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罐灸使用方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77337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罐灸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艾罐灸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艾罐灸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艾罐灸使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艾罐灸使用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罐灸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罐灸使用方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灸 罐 的 使 用 方 法一、装填艾绒(如图)往灸罐的内罐装上一层(约1.5厘米)艾绒,用食指轻压至平(不要压实)。然后用小勺子装0.2克药粉轻洒在艾绒面上。再装上一层艾绒(约1厘米,总2.5厘米),轻压至平(不要压实)。本药量大约可灸40分钟。如遇重症,每0.5厘米艾绒可撒上一层药粉。总量2.5厘米的艾绒里,可将药粉层数提高到两到四层,总约0.5到1克药粉。二、点火1、往艾绒上匀撒上少量(约0.5毫升或更少)药用酒精,用明火将艾绒点燃。100ml小喷壶 均匀喷洒35下2、等酒精明火无风状态下自然熄灭后,用扇子轻扇艾绒。直到艾绒表面90%以上面积点燃变黑为止。3、盖上盖子,把灸罐放进布袋内;并

2、把布袋上口的绳子拉紧绑牢。三、施灸1、将灸罐底面朝皮肤穴位方向,隔一层布(可用纱布口罩或小毛巾。另外,如果患者隔衣服的位置施灸,可先不放置隔布),调整松紧带长度使其适合躯干或四肢,将灸罐固定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2、如遇冬天或皮肤裸露的穴位上施灸,可在灸罐及附近的穴位上覆盖一条毛巾,用来保温。四、几个部位的灸罐固定法1、躯干颈、胸椎部位,宜使用交叉带法 交叉法背面图 交叉法正面图腰椎、腹部等部位,可使用平衡带法平衡法背面图 平衡法正面图肾俞等脊椎旁双穴连袋施灸,利用布袋旁边的纽扣连接两个布袋(需扣上两层纽扣,使其更牢固),再用松紧带固定(如图):2、四肢四肢部位可收紧松紧带固定五、头部等不方便固

3、定的位置的施灸1、如遇需要在头部穴位施灸,可用带手柄的铜罐,用上面方法点燃艾火并盖上盖后,不需要放入布袋内。施灸者手持手柄帮助患者在相应的穴位上1.5到3厘米施灸。同时患者相应的穴位上需覆盖一层薄纱布,预防艾灰烫伤患者。头部穴位施灸方法2、某些病症,如渗出性外伤及皮肤病、痔疮等,不便于用以上方法熨灸,可用带手柄的灸罐,将灸罐内的艾药点燃后敞盖放置灸罐于灸位下方熏灸,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一般熏20到30分钟。六、观察1、密切留意患者温感,预防烫伤患者。如患者感觉烫,需要在灸罐底部加上一层垫布,患者感受温热舒适为佳。2、观察铜罐温度,预防艾火熄灭。如铜罐温度过低,即打开铜罐上盖,用扇子轻扇艾火,

4、直到全燃再固定上穴位。七、灸后处理要等艾火彻底熄灭后,才可将艾灰倒出,以防引起火灾。可用废旧牙刷清理罐壁残灰。若长时间不灸,宜将灸筒清理干净后放置干燥处保存。如内筒底面四周壁内侧已形成艾炭灰附着层并使孔眼堵塞变小,可用铁丝捅刮筒内及孔眼,使附着的炭灰脱落。这些质硬的炭灰对湿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将炭灰研细,以香油调,敷于患处即可。同时,炭灰还可以用于治脚气,搽在足趾缝内,立即止痒,但这是临时的效果,严重的脚气病,可按“关节炎常规灸法”在腿步穴位施灸。八、隔物灸 隔物灸,指的是隔姜、隔蒜等灸法。姜能祛风,蒜能消炎,是比较常见的施灸手法。可先将姜、蒜剁成绒(或切片,中间刺数小孔),置于灸罐的内、外罐

5、之间的缝隙里,然后点着內罐里的艾绒按正常方式施灸。九、适宜施灸的时间进食前后不宜施灸,宜在一个小时前和一个小时后。施灸后不宜马上洗澡,应等施灸部位皮肤的温度和旁边皮肤的温度一致后(一般45分钟后),才可洗澡。十、施灸应避风寒夏日炎热,择凉爽之时施灸(比如在早晨),或在凉爽之处灸,但要避风。天凉时用灸,要注意保温。在每次施灸结束时,特别是治外感症,不要立即将灸罐拿开,使施灸面的温度骤减。应以分次抽走垫布的方式使施灸面的温度逐渐下降,然后再将灸罐拿掉。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趁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暖。十一、副作用施灸时及施灸后,应适量喝水。艾罐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极少数患者灸后有头晕、

6、口干、咽燥、鼻出血、乏力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也有少数咳喘病患者对艾烟过敏,施灸时可使用毛巾包裹灸罐减少烟量。严重者不可使用艾罐灸。艾 罐 灸 的 发 展 及 功 用(讲义)一、艾灸的起源历史1艾灸的起源据考,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某些病痛能得到一些减轻或缓解,逐渐地又用兽皮或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贴附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适又方便,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热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对受凉引起的腹痛及寒湿造成的关节痛等,这就成了原始的热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改进,人们采用树枝或干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温热刺激,治愈了更多的疾病,从而形成了灸

7、法。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灸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宋、成熟于明代。而艾灸法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孟子离娄上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最早的灸法专著出自汉代的曹操之子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唐太署中有灸师和针师的区别。宋代的西方子对灸学研究更是炉火纯青,著有明堂久经和备急灸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

