐渐增强了如何获得研究依据的过程,研究不仅要言之有理,而且要持之有据。无论是引证考据,还是事实枚举,都是为获得依据而收集研究的资料,这样研究逐渐有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这已经是现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研究是什么,虽然有了这种过程的分化,但研究教育,人的思考中直观想象和洞察的成分仍然会起作用,并往往带来具有创造性的效果。这也和教育的实践性质有关,教育研究在其开始,主要是实践层面的研究,诸如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最早的教育研究,而他们的研究,主要都是着重于如何采取行动使得教育真正发生。 事情在它起始的时候,往往最富于本意,

9、这本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怎样变化总是作为其根本而贯彻始终。,(二)教育研究的方法,1实证主义范式与教育的定量研究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 代表人物:孔德、马赫、卡尔纳普 基本特点:要求经验的或逻辑的证明。它拥有庞大的信奉者或支持者队伍,众多的自然科学家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 贡献 : 由于科学家在自然科学中的贡献、如何以科学方法获得这些贡献以及这些科学发现深刻的真理性和对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杰出贡献使它成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范式,在20世纪差不多2/3的时期里在教育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形成教育研究向科学化发展的强大潮流。,(二)教育研究的方法,在实证主义范式影响下,教育研究开始向着科学化的

10、方向发展。造成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和定量研究繁荣的主要力量有: (1)实验 (2)统计 (3)测量 (4)调查,(二)教育研究的方法,实验的作用 实验教育学的迅速传播,其倡导者们创办了实验教育学杂志,在许多欧美国家建立实验研究机构,撰写实验教育学著作,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实验课程,并且着重在性别差异记忆、学习训练的迁移,课程和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教育学研究实验化的运动。,(二)教育研究的方法,统计的作用 统计方法的发展,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在1875年做出第一例回归曲线,1877年提出相关的概念,1896年波尔逊发明了积差相关系数。在统计学家们的努力下,很多重要的统

11、计分析方法,像x2(卡方)检验、多元相关、T检验、自由度的概念等等相继发展。1935年费希尔出版了他的实验设计使统计方法作为实验研究的重要数学工具得到普遍使用。统计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研究的定量化提供了必须的手段。,(二)教育研究的方法,测量的作用 测量技术的发展,1905年,比纳和西蒙量表诞生,第一次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的心理测验工具,从此心理测验开始流行起来,在学校中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种测验也不断涌现,标准化测验技术日益完善,学校中的各种测验和心理测量技术包含在一起,形成了教育研究定量化的一个重要力量。,(二)教育研究的方法,调查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教育调查,问卷技术,测量技术在调查中得到运用

12、。通过规范的手段进行调查,用科学的手段获得对学校、学生、教师的客观材料。在这期间进行过大量的教育调查,成为教育研究定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以上各个方面的力量汇合在一起,构成了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繁荣,形成了一种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相类似的教育研究的实证的、定量的研究传统,并且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60、70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欧美国家教育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形成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研究就是实验、量化才是科学的观念。如果没有量化,就缺乏合理的明确性,就意味着怎么样都对,定量研究的发展,至少是在方法上实现了一部分教育研究者使教育学摆脱哲学,走向独立和科学化

13、的愿望。,(二)教育研究的方法,2意义理解与教育的质性研究 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的60,70年代,逐渐开始崛起,对定量研究的不足提出批评。 批评的焦点:实验,往往把人变成被动的控制对象;测量,往往忽略教育的现实情境和意义;统计,总是要忽略一些个体的差异,而个别的差异在真实的教育中恰恰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些批评有些主张有道理的, 质性研究的价值逐渐得到很多教育研究者的承认,在研究教育中日益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质性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社会调查参与观察 (2)人类学的影响田野研究 (3)教育社会学的影响符号互动论、民族志,(二)教育研究的方法,(1)社会调查参

14、与观察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曾出现社会调查运动。在这当中,许多工作和著作都已经反映出质性取向,十八世纪末,法国学者Frederick LeLiay 和他的同伴居住在研究对象的家里,参与他们的生活,仔细观察他们在工作、游玩、教堂和学校中所做的事,详细描述欧洲工人的家庭生活。Frederick LeLiay的做法,成为后来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为“参与观察”的先驱。“参与观察”成为我们今天称之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来源和获取研究资料的重要手段。这种参与观察的态度和方式对质性研究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教育研究的方法,(2)人类学的影响田野(现场)研究 人类学是研究人

15、类根源、发展和特性以及人类的社会风俗、信仰和文化发展的学科。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从它的内部意义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它。因此研究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从所研究的文化事实出发,应当采用归纳法,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具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人类学家在研究土著民族文化时,发展起来一种“田野(现场)研究技术”。深入到土著民族部落之中,长期在那里生活,通过直接的观察,在土著人生活的现场去理解和解释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文化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跨越文化的边界,对另一种文化的理解、翻译和解释。,(二)教育研究的方法,这种现场调技术和跨越文化研究的观念,后来渗透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很多教育方

16、面,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家族背景、生活经历,处于不同的位置或角色,分属不同的文化群体。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强调现场研究,强调教师通过观察和直感经验,研究学生的成长变化,这种研究的一个特点是从特定的具体的情境去理解,而不以统计的普遍性来解释,正是为此,这种研究就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独特内容、现场的情况的理解和参与。,(二)教育研究的方法,(3)教育社会学的影响符号互动论、民族志等 教育社会学曾经受到定量研究倾向的影响,追求实验的、定量的研究。但是有一部分学者张以经验的但不是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社会学。他们认为儿童和教师不是脱离现实的天使,不是教或学的机器,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生活的、不可分割的实整的人。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活,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联系之中,教育研究的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深刻地理解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对现实的研究必然是具体的研究,不能脱离人性的现实情况。在他们看来,人的敏锐的洞察力构成并且实现着教育的研究。,(二)教育研究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