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37078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普外疾病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甲状舌管囊肿与瘘切除术【适应证】囊肿或瘘管一经确诊即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宜在2岁前进行。【禁忌证】囊肿继发感染时不宜行切除术,预先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退后2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操作方法及程序】全身麻醉取颈部横切口,有瘘口时取横梭形切口,切除瘘口。完整剥除囊肿及瘘管,如瘘管在舌骨后方,应切除0.5lcm舌骨向上继续剥离瘘管,尽量靠近盲孔部位予以结扎切除。必要时助手将示指伸入舌根部向下推压,以利于高位结扎切除瘘管。切口内置橡皮片引流24h。【注意事项】甲状舌管囊肿有时合并异位甲状腺,故术中检查囊肿若有实体组织应慎重对待,暂缓切除,必要时快速冷冻。如证

2、实合并异位甲状腺应予以保留,防止日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扎瘘管应在靠近舌骨盲孔部位,术中务求高位结扎,以减少复发的机会。尽管如此,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患儿,如瘘管复发,36个月后可再次手术切除。第二节脐疝脐疝修补术【适应证】2岁以上患儿如末自愈可行手术修补。【禁忌证】1在正常情况下,脐环2岁前仍可以继续狭窄,故多数患儿可在2岁内自愈,不需特殊治疗。2若患儿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的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顽固便秘性疾患、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等在处理原发病前不应做脐疝修补术。【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脐部下方横切口,游离疝囊,小的疝囊可不必切开,待

3、疝内容物还纳后将疝囊内翻,在基底部缝合数针,然后将脐孔修补。2疝囊较大时,疝内容物还纳后将多余疝囊切除,然后缝合疝囊颈部腹膜,继之以丝线或可吸收缝线修补脐孔缺损,缺损过大时可采用腹直肌鞘或带蒂肌瓣或涤纶片修补腹壁缺损。第三节腹股沟疝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腹股沟斜疝【适应证】1手术治疗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

4、。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禁忌证】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2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l)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沟横切口。(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

5、。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少复发机会。(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5)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1)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3腹腔镜疝囊高位

6、结扎术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注意事项】1小儿腹股沟斜疝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必须达到彻底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以减少复发的机会。2疝囊高位结扎过程中应警惕较大疝囊有滑动疝的可能,分离时应防止损伤构成疝囊壁的脏器。3经腹腔高位结扎手术缝合疝内环后壁时应注意勿损伤输精管。嵌顿性腹股沟疝【适应证】1手法复位(1)嵌顿疝不超过12h,患儿情况良好时。(2)无便血及中毒症状,嵌顿肠管张力不太大,无血运障碍时。2手术治疗(l)嵌顿疝12h以上。(2)嵌顿疝有便血历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

7、女孩嵌顿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输卵管,难以还纳,应考虑直接手术治疗。(4)新生儿嵌顿疝,因不能确知嵌顿时间,且肠管及睾丸易发生坏死。(5)手法复位不成功者。【禁忌证】1手法复位适合手术的患儿均列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2手术治疗凡嵌顿疝适于手法复位的患儿可不必选择手术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1手法复位(1)一般嵌顿疝复位前给予足够量的镇静药物,保证患儿输水,必要时给予基础麻醉。(2)取头低脚高位约2030。(3)以左手在外环处固定疝蒂,右手轻柔挤压疝内容物,均匀加压,不可粗暴。(4)当有少量气体通过的感觉,疝囊内张力显著减小,继之疝块消失,腹痛缓解,标志复位成功。2切开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嵌顿疝手术方

8、法与腹股沟斜疝基本相同,以还纳疝内容物及高位结扎疝囊为主。(1)麻醉及切口选择同腹股沟斜疝。要求局部肌肉松弛,以利疝内容物还纳,最好选择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口同腹股沟疝切口。(2)术中要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以利还纳疝内容物。(3)切开疝囊后仔细检查嵌顿肠管的血运,有无肠壁坏死、浆肌层破裂或其他畸形性病变。特别注意如疝内容物系2个肠袢时,应将腹腔内两嵌顿肠袢间的肠管拉出腹腔观察该部肠管是否坏死。(4)若发现肠管坏死、穿孔时应做肠切除吻合术,若嵌顿的睾丸、卵巢已坏死应同时予以切除,局部(疝囊)污染较严重者置橡皮条引流2448h。【注意事项】1手法复位注意事项(1)怀疑嵌顿肠管

