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0724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人:江西省临川一中( 344100)饶礼喜 12011年高三语文单元卷第二十二单元 文学作品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蓝 雀川 美我一直认为“蓝雀”是母亲赋予一种野花的最最美丽的芳名。年少时在乡间,总会遇到一种习见的植物,生在田野或园子里。叶子像苞米苗,茎鲜绿通透,有火柴杆粗细,一节一节延伸开去,于分叉处挤出火苗样的蓝色小花。我问母亲那叫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应该叫“蓝雀”吧。两片花瓣似张开的翅膀,淡黄的花蕊做了精致的脑袋,可不真是一只振翅飞翔的小鸟!我便从此称那植物为蓝雀了,直到去年与一位朋友在林中散步,遇到这植物,我仍是毫不犹豫地告诉她:蓝雀!几乎可以肯定,大自然各种

2、植物的命名最初都来自民间,在田里劳作着的每一个朴素的农民,都可能成为造物主授权的命名者。追述某种植物名称的由来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想想啊,是什么人最先对着一丛野蒿子呼出那个诗意的名字艾的?那该是久远到哪一年的事呢?一位农民在田里锄草,他的小儿子在旁边玩耍。农民铲倒了两棵蒿子,小儿子捡起那棵蒿子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也不知那蒿子为何物,他先是对儿子轻轻摇了摇头,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唉!儿子误解了父亲的意思,那蒿子却幸运地得到一种发音上的称谓。小孩子举着两棵蒿子高兴地跑回村子,逢人便讲他得到了两棵“唉” ,村上的人起初也没谁叫得出那植物的名字,便都随了这个小孩子称其为“唉” , “唉”便传播开去,从

3、一个村子传到另一个村子,由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于是,普天之下皆称那种蒿子为“唉” 。这时,民间的文字学家出现了(为什么一定是仓颉呢?) ,他用造字法赋予“唉”音以形和义:“艾” ,一种植物从此拥有了真正的雅号。接着轮到植物学家出场,最初的植物学家不过是掌管植物户籍工作的人,他为每一种有了名字的植物登记造册,勾勒出某种植物的草图,详细描述出它的外形、性情、气味和味道。他对一株蒿子描述道:“多年生草本,叶羽状分裂,背面披白色丝状毛,揉之有香气。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小而数多,排成狭长的总状花丛。 ”最后标出它的名字:艾。再后来,民间的医学家(为什么一定是神农氏呢?) 、诗人全都得到面对一丛蒿子直呼其名

4、的好处。医书上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能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主治月经不调一位吟游诗人走在田垅上,顺手捋片艾叶衔在口中,品咂其苦,灵感倏然勾出来,脱口吟道:“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自自然然一句话,像落在地上的草籽,被风吹远,被鸟衔走,衔进诗经的篮子,衔进竹简,再衔进线装书里。今人形容自己如何思慕爱人,只知借用那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却不知衬托这佳句的竟是怎样一片迎风披拂、鳞光闪闪、芳香扑鼻的艾草!薄薄一册诗经 ,罗列了多少植物?桃,梅,蘋,棠,桑,芄,黍,葛,苓,薇,杜,蒲,葑而我们普通人能够识得的有几样呢?当你走进开满杂花的草地,或者在林中信步漫游,一些可爱的植物带着

5、一脸喜悦迎候你,而你同样喜悦地望着它们,甚至伸出热情之手,然而你张开的嘴巴竟呼不出它们的名字,这是否也有见到老熟人却想不起对方名字的尴尬呢?今人离自然之远,似乎不只在于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感,更在于面对自然万物少了那份原始的冲动。我们既懒得了解一朵陌生的野花,也不屑为一棵不相干的树木命名,更无兴趣遍尝百草,知其味,晓其性情。然而,我们何以极力宣称我们热衷“走近自然”呢?而且,不是古人慢牛似的“游历” ,而是急匆匆的速战速决的现代“旅游” 。唐代诗人李命题人:江西省临川一中( 344100)饶礼喜 2白用诗歌记述流放夜郎途中自巴东经瞿塘峡登巫山的一段行程,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

