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6627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第一单元单元总目标:、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

2、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研究: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课题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通过欣赏(用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

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2)发展阶段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在激流中前进(油画)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

4、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欣赏、评述粮食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粮食(油画)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

5、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展示挂图,学生欣赏。分组讨论、写观后感。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

6、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

7、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

8、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欣赏、评述捣练图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

9、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

10、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3、课后拓展(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活动二(第二课时)、课题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课时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通过进一步欣赏(用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劳动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生预习,看

11、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2)发展阶段欣赏、评述北方的九月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作者:晁楣,当代著名版画家,1949年参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初,转业黑龙江的“北大荒”。创作许多表现北大荒的版画。本作品描绘经过开垦的北大荒金秋时节红高梁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这幅作品成为一首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这块曾经洒下了许多汗水的土地的无比深情。在这幅作品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景与情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丰收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创造了美好世界的

12、主题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欣赏、评述倒牛奶的女佣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倒牛奶的女佣(油画)作者:(荷兰)维米尔,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风俗画家,擅长表现荷兰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内生活。绘画风格深受科学精神的影响,以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调和谐,尤其善于表现光线和室内这空间感著称于世。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所呈现的是荷兰普通巿民平时劳动的场景,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是17世纪的荷兰绘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巿民艺术。这同过去主要表现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宗教神灵的绘画比较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而这种进步则是由于十七世纪的

13、荷兰,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王贵族和宗教将向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转化的制度。当然倒牛奶的女佣其重要不仅如此,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艺术成就。画家不仅真实精确地描绘出人物所在的房间的空间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极度纯净的光线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蓝色和上衣的柠檬黄色用得恰到好处,强烈的光感使这幅画的色彩显得特别的明净和细腻,使人感到十分平易、亲切。无怪乎有人称维米尔是描绘光的大师。欣赏、评述播种者展示挂图,欣赏、讨论。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归纳总结:播种者(油画)作者:(荷兰)凡高,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文森特&#8226

14、;凡•高,1953年生于荷兰格罗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年少时的凡高并没有体现出任何独特的艺术天赋,在他16岁时,他才有机会接触艺术,而当时也只是在占比尔美术公司当职员。不久后,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对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基督教牧师。可是凡高未能熟谙深奥的教义,于是只好到比利时南部矿区波里纳士去传教。但是因为他的口才不好,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凡高喜欢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美术馆,对当时弗朗索瓦•米勒的艺术颇有兴趣,同时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悟。于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屡经失败的凡高,终于决定自己也当个画家。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当画商的弟弟的帮助来到巴黎,并通过弟弟的关系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并与他们密切交往,画风深受其影响。一年半后,他迁居到终年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居住,他在这里拼命作画,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由于穷困和劳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复复,最终自己结束生命,那时才37岁。十几年的艺术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画。他的画风对后来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很大,堪称世界绘画史上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