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863486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5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方案解读,内容概要,一、目标 二、工作要求 三、评价指标 四、督导与考核,加强麻风病现症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规则治疗率和联合化疗覆盖率。 及时发现、处理麻风反应和神经损害,预防或减少现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继发畸残的发生。,一、目标,病例诊断 病例报告 麻风病现症病人联合化疗(MDT) 联合化疗的观察方法 流动人口中现症病例的管理,二、工作要求,各市指定的麻风病诊治医院负责麻风病新发病人及氨苯砜(DDS)单疗复发病人的诊断。麻风病新发病人的诊断,必须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留取典型皮损或神经损害照片。 联合化疗(MDT)复发病人的诊断需上报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予以确诊。,1

2、、病例诊断,麻风病新发病人确诊后,定点诊治机构按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写麻风病新(复)发病例个案报告卡交由病人居住地县级麻风病防治机构登录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专报。 麻风病复发病人确诊后,定点诊治机构仅需填写麻风病新(复)发病例个案报告卡,并交由病人居住地县级麻风病防治机构进行网络专报。,2、病例报告,3 治疗,麻风病人按多菌型或少菌型的联合化疗(MDT)方案进行治疗。 多菌型(MB)疗程24个月; 少菌型(PB)疗程6个月。,3、治疗,(1)成人多菌型治疗方案,利福平 600 毫克,每月1 次;监服 氯苯吩嗪300 毫克,每月1次;监服 氯苯吩嗪 50 毫克,每日

3、1次; 氨苯砜 100 毫克,每日1次,(2)儿童多菌型治疗方案,(1014岁儿童) 利福平450 毫克,每月1 次;监服 氯苯吩嗪200 毫克,每月1次;监服 氯苯吩嗪 50 毫克,每日1次; 氨苯砜 50 毫克,每日1次 说明:59岁以及5岁以下儿童用药量酌减。,(3)成人少菌型治疗方案,利福平 600 毫克, 每月1次;监服 氨苯砜 100 毫克,每日1次; 疗程6个月。,(4)儿童少菌型治疗方案,(1014岁儿童) 利福平 450 毫克, 每月1次;监服 氨苯砜 50 毫克,每日1次; 说明:59岁以及5岁以下儿童用药量酌减。,疗程中每月服用药物不得少于20天,否则,此月不计入疗程。

4、MB方案者,一年中至少服药8个月,连续中断治疗4个月及以上者,须重新计算疗程开始治疗;24个月疗程可在36个月内完成;每年服药时间少于8个月者为治疗不规则。 PB方案者,6个月疗程可在9个月内完成。连续中断治疗3个月及以上者,须重复6个月疗程。,注意事项,4、联合化疗的观察方法,在临床观察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以下特点:原有皮损的消褪或其他变化;有无新损害出现;神经粗大、疼痛和麻木区范围的改变;麻风病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其演变;毒性不良反应评价;畸残分级评价并与疗前比较。,在治疗期间应每月随访1次,进行监服和发给下1个月的自服药物,询问麻风病反应和毒性不良反应情况并作相应处理。MB患者每年做1次临床

5、检查(包括皮损和感觉障碍变化)至两年,做疗效判断;完成治疗后每半年监测检查1次至临床判愈。PB患者在完成治疗时作一次随访检查,以后每半年做一次监测检查,直至临床判愈。 每次随访完成后需填写麻风病现症病例随访个案报告卡存档留底,并及时登录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专报。,(1)临床随访监测,无论MB还是PB在达到临床判愈标准后,要嘱咐病人一旦出现复发或反应征象时,应立即找医生检查处理。 对有麻风病患者的家庭,最好自初发病例和(或)继发病例登记之日起,对家庭的麻风病接触者每年检查一次连续6年。,(2)皮肤查菌: 治疗前均应做皮肤涂片查菌。MB麻风于治疗1年和2年时各查菌1次。完成治疗后的监

6、测期每年查菌1次,至细菌阴转。PB麻风于完成治疗时检查1次,监测期每年查1次,至临床判愈。 (3)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前均应自适当皮损取材做病理检查;判愈前再做一次病理检查。 (4)其他实验室检查 : 治疗前均应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一般情况下,联合化疗的前6个月,应每3个月进行检查,之后每半年做一次检查;疗程中应视病情需要而增加检查的频率。,4、联合化疗的观察方法,教育患者规则服药 发药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规则服药的重要性,并动员家属督促检查。 给药方式 可采用门诊发药、送药到家、定时定点集中给药等方式。每月1次的RFP和B-66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做到看患者服下。在交通困难的山区、雨季或

7、农忙季节,外出等特殊情况,为方便病人诊疗,亦可每次发几个月的药物,嘱病人自己规则服用,或当地村医、病人家属监服。,(5)规则服药教育和监测,检查自服药品 每月发药前检查患者泡膜包装B-663和DDS的数目,了解患者是否规则服药。然后将下1个自服的泡膜包装药物交给患者,并作好记录。 观察皮肤着色情况 观察患者的皮肤着色程度,尤其是皮损部位,以了解用MB麻风治疗方案的患者自服B-663的情况。,(5)规则服药教育和监测,完成MDT的病例在监测期间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查菌阳性者待阴性后每3个月查菌1次,连续2次持续为阴性者,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者在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后皮肤查菌仍为阴性者则为临床治愈

8、,即不列为现症病例登记和统计。,(6)临床治愈标准,流动人口中的麻风病人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管理,涉及跨省流动的麻风病人,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应及时与相关省份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沟通;有病例迁出时,应及时登录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迁出病例”操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5、流动人口中现症病例的管理,1、麻风病人的病历书写全面、系统、规范。 2、麻风联合化疗覆盖率达100%。 3、麻风病患者规则治疗率达95%以上。 4、现症患者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畸残比控制在10%以内。 5、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100%。 6、现症病人随访率在95以上%,随访表上报及时率达90%以上。 7、现症病人年内及时判愈率达95%以上。,三、评价指标,市级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县级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进行督导和考核,及时将督导与考核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反馈给各级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四、督导与考核,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