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37179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70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 现状调查现状调查 实实 施施 细细 则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2014 年年 11 月月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1 目录目录 一、调查前的准备一、调查前的准备 . 3 (一)制定实施细则 3 (二)调查启动与培训 3 (三)现场调查准备工作 3 (四)调查点受检率的说明 4 二、

2、调查范围及病种二、调查范围及病种 . 4 三、调查对象和抽样三、调查对象和抽样 . 4 (一)调查对象 4 (二)抽样方法 5 (三)编号规则 11 (四)抽样举例 12 四、调查方法四、调查方法 . 15 (一)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蠕虫卵 . 15 (二)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 18 (三)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 19 (四)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 20 (五)流行因素调查 21 (六)问卷调查 21 五、样本保存五、样本保存 . 22 (一)保存量 22 (二)保存方式 22 (三)样本信息 22 (四)运送 22 2 (五)入库 22 (六)管理

3、23 六、数据管理六、数据管理 . 23 (一)数据收集 23 (二)数据录入 23 (三)数据审核 23 (四)数据上报 24 七、质量控制七、质量控制 . 24 八、时间安排八、时间安排 . 24 附表 1 农村调查点汇总表 . 25 附表 2 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点汇总表-镇区 . 25 附表 3 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点汇总表-城区 . 26 附表 4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点(农村)基本情况登记表 27 附表 5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点(城镇)基本情况登记表 30 附表 6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点个案登记表 33 附件 1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 34 附件 2 全国人体重

4、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县级以下抽样程序说明 43 附件 3 城区与镇区划分标准 45 附件 4 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 46 附件 5 知情告知书(模版) 49 附件 6 加藤片复核登记表 50 3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 为科学、规范开展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确保调 查工作质量,根据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 (以下简 称调查方案,附件 1) ,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调查前的准备 (一)制定实施细则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次调查的实施细则,结合 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的实施细则、工作计划,会同相 关部门具体实施。 (二)调查启动与培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

5、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按照调查方案和本实施细则,组织国 家级培训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下简称省)对本省相关专 业人员进行逐级培训。 (三)现场调查准备工作 在调查县、市卫生计生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做到 家喻户晓,取得村民的密切合作。积极协调村(街道)和当地公安部 门,清查整理户口总册,摸清调查点常住人口数(包括外来人口居住 超过 6 个月者,但排除当地人口外出超过 6 个月以上者) ,确定受检 对象及受检人数。调查点总人数是调查点的本地(以自然村/居委会 为单位)常住人口包括尚未报户口的正式户口者子女。 4 (四)调查点受检率说明 受检率不低于

6、 85%,应检人数以调查点常住人口为准。拒检者、 漏检者必须作应检对象统计,不能充作外出人口。要注意受检率、实 检人数和应检人数三者关系。每个调查点发放粪盒不多于 300 个,回 收粪样不应少于 250 份。每点记录实际发放粪盒数并上报。 受检率计算公式如下: 受检率(%)= 实检人数 100% 应检人数 二、调查范围及病种 调查范围为全国 31 个省(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 地区)。调查病种为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 蛲虫病)、带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原虫病。 三、调查对象和抽样 (一)调查对象 土源性线虫病、 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调查对象为调查点的农村 常住

7、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居住超过 6 个月者,但排除当地人口外出超 过 6 个月者),华支睾吸虫病调查对象为调查点的农村常住人口和城 镇人口。除蛲虫病调查对象为 3-6 岁儿童外,所有调查应包括各年龄 段、各种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12 岁以下儿童不超过调查人口的 1/3。 5 (二)抽样方法 1.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 根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生态 调查的基础上,联合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 其中按生态系统 类型、地理特征等自然条件,将我国划为三个生态大区,并在此基础 上将全国陆地部分划分为 50 个生

8、态区。各省生态区的划分是以全国 生态区划为基础。为了兼顾此次调查抽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各省 生态区的划分进行了部分调整, 最终确定各省生态区数量为2到5个。 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抽样以省为主层,各省内 以生态区为第一副层,以各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农民年人均纯 收入划分(以各地 2011 年统计年鉴为标准)为第二副层进行抽样。 第一副层样本量以二项分布公式计算。其中,人群感染率参照全 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数据(低于 1%者以 1%统计) ,纳入设计效应 后样本量加大 50%。各层抽样误差以不同感染水平进行计算,其中, 高度感染主层(感染率20%,包括云南和四川)允许误差 10

9、%,中 度感染主层(20%感染率5%,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 南、贵州、重庆、甘肃和青海)允许误差 15%,低度感染主层(感染 率5%,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西藏、 陕西、宁夏和新疆)允许误差 30%。 第二副层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划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根据 6 三类经济水平县的人口比例, 将第一副层样本量等比例分配到第二副 层。最小抽样单位为自然村,每单位 250 人,据此确定各第二副层内 抽样单位数。一般每个县纳入 3 个(无法整除的可以分配 2-4 个)抽 样单位,据此确定抽样县数。中国疾控中心

