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xx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章).doc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47KB
约15页
文档ID:67771971
xx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章).doc_第1页
1/15

XX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章)  第三章、新陈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1、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的是RNA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语句: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

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是不同的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3、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  第三节、光合作用  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场所、能量、原料、产物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和能量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名词: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5、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语句:1、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植物吸水的方式:①吸胀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

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②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4、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处走水密度小,水势低;水密度大,水势高5.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6、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b、散失:95%~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7、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名词: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巧记:丹留人盖美家。

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都能影响呼吸作用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