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6829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词和元曲导学案(川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4课宋词和元曲【温故互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时间。2、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3、火药的发明及火药武器的分类。【设问导读】一、意境悠远的宋词、出现: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等。2、代表人物及作品宋词代表人物生活时代代表作品风格特点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和合称元曲。、元杂剧(1)出现: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2)、代表: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是的和的。(3)、意义: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2、的成熟。2、散曲是由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和。【自学检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词的作者是【】.柳永.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2、小明性格豪迈、热情奔放,有强烈的爱国心,他读下列哪位词作家的词最容易引起共鸣?【】A、李清照B、李商隐c、苏轼D、辛弃疾3、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满江红B、赤壁怀古c、窦娥冤D、三国演义4、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A.B.c.D.5、下列有关宋词的叙述,不确切的是【】、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汉朝时已经出现c、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D、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巩固提升】下面这几句词的作者是谁?词

3、牌名是什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A辛弃疾B苏轼c李清照D岳飞E念奴娇F满江红G蝶恋花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A、散曲的兴起B、昆曲的兴起c、汉剧的出现D、元杂剧的兴起5、材料分析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材料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1)、以上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2)、作者写这些情节和台词,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和唐诗比较,宋词元曲有哪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