10、寄生虫病所按随机原则完 成第二副层的抽样,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省可得 到的官方发布的最新年鉴中地形、经济水平、行政区划等综合情况以 随机原则完成乡(镇)抽样,然后在此乡(镇)内随机抽取 1 个自然 村作为调查点(图 1)。如果抽中的自然村超过 300 人,那么需要从 该村中选取相邻的队(村民小组)构成 300 人的单位,作为调查点。 如果抽中的自然村不足 300 人, 那么需要将邻近的自然村或邻近自然 村中的部分队(村民小组)合并以构成 300 人的单位,作为调查点。 县级以下农村调查点按附表 1 上报。 县级以下抽样方法及步骤见附件 2。 经抽样,全国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

11、肠道原虫病的调查县共 计 681 个,调查点共计 1977 个,调查人数共计 49.425 万,见表 1。 7 图 1 农村调查点抽样流程图 2.华支睾吸虫病 在农村地区开展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 可与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同 时进行。城镇地区(定义见附件 3)调查根据 2004 年 27 省重点流行 区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结果,划分为 5 类流行区,其中 I 类流行区(感 染率5%)包括广东和广西,II 类流行区(5%感染率1%)包括吉 林、黑龙江、湖南和重庆,III 类流行区(1%感染率0.5%)包括辽 宁、江苏、安徽和福建,IV 类流行区(0.5%感染率0.1%)包括天 8 津、河南、海南和四川,V

12、 类流行区(感染率感染率5%,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 南、贵州、重庆、甘肃和青海)允许误差 15%,低度感染主层(感染 率5%,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西藏、 陕西、宁夏和新疆)允许误差 30%。 第二副层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划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根据 三类经济水平县的人口比例, 将第一副层样本量等比例分配到第二副 层。最小抽样单位为自然村,每单位 250 人,据此确定各第二副层内 抽样单位数。一般每个县纳入 3 个(无法整除的可以分配 2-4 个)抽 样单位,据此确定抽样县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随

13、机原则完成 第二副层的抽样,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地形和经济 等综合情况以随机原则完成乡(镇)抽样,然后在此乡(镇)内随机 抽取 1 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 36 经抽样,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调查县共计 681 个,调查点共计 1977 个,调查人数共计 49.425 万。 2.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在农村地区的调查, 与土源性线虫病调查同时进行。 城镇地区调查根据 2004 年 27 省(区、市)重点流行区华支睾吸虫病 调查结果,划分为 5 类流行区,其中 I 类流行区(感染率5%)包括 广东和广西,II 类流行区(5%感染率1%)包括吉林、黑龙江、湖 南和重庆,

14、III 类流行区(1%感染率0.5%)包括辽宁、江苏、安徽 和福建,IV 类流行区(0.5%感染率0.1%)包括天津、河南、海南 和四川,V 类流行区(感染率0.1%)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 古、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I、II 类流行区的样本量以二项分布计算,感染率参照各流行区 调查结果,纳入设计效应后样本量加大 50%,两类流行区允许误差分 别为 10%和 20%。III 类流行区作为一个整体,以二项分布计算总样 本量,感染率参照流行区调查 4 省平均水平,允许误差为 20%,纳入 设计效应后样本量加大 50%, 总样本量按城镇

15、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到 各省。IV 类流行区方法参照 III 类,但允许误差为 30%。V 类流行区 作为一个整体, 以泊松分布计算总样本量, 按平均感染率 0.02%计算, 纳入设计效应后样本量加大 50%, 总样本量按城镇人口占比等比例分 配到各省(区、市)。 最小抽样单位为街道(或居委会),每单位 250 人,据此确定各 37 省(区、市)调查点数。各省(区、市)调查点数再按辖区城区和镇 区人口占比等比例分配。城区点数随机分配到若干个城市,每个城市 随机抽取若干个区,再从每个区随机抽取若干个街道(或居委会)。 镇区点数随机分配到若干个县, 每个县从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随 机抽取若干个街道

16、(或居委会)。 经抽样,华支睾吸虫病城镇调查点共计 520 个,调查总人数 13 万,其中城区 7.525 万,镇区 5.475 万。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 基本情况。 对调查点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包括自然、 社会、 经济、人为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二)人群感染率调查。 1.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一粪 两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 2.钩虫虫种鉴定 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对钩虫感染者进行钩蚴培养, 检查并鉴定粪 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每个调查县至少做 50 名钩虫感染 者的钩蚴培养,不足 50 人的全做。 3.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 4.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采用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一粪一检),检查肠道原虫 38 包囊或滋养体。 5.其他虫种感染调查 凡在上述寄生虫病检查中发现的其他寄生虫感染, 要同时予以记 录。 (三)结果反馈。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受检者,并建议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