9、已有血运障碍时,不可试用手法复位。(2)切忌暴力挤压疝块,以免损伤疝内容物,一旦将破裂肠管回纳入腹腔将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延误诊治将有生命危险。(3)有时嵌顿时间不长,疝内容物也不多,但由于疝环的嵌压已形成肠壁部分坏死,还纳腹腔后可发生迟发性肠穿孔,故嵌顿疝手法复位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及全身情况。(4)手法复位失败者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注意事项(1)术中切开疝囊时因局部组织水肿、肥厚、脆弱甚至出血,应特别小心,防止切破管。(2)手术探查肠管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肠管的血运状况,如疝囊内渗液浑浊带有臭味及肠系膜血管无搏动,肠管颜色发暗、发黑时,应高度怀疑肠管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

10、。(3)术中因组织水肿,分辨不清,应防止输精管、神经及血管损伤,防止腹腔脏器损伤。第四节婴儿肠套叠【适应证】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l)病程不超过48h,便血不超过24h。(2)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3)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者。2手术治疗适应证(l)灌肠禁忌证者。(2)灌肠复位失败者,或有腹膜刺激征疑有肠坏死者。(3)慢性肠套叠或复发性肠套叠,疑有器质性病变者。(4)疑为小肠型肠套叠者。【禁忌证】非手术治疗禁忌证:1病程超过48h,便血超过24h。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委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

11、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4立位平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非手术治疗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采用生理盐水或水溶性造影剂为介质灌肠。复位压力为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为300700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向回盲部收缩,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液体急速进入回肠。满意的复位是见套入部消失,液体逆流进入小肠。2手术治疗(1)手法复位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腹或右上腹横切口,在套叠远端肠段用挤压手法使其整复。复位成功后务必详细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肠套叠起点,必要时一并处理。对复发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手法复位后如未发现病理

12、起点,存在游动盲肠者可行盲肠右下腹膜外埋藏固定法,以减少复发。如阑尾有损伤,呈现水肿和瘀血时,可将其切除。(2)肠切除吻合术:术中见鞘部已有白色斑块状动脉性坏死或套入部静脉性坏死,施行肠切除吻合术。(3)肠外置或肠造口术:当患儿存在休克,病情危重时,或肠套叠手法复位后局部血液供给情况判断有困难时,可将肠袢两断端或可疑肠袢外置于腹壁外,切口全层贯穿缝合,表面敷盖油纱保护,2448h后,待休克纠正,病情平稳,再行二期肠吻合术。观察可疑肠袢循环恢复情况决定还纳入腹,抑或肠切除吻合。如肠切除后患儿全身或局部循环不满意,无法行肠吻合时,可行肠造口术。【注意事项】1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时结肠注气或钡灌肠压力应

13、严格控制,不可压力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2套叠复位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复发或迟发肠坏死。3手术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时应用手轻柔地自套叠远端向近端挤压脱套。切勿牵拉套叠近端肠管以防造成套叠肠管损伤或导致肠穿孔。4术中应严格掌握套叠肠管切除术、肠外置或肠造口的适应证。第五节梅克尔憩室【适应证】1其他腹部疾患手术时发现的无症状梅克尔憩室患儿。2出现梅克尔憩室并发症者。【禁忌证】如因其他腹部疾患进行手术时偶然发现憩室,患儿条件许可,尽可能将憩室切除,以防后患。但如进行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儿一般情况欠佳时不宜切除憩室,应详细记载憩室情况,术后68周再行憩室切除术。【操作方法及

14、程序】1麻醉可选用全麻(尤其适合于腹腔镜)及硬膜外麻醉。2切口一般取右下腹麦克伯尼切口或横切口。3手术方法(1)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已逐渐推广,此术式适用于无症状的梅克尔憩室及憩室合并消化道出血。(2)单纯结扎、切除及荷包缝合法: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类似阑尾大小,基底部不超过lcm者用此方法。(3)楔形切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基底部狭窄,用肠钳楔形钳夹后切除,肠壁做斜行吻合。(4)憩室连同附近回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憩室出现并发症者,如憩室所致肠套叠、腹内疝、肠扭转、索带缠绕压迫、憩室炎或继发穿孔、憩室溃疡出血等。无症状的憩室基底部宽广,直径大于肠腔,也应行憩室及回肠切除术。【注意事项】1表现为急腹症的憩室炎有时难与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相鉴别,故在术中未发现原拟诊断的病变,应想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