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49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第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2. 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

2、,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4.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A. 以民为本 B. 天人感应 C. 忠孝节义 D. 安土重迁5.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A格物致知 B致

3、良知 C心即理也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6.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儒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8.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

4、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9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 B反对专制 C唯物史观 D复兴儒学10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内涵是A批判古典主义 B追求伦理道德C讴歌自然的人性 D反对专制王权1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A基督教神学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1

5、2.“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13.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14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

6、到来做了思想准备B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15.“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出自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6.“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近代科学的兴起C启蒙运

7、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17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 B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D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18.欧洲启蒙运动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文艺复兴运动高出一筹,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新水平对未来世界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牛顿力学体系受到社会吹捧明确提出反对君主专制A B C D 19.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A自由落体定律 B

8、天演论 C相对论 D加速度定律20.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强调个性表现B追求抒情写意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21.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三民主义”“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 B C D2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是A军事科技 B工业科技 C启蒙思想 D政治变革23.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

9、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24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廷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25. 马丁路德主张“直接与上帝沟通,而不是

10、通过炙手可热的各级神职人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宣扬因行称义强调信仰自主维护教皇权威促进思想解放A. B. C. D. 26.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2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

11、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28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29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A社会革

12、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30“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第卷二、材料解析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

13、理制度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措施(4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