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的分析方法(3-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811018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的分析方法(3-5)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电路的分析方法(3-5)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电路的分析方法(3-5)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电路的分析方法(3-5)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电路的分析方法(3-5)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的分析方法(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的分析方法(3-5)(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路由单回路或用串并联可化简成单回 路的电路。,复杂电路无法用串并联化简成单回路的电路。,电路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等效变换、支路电路法、结点电压法、叠 加原理、戴维宁定理等。,例: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解,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如:,本章主要介绍 复杂电路的分 析方法。,2-1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一、电阻的串联,R = R1 + R2 + + Rn =,分压作用:,二、电阻的并联,也可写成:,(G = 1/R 称电导,单位为西门子),今后电阻并联用“ / ”表示,例:1 / R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

2、及其等效变换,电路元件主要分为两类:,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 有源元件独立源、受控源 。,独立源主要有:电压源和电流源。,定义:能够独立产生电压的电路元件。,电压源分为: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一、电压源,1.理想电压源 (恒压源): RO= 0 时的电压源.,特点:,(3)电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2)电源内阻为 “RO= 0”。,(1)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恒定。,(4)理想电压源不能短路,不能并联使用。,伏安特性,电压源模型,2. 实际电压源,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设: E=10V,当R1 R2 同时接入时: I=10A,例,恒压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E,恒压源特性中变化的是

3、:_,I,_ 会引起 I 的变化。,外电路的改变,I 的变化可能是 _ 的变化, 或者是_ 的变化。,大小,方向,+,_,I,恒压源特性小结,E,Uab,a,b,R,1.理想电流源 (恒流源): RO= 时的电流源.,特点:(1)输出电流恒定。,(3)输出电压由外电路决定。,(2)理想电流源内阻为无穷大( RO= )。,(4)理想电流源不能开路,不能串联使用。,二、电流源,2. 实际电流源,电流源模型,恒流源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设: IS=1 A,恒流源特性小结,恒流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Is,恒流源特性中变化的是:_,Uab,_ 会引起 Uab 的变化。,外电路的改变,Uab的变化可能是

4、_ 的变化, 或者是 _的变化。,大小,方向,理想恒流源两端 可否被短路?,恒流源举例,当 I b 确定后,I c 就基本确定了。在 IC 基本恒定 的范围内 ,I c 可视为恒流源 (电路元件的抽象) 。,晶体三极管,I,E,R,_,+,a,b,Uab=?,Is,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电压源中的电流 I= IS,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恒压源与恒流源特性比较,Uab的大小、方向均为恒定, 外电路负载对 Uab 无影响。,I 的大小、方向均为恒定, 外电路负载对 I 无影响。,输出电流 I 可变 - I 的大小、方向均 由外电路决定,端电压Uab 可变 - Uab 的大小、方向 均由外电路

5、决定,1、理想电源串联、并联的化简,电压源串联:,电流源并联:,(电压源不能并联),(电流源不能串联),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效互换的条件:对外的电压电流相等(外特性相等)。,Uab,2、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效互换公式,则,等效变换的注意事项,“等效”是指“对外”等效(等效互换前后对外伏-安 特性一致),,对内不等效。,(1),时,例如:,RL=,注意转换前后 E 与 Is 的方向相同,(2),(等效互换关系不存在),(4)理想电源之间的等效电路,a,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可去掉,a,b,a,b,a,b,R,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可去掉,应 用 举 例,(接上页),R

6、1,R3,Is,R2,R5,R4,I3,I1,I,(接上页),IS,R5,R4,I,R1/R2/R3,I1+I3,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KCL和KVL列出 独立电流、电压方程联立求解各支路电流。,解题思路:根据基氏定律,列节点电流 和回路电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2-4 支路电流法 (复杂电路求解方法),解题步骤:,1. 对每一支路假设一未 知电流(I1-I6),4. 解联立方程组,对每个节点有,2. 列电流方程(N-1个),对每个回路有,3. 列电压方程 (B-(N-1) 个),例1,节点a:,列电流方程 (N-1个),节点c:,节点b:,节点d:,b,a,c,d,(取其中三个方程),列

7、电压方程 (选取网孔),b,a,c,d,支路电流法小结,解题步骤,结论,1,2,对每一支路假设 一未知电流,1. 假设未知数时,正方向可任意选择。,对每个节点有,1. 未知数=B,,4,解联立方程组,对每个回路有,根据未知数的正负决定电流的实际方向。,3,列电流方程:,列电压方程:,2. 原则上,有B个支路就设B个未知数。,(恒流源支路除外),例外?,(N-1),2. 独立回路的选择:,已有(N-1)个节点方程,,需补足 B -(N -1)个方程。,一般按网孔选择,支路电流法的优缺点,优点: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 方法之一。只要根据克氏定律、欧 姆定律列方程,就能得出结果。,缺点:电路

