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8409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检验科丙氨酸转移酶(ALT)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等。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AST/ALT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转归有一定的价值。急性肝炎时,比值1;肝硬化时比值2;肝癌时比值3。(两者都明显升高时该比值才有意义)特别注意: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血中 ALT 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的“酶胆分

2、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碱性磷酸酶(ALP)增高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 r-谷氨酰转肽酶(r-GT)增高见于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胆疾病,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胆碱脂酶(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增高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减低见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各种慢性肝脏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3、总胆红素(TBIL)增高见于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间接胆红素(IBI)L 症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2总胆汁酸(TBA)增高见于在肝病早期、无黄疸的潜在性肝病进展期以及肝实质细胞微小坏死等情况下,常规肝功能实验尚未检出任何异常时,该项检查即可发挥其诊断价值。此外,TBA 测定还可用来区别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总蛋白(TP)增高见于高度脱水症、血液浓缩、网状上皮系统增生、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及多发性骨髓瘤。降

4、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性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失血等。白蛋白(ALB)增高见于严重失水和血液浓缩。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消耗性疾病、腹腔恶性肿瘤、恶病质、神兵综合征、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球蛋白 增高见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白/球比值减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 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

5、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前白蛋白(PA)降低见于炎症、恶性疾病时;手术、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蛋白质消耗性疾病、肾病、妊娠或高雌激素血症等。(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尿素(UREA)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尿、尿毒症、严重肾功能衰竭、高蛋白饮食,糖尿病、轻度肾功能低下等,降低见于严重肝病等肌酐(CREA)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尿路梗阻、心功能不全等。降低见于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3尿酸(UA)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留,肾功能减退、中毒性肝病等。降低见于恶性贫血、遗传性黄嘌呤尿症。血清葡萄糖 增高见于某些生理因素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常

6、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颅内出血,颅外伤等。降低见于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等总胆固醇(CHO)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降低见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也可见于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甘油三酯(TG)增高见于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口服避孕药等。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 B 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见于原发性高 HDL 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7、 降低见于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等;高 TG 血症往往伴有低 HDL-C;多数肥胖者该项检查也偏低;吸烟等。(被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降低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载脂蛋白-A(Apo-A)降低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同时测定 apoA1 与 HDL-C 对病理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帮助。家族性高 TG 血症患者 HDL-C 往往偏低,但 apoA1 不一定低,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1 与 HDL-C 都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载脂蛋白-B(Apo-B)增高见于高脂

8、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C 反应蛋白(CRP)增高见于急性心梗、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迅速显著提高,(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羟丁酸脱氢酶(a-HBDH)4增高见于急性心梗、心肌炎、叶酸或维生素 B12缺乏等。肌酸激酶(CK)升高见于心肌梗塞,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心包炎,骨骼肌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激烈运动或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后等都可以使 CK 增高。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MB)是心肌梗塞的特异诊断指标(12-20 小时达到高峰、2-3 天恢复正常)淀粉酶(AMY)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流

9、行性腮腺炎、吗啡注射后、胰腺癌、胰腺外伤、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肾衰竭、溃疡病穿孔、尿毒症、糖尿病、异位妊娠等脂肪酶(LPS 或 LIP)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时其诊断价值优于 AMY。酗酒、乙醇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胆疾患等血清 LPS 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正常人血清 LPS 含量极少)血清钾(K)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急慢性肾功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病理或人为因素造成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降低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与棉籽油中毒等。血清钠(Na)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等。降低见于胃肠道疾病引起消

10、化液丢失、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血清氯(CL)增高见于高钠血症的脱水、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量输入生理盐水等。降低见于胃肠道疾病、严重肾小管损害、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低盐饮食等。血清钙(Ca)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维生素 D过多症等。降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软骨病、严重乳糜泻、慢性肾炎尿毒症、维生素 D 缺乏症、老年骨质疏松、低钙饮食、吸收不良等。CO25CO2 增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CO2 降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血清镁(Mg)

11、增高见于镁盐摄入过多、静脉用含镁药物;肾功能衰竭时,限制了排泌过多镁的能力;使用含镁制酸剂、灌肠剂等。不常见,多数是轻微升高。降低见于胃肠道疾病,肾脏丢失等血清磷(P)增高见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及用依替磷酸二钠治疗等。降低见于磷向细胞内转移,肾磷酸盐阈值,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细胞外磷酸盐丢失等。血清铁(Fe)增高见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长期失血、恶性肿瘤等。血清抗链 O升高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丹毒、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肾小球肾

12、炎,少数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类风湿因子(RF):增高 常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 2-微球蛋白升高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差,早期肾小球病变,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以及长期血透病人;也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胃淋巴瘤、血管性鼻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肿瘤疾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6转铁蛋白(TF):血清转铁蛋白测定可反映缺铁性贫血等多种疾病。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急性炎症、口服避孕药、妊娠后期。减少见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时。

13、总铁结合力(TIBC):升高见于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或需要增加。口服避孕药后、急性肝炎。降低见于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慢性感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引起血中 RBP 增高,甲亢时减低,甲减时增高。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加速血栓形成;在肾小球硬化中具有致病作用。早期肾功能减退和晚期肾功能衰竭可见升高;糖尿病患者可见升高。是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法):提供一个短期 2-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为 2-3 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肿瘤相关抗原 2

14、42(CA242)增高见于胰腺癌、结直肠癌的监测,对肺癌、乳腺癌等。敏感性依次为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的敏感性仅为 9.09%,该项标志物的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癌抗原 CA72-4增高见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胃癌及其他类的癌。此外一些疾病如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生理变化如妊娠时,可引起升高。糖类抗原 CA50广谱肿瘤标志物,增高见于胰腺、肝脏、结直肠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等。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手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有必要,临界值附近的样本应进行第二实验进行确认,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判定。7

15、胰岛素 INS 型糖尿病患者无论空腹或饭后, 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明显低下,INS 释放曲线低而平缓,提示胰岛素分泌绝对量不足。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INS 释放曲线峰值低且延迟出现。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会因产生胰岛素抗体而使测定值偏低。C-肽(C-P)C-P 浓度增加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 细胞活性增强造成的,也可能是肾功能不全和肥胖导致,C-P 浓度升高还与高脂蛋白血症、胰岛素瘤以及高血压有关。C-P 浓度降低可见于假性低血糖症、低胰岛素血症、 型糖尿病患者、阿狄森氏病和胰切除根治术后。肺炎衣原体 IgM 抗体初次感染时,大约在感染 3 周后出现 IgM 抗体,一般在 2-6 个月后

16、完全消失。实际上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亚临床型、无症状且极少引起明显疾病,不加治疗或延缓治疗的病情会严重。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于发病后一周左右可检出,约 2-4 周可达到高峰,6 周左右逐渐下降,2-3 个月消失。HBV 单项临床意义:HBsAg 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抗 HBs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HBeAg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 3 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抗 HBe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 HBc 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临床意义:1、阴 性 :未感染 HCV,除非怀疑是最近感染,或有其它证据表明 有 HCV 感染2、阳性且 S/CO 高: 提示既往或现症 HCV 感染. 未进行确认验 .S/CO 值高的标本一般均为确认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