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23213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沪教版六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学习课文提示:雨果,全名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雨果的全部作品,都以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本文是一篇微型记实小说。但容量大,内涵深,对事件、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结合说明,议论恰到好处,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中心。结构分析:. 第1-5段,介绍“诺曼底”号海上夜航的情况。. 从第6段到倒数第3段,讲述沉船与逃难的过程。. 最后两段,议论。表达对哈尔威船长的景仰和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归纳训练: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船长的崇高精神。划分课文层次,写出段落大意。(详见课文批注)内容分析:“诺曼底”

2、号遇难记写的是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船遭遇碰撞之时,船长哈尔威组织船员和乘客逃生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哈尔威船长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赞颂。小说以沉船和逃难为叙述的顺序,以塑造哈尔威船长形象为核心。“诺曼底”号沉没纯粹是一桩偶然的事件。小说开头就反复强调了这一点。“照例”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而“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从侧面加强了读者的这一印象。这为塑造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作了良好的铺垫。碰撞是致命的。小说在渲染了船上的慌乱与惊恐之后,立刻转入对船长的描述。通过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的临危不惧与指挥若定

3、。当他知道轮船的沉没是不可避免的时候,立刻指挥乘客与船员逃生。他对逃生纪律与次序的安排,对克莱芒的关照,都表现了一个船长应有的素质。在生命的危急关头,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而唯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英雄,这就是英雄的选择。这里两次用“屹立”描写哈尔威:第一次“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重在表现他镇定自若的神态,第二次“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重在表现他视死如归的品格。小说从语言、动作、外貌、环境等角度刻画了船长的英雄形象。尤其是“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和“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两段对船长形象的塑造,就像两

4、尊雕塑一样,把船长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心里。思维训练: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明时间“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句中“照例”为何不能删去?说明这次出航不是第一次,航道熟悉,熟门熟路,一般不会有意外。引文为什么要具体介绍“诺曼底”号的“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约70米,宽8米”?说明“诺曼底”号是艘大船,比较平稳;具体数字,增添了真实性、形象感、可信度。“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的原因是什么?航线熟悉;船长驾驶小心;船大平稳;船新安全;行驶缓慢。船长与大副等的对话描写短促而又比较多。它们有什么作用?写出当时情况紧急,时不待人,不能

5、罗嗦。写出船长临危不惧,镇定指挥,细心周到。写出其他船员坚守岗位,办事干练。总之,船长与大副等的对话描写既与特定的情景相吻合,又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句中“可卑的利己主义”指什么?“悲壮的舍己救人”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是什么作用? “可卑的利己主义”具体指前文人们争先恐后抢登救生艇;“悲壮的舍己救人”具体指船长与船员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行动。这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句中“给灾难下达命令”的含义是什么?“似乎”为什么不能删除?它可以换成什

6、么词?句中“给灾难下达命令”的含义是掌握主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似乎”不可删除的原因是船并未完全被他掌握,听他调遣,最终沉没了。它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等词。在整个营救过程中,为什么要插入哈尔威特意安排营救克莱芒的细节?哈尔威船长命令“把克莱芒救出去”的原因:克莱芒“是个孩子”;船长“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表现了船长的镇静、细心、人道主义精神。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哈尔威船长的第一个命令意味着什么?10放救生艇时,人们乱纷纷的,哈尔威船长凭什么力量控制局面的?11“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没在大海中”。句中“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雕像”与上文哪些词语相照应?句中“黑色的雕像”指

7、的是哈尔威船长。“雕像”与上文“屹立”、“一个手势丝丝不动”等词语相照应。12有人认为:哈尔威船长随船沉海实在太傻。你的看法是什么?13从全文看,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临危不惧;反应及时;指挥沉着;忠于职守;勇于献身。)14全文几次描写“雾”,各有什么作用?环境的渲染也有力地衬托了船长的伟岸形象。开篇的“薄雾”衬托出海上的安静也预示着一场灾难的降临;碰撞时的“沉沉夜雾” 渲染了海难发生的突然、意外与恐怖;哈尔威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殉职,“大雾”很好地烘托了船长的英雄气概和高大形象。)15上文“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改为“人们透过薄雾,看着”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阴惨惨”展现了悲壮的气氛,“凝视”表现人们敬仰、悲伤的神态。删改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气氛和神情。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