8、中支路数多时,所需方程的个 数较多,求解不方便。,支路数 B=4 须列4个方程式,例,解: 支路数 B=3 节点数 N=2,电源IS和E已知, 求I2 和I3。,IS + I2 - I3 = 0,因为Is已知,因此只需再列一个电压回路方程,I3R3 + I2R2 E2 = 0,联立求解,最后得:,I2、I3,问题的提出:在用克氏电流定律或电压定律列方程时,究竟可以列出多少个独立的方程?,关于独立方程式的讨论,设:电路中有N个节点,B个支路,N=2、B=3,小 结,则: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有 (N -1) 个 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有 (B -N+1)个,1,+,+,-,-,3V,4V,1,+,-,5

9、V,I1,I2,I3,结点电位的概念:,2-5 结点电压法,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得不同,电路中其它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注意: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参考电位在哪里?,结点电位法:以结点电位“VX”为未知量,结点电位法解题思路,假设一个参考点,令其电位为零,,求其它各结点电位,,求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结点电位方程的推导过程:,(以下图为例),I1,则:各支路电流分别为 :,设:,结点电流方程:,A点:,B点:,将各支路电流代入A、B 两结点电流方程, 然后整理得:,其中未知数仅有:VA、VB 两个。,结点电位法列方程的规律,以A结点

10、为例:,方程左边:未知结点的电位乘上聚集在该结点上所有支路电导的总和(称自电导)减去相邻结点的电位乘以与未知结点共有支路上的电导(称互电导)。,方程右边:A结点的电激(电源)流之和(流入为正,流出为负)。,按以上规律列写B结点方程:,A,B,应用举例(1),电路中只含两个 结点时,仅剩一个未知数。,则:,设:,电路中含恒流源的情况: 与恒流源串联的电阻不在 自电导中出现。,则:,?,应用举例(2),正确:,结点电位法求解步骤:,(1)指定参考结点。 (2)列出结点电位方程(自导为正,互导为负)。 (3)电流源流入节点为正,流出为负。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个支路电流。,在多个电源同时作用的线

11、性电路(电路参数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改变)中,任何支路的电流或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所得结果的代数和。,+,概念:,2-6 叠加原理,I2,I1,A,I2,I1,+,B,I2,R1,I1,E1,R2,A,E2,I3,R3,+,_,+,_,E1,+,B,_,R1,R2,I3,R3,R1,R2,A,B,E2,I3,R3,+,_,令:,令:,其中:,例,用叠加原理求:I= ?,I=2A,I“= -1A,I = I+ I“= 1A,将电路分解后求解,应用叠加定理要注意的问题,1.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电路参数不随电压、 电流的变化而改变)。,4. 叠加原理只能用于电压或电流的

12、计算,不能用来 求功率。如:,I3,R3,名词解释:,无源二端网络: 二端网络中没有电源,有源二端网络: 二端网络中含有电源,二端网络:若一个电路只通过两个输出端与外电路 相联,则该电路称为“二端网络”。 (Two-terminals = One port),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等效电源定理),等效电源定理的概念,有源二端网络用电源模型替代,便为等效 电源定理。,注意:“等效”是指对端口外等效,(一) 戴维宁定理,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相应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除源: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 (E)等于有源二端 网络的开路电压U0;

13、,有源 二端网络,R,A,B,E,R0,+,_,R,A,B,例1:,已知:R1=20 、 R2=30 R3=30 、 R4=20 E=10V 求:当 R5=10 时,I5=?,等效电路,第一步:求开端电压U0,第二步:求输入电阻 R0,第三步:求未知电流 I5,时,例2:,求:U=?,4 ,4 ,50,5 ,33 ,A,B,1A,RL,+,_,8V,_,+,10V,C,D,E,U,第一步:求开端电压U0。,_,+,4 ,4 ,50,A,B,+,_,8V,10V,C,D,E,U0,1A,5 ,第二步: 求输入电阻 R0。,4 ,4 ,50,5 ,A,B,1A,+,_,8V,_,+,10V,C,D

14、,E,U0,等效电路,第三步:求解未知电压,等效电流源 Is 为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的短路电流,(二) 诺顿定理,例:,等效电路,已知:R1=20 、 R2=30 R3=30 、 R4=20 E=10V 求:当 R5=10 时,I5=?,第一步:求输入电阻R0。,R5,I5,R1,R3,+,_,R2,R4,E,第二步:求短路电流 Is,VA=VB I0 =0 ?,有源二端网络,D,R1,R3,+,_,R2,R4,E,A,C,B,等效电路,第三步:求解未知电流 I5。,I5,A,B,Is,24,0.083A,R5,10,R0,(三) 等效电源定理中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求简单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时,用串、并联的方法即可求出。如前例:,串/并联方法?,不能用简单 串/并联 方法 求解, 怎么办?,求某些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时,用串、并联的方法则不行。如下图:,方法(1):,求 开端电压 U0 与 短路电流 Is,开路、短路法,负载电阻法,加负载电阻 RL 测负载电压 UL,方法(2):,测开路电压 U0,加压求流法,方法(3):,则:,加压求流法举例,电路分析方法共讲了以下几种:,两种电源等效互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