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6872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8.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课程标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程标准解析(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锴锋 陕西省山阳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一、高中化学课程为什么要改革?,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化学课程: (1)、根据科学素养要求设计课程: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 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标准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我国也沿用此标准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世界各国十分重视

2、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 。 (2)、课程具有选择性: (3)、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不同特色: (4)、重视学习化学实验和研究方法:,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

3、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中化学新

4、课程的基本特点: (1)建构有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阶段的中学化学课程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体系: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收集信息:从多种媒体和不同场所获取知识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5)提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纸笔测验评价、学

5、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强调化学实验的作用,以此作为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重视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

6、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

7、性的描述。,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图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

8、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和学生活动,力求揭示课程的人文内涵,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

9、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与传统的轻视评价过程、关注评价结果的评价相比,化学新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提出了与新课程相应的3种评价方式,即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

10、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强调了化学实验的作用,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许多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选取素材、提出课题,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以人

11、为本”的教育观念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三、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动因 1 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2 对化学学科教育价值的反思 3 国内化学教育的矛盾与误区 4 世界科学教育的浪潮与启示,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同,化学学科发展艰难曲折 探究属性 化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社会属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有什么特点?,(1)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允许编写出版符合课程标准有自己特色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供学校选用。 (2)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12、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 (3)系统设计中学化学课程。初中进行化学启蒙教育;高中用模块制代替分段式课程结构,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 (4)倡导多样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倡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评价方式。 (6)为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6 X 36 课时),化学1(36课时)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36课时) 物质结构基础

13、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现行课程 必修(化学):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259课时 偏理,新课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多样化、可选择,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中学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层次,初中: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氢、碳、氧、氮等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

14、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案例 “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要求,必修: 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原子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最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选修: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玻尔结构模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原子轨道、量子数、电子云图)、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电子跃迁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分析,课程宗旨

15、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对化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对化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对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高中化学各模块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时代性:适应时代需要,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经验 基础性: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机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选择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倾向,分类别、层次设计多样可选择的课程内容,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然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点。,把学生最需要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联系

16、起来。 注意筛选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删减了一些较为陈旧、烦琐的内容,增加了不少反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内容,赋予教学内容很强的时代性。,元素化合物知识: 不强调全面系统地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依据元素族,有机分类的线素,选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若干种物质的性质知识,理解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认识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观察、思考、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中,体会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知识: 选学最基础的概念、原理知识,尽量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化学的方法、观念的介绍融合起来。螺旋上升、降低难度,节约课时,有利于知识的整合。,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学会用科学态度看待自然与世界,能认识和理解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能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反映了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