8、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清代吴亦鼎有专著神灸经论;雷丰的专著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更上一层楼。1762年日本后藤省专论灸法仲介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而备加推崇。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2、艾灸的发展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药物,艾叶在古代的应用不仅仅是通过口服和针灸来疗疾,也有不少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而一些文学史记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

9、记载。可见在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引起不同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而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之际有医学专家提出运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艾烟的化学成分研究艾叶是中医灸法临床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灸治过程中除艾叶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发挥作用外,艾烟中的成分也有一定作用。为了探讨艾叶燃烧产生的艾烟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人对艾烟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针对艾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复杂、且浓度

10、甚低的情况,特选择苯一甲醇作为吸收液对烟(气体)进行吸收。定性分析 将吸收液进行GC、GC-MS、GC-FTIR等综合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艾烟挥发性成分为氨水、乙醇、乙二醇、醋酸、乙酰胺、丙酸、环己烯、甲基呋喃、丁酰胺、3-甲基-丁酰胺、季酮酸、戊S醇、2-甲基戊S醇、斯德酮、正已基胺、萘、葵酸、乙内酰尿、三甲基对二氮杂苯、溴代氮杂环丁烷。定量测定 将吸收液蒸馏,其中水及挥发性成分在低于110时全部蒸发,其余膏状物在110200之内无蒸发,此膏状物即为艾烟的重组分,其量由直接称重测定,其结果为每克艾叶燃烧可获得挥发性成分0022克,重组分029克,灰渣0091克。(二)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抗菌作用

11、有人对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作用和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烧伤创面菌落数显著减少。其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培养皿中的抑菌试验:选择外科病区中常见污染空气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碱杆菌四种菌种,经分离培养6小时后用划线法分别接种血琼脂培养基,点燃一根艾条,用直径7cm,长30cm的圆形纸筒引导烟雾。分别取上述每菌种培养基4只,1只为对照,另外3只分别烟熏3、5及10分钟后置于37温箱内孵育24小时,观察结果。对照组全部平板生长,而经艾烟熏染10分钟者全部不生长,说明艾烟对一般常见化脓性

12、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烧伤创面的抑菌试验:在器皿内放入无菌生理盐水100ml,浸入一块5cm2的无菌纱布。以此浸盐水纱布(湿度以不滴水为宜)均匀地敷于未烟熏的烧伤创面上,1分钟后取下,再放回原盛盐水器皿内5分钟。取其浸出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0ml,以0.1ml与45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后,置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计其菌落数。烧伤创面置于帐幕下,用自己设计的艾烟器熏之,出烟口距创面 30cm,10分钟后用上述湿盐水纱布敷贴,并以同样操作方法取材,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计其菌落数,菌落减少率为7664,说明艾烟对烧伤创面的细菌有抑制作用。亦有人用其它方法观察了艾烟的抑菌作用,将纯艾绒20克放入

13、熏灸器中燃烧,将烟收集在无菌器皿中(温度为30),同时放入5个接种有大肠杆菌的中国蓝培养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接种在血平板上,分别在艾燃烧10分钟、30分钟、50分钟、60分钟时取出培养皿放37培养箱中培养21小时。另设对照组,除不用艾烟熏外,其余条件一样。实验结果提示:艾烟熏20分钟后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熏30分钟后即可抑制大肠杆菌;熏50分钟后即可抑制绿脓杆菌。还有资料介绍,艾烟对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人型H37RV)等也有抗菌作用。临床上发现,在用艾烟熏的病房中,部分病人的感冒可不治自愈,艾烟熏对局部的带状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

14、皮癣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上海华东医院等单位报道,用含艾叶的消毒香(上海日用化学品厂试制,含苍术粉30,艾叶粉20)烟熏4小时能杀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群、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烟熏8小时能杀灭绿脓杆菌,并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那么艾烟对各种细菌的抑菌效应是否与温热刺激有关呢?也有人用实验进行了证明。结果显示,艾烟确有抑菌作用,是细菌生长时杀菌作用的基本和唯一因素;艾烟的杀菌作用与烟熏时间长短有关,时间长杀菌作用强;艾烟的杀菌消毒作用为灸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外伤感染、带状疱疹、上呼吸逍感染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艾烟燃烧时,其所含挥发油会随烟挥发,试验表明,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

15、病菌如肺炎球菌、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210-3410-3毫升。抗真菌作用有人进行了艾烟熏对14种致病性真菌抗菌作用的初步观察。实验组共分3组,第一组先将双碟沙伯弱氏培养基艾烟熏2、5、10和15分钟,然后接种各菌种,再用灭菌凡士林将双碟开口处封闭。第二组先将各菌种接种于双碟沙伯弱氏培养基上,发育生长5日后,再艾烟熏不同时间,同上处理。第三组在接种各菌种发育生长10日后再艾烟熏不同时间,并作一组不用艾烟熏的接种培养,以作对照。如此放置于室温下,每日观察其发育状态,观察30日并每日记录,结果在第一组经不同时间(分钟)艾烟熏后所接种的各菌种,除白色念珠菌外,均未发育。而对照组各菌则发育生长旺盛。第二组仅于艾烟熏2分钟的培养基上大部分癣菌发育,但有些癣菌发育极为缓慢,且不旺盛,如许兰氏毛(发)癣菌蒙古变种在艾烟熏2分钟的培养基上菌落仅略见增大;许兰氏毛(发)癣菌、共心性毛(发)癣菌、堇色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