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39542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9章第一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第1节(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第一讲,高考成功方案 第1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2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3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比较,2.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 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结论: 。,3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 。 (3)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组实验目的是什么? 。,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多糖及DNA的水解产物,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DNA基本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 构

2、成,头部内含有 。 (2)生活方式: 。 (3)增殖:在自身 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 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增殖。,蛋白质,DNA,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DNA,大肠杆菌,2实验过程及结果,(3)如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 。 (4)结论: 。 (5)与艾弗里实验比较,两者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需先标记大肠杆菌,然后通过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标记,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结论是什么? 。,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做一题 例1 (2011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由、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4、,A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NA是S型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 C,链一串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2S型菌和R型菌转化的实质 (1)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结构被破坏。DNA在加热 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以得到恢复。 (2)S型细菌遗留下的DNA片段中,包含有控制荚膜形成的基 因,这些片段从S型细菌中释放出来,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入R型细菌中,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3)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 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因此,转化作用可以看成

5、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4)一般情况下,转化的效率很低,形成S型细菌很少,但是 繁殖速度很快。,通一类 1(2012南通模拟)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 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 A注射R型菌后,小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 S型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 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 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解析: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S型菌的DNA使部分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使小鼠死亡,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菌,又能分离出R型菌。 答案: C,2(2011长

6、春调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 物质,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多糖、脂质、蛋白质、DNA水解产物等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做一题 例2 (2012海淀质检)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他们指出“噬菌体在

7、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 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 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 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变化。,(3) 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 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 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 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 是_,所以搅拌时 间少于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实验结 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 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 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

8、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 外_放射性会增高。 (4) 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起着 作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2)噬菌体是病毒,离开活体细胞不能繁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首先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即可达到标记噬菌体的目的,进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位置变化。(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

9、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的35S含量只有80%,原因是在搅拌时侵染细菌的噬菌体外壳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时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 (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链一串 1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分布的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

10、液中含有放射 性的原因。 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 段时间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 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 性升高。 (2)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 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 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 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2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通一类 3(2012东城质检)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 让其侵染大肠杆

11、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解析: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核酸,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核酸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 答案:B,4赫

12、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 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 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 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解析: 32P标记的噬菌体DNA正常情况下要进入细菌体内到子代噬菌体中。在培养过程中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会大量繁殖,离心是为了把重的大肠杆菌沉淀,结果放射性主要在底部大肠杆菌体内的噬菌体,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有部分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

13、来,从而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本实验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 答案:B,做一题 例3 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产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 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 原因是_ _。 (2) 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分, 原理是: 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_; 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3) 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RN

14、A, 不含DNA,则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 实验设计思路是_。 (4) 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活鸡 胚存在的几种可能性: 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说明:蛋白质和RNA 都是遗传物质;,_,说明:_; _,说明:_; _,说明:_。,解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2)DNA可用二苯胺试剂鉴定,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分别显现不同的颜色。(3)证明某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该生物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种成分的作用。(4)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预测与结论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答案 (1)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 (3)设法将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RNA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 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NA没有遗传效应,而蛋白质有遗传效应 RNA不是遗传物质,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