6、巫山巅” 。区区几千里路程, “舟行”尚须十五个月,怎一个“慢”字了得!放在今天,十五日整个欧洲都游下来了。可问问那些去了欧洲的人感受如何吧,他们枯燥的描述尚不及一本速读的旅行手册。其实,旅游和真正意义上的游历完全是两同事。就亲近自然而论,前者是走马观花,行一时一己之乐,而后者是亲历、体验、感受和认知自然的真谛。所谓回归自然也不只是四肢百骸置于自然之中,更要让心灵回到一株野花、一棵树、一个小动物或者一只昆虫的纯真和简单,把自己当成一片羽毛,一颗植物孢子,或者一粒尘埃,感受生命在空气中飘浮震颤的美妙,体验灵魂与万物神遇的惊喜和感动。(选自散文2007 年第 3期)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一直认为

7、蓝雀是母亲赋予一种野花的最最美丽的芳名”?答:2第 4段详细叙写了艾草得名的过程,这样写有何作用?答:3根据文意,说说“旅游”与“真正意义的游历”有哪些区别?答: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开门见山,呼应标题,并以“母亲”给一种野花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引出人要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话题。B “薄薄一册诗经 ”这一段运用了设问、反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C第 4段中两个小括号注释的内容,旨在强调“大自然各种植物的命名最初都来自民间” ,人民群众其实是最聪明的。D结尾对“回归自然”的说法作了新的界定,含蓄地表达了消除世故与浮躁、回归纯真和简单的美好愿望

8、,希望能净化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妙,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境界。E本文以花为题,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意趣深远,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优美散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母亲的眼泪阿 蓉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那个时候,我常常因为母亲而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了价、油也涨了价之类的琐事中,生活挤尽了她头发上最后一点墨汁,全白了。患了绝症的父亲死得很早,留下的遗产是一笔似乎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每到月底,我都会看见母亲从领来的可怜巴巴的几张钱中拿出一半还给别人,然后一分一厘地算计着过日子。学校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让母亲出席。在街上和别的同学一起

9、走时看见她正在打扫街道,我也装成一般熟人一样点点头就和她擦身而过,甚至偷偷地溜走。有时候她满头大汗地拖着整车的垃圾路过我们学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我的母亲,我总是远远望见便躲起来,一些不相识的同学反而主动帮母亲推车。每当这些时候,我就很痛苦。虽然我爱我的母亲,也知道她是为我做着这一切,但我命题人:江西省临川一中( 344100)饶礼喜 3怕别人因此而瞧不起我。在学校里,我很内向,觉得同学们都因为我的贫穷而瞧不起我。别的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子都打扮得像花蝴蝶,如果我有跟她们一样的衣服,难道真会比她们丑?别的同学家里有电子琴有游戏机,有可以辅导功课的父母,而我的母亲能给我的,只是一天三顿饭和一堆难

10、以下咽的咸菜,还有补丁上又打补丁的由她的工作服改成的所谓的衣服。母亲也能感觉出我对她的疏远,但她从来没有半句责怪的话。她常常坐在窗前想着什么,缝衣服时针刺破了手也无知觉。那年春天,我家的屋梁上突然来了两只勘察地形的燕子,然后每天有了燕子唧唧的叫声。它们衔着泥飞进飞出,忙着筑窠、孵蛋。小燕子出生后也成天叫着,吵得我十分恼火,还不时从空中飞下粪便来。我忍不住找根长竿子要去捅,母亲见了,竟很生气,不顾一切地阻止我。她向来对我百依百顺,现在却那么固执地要保护这个燕窠,我十分气愤,对它更加怀恨在心,那几只黑不溜秋的燕子也显得格外讨厌。此时,母亲已接近退休的年龄,然而她虽说做了二十几年的清洁工,却一直没有

11、转正,只是个临时工。年龄一到,单位便不会再要她上班,并且没有半分退休金。其时我正在读初中。我违心地劝慰母亲,说我不上高中不考大学了,我去念中专,一毕业便可以工作了。母亲闻言很内疚,因为我在学校是尖子,常常考第一。她能为我做到的便是包揽一切家务不让我插手,其实她知道我有多想上大学。自从我主动提出上中专后,母亲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甚至有时还同我唠叨几句,什么谁谁扫地时拾到一个钱包,谁谁谁的女儿今天出嫁发现我并不在听时便戛然而止,眼睛移向别处,目光最后必然停在那个燕窠上,看着老燕子为小燕子喂食。每当这时,她那凄凉的神情总让我看了心颤,于是我又一次坚定了将燕窠毁掉的想法。有一天放学很早,我估计母亲还要

12、很长时间才会回来,便拿了根竹竿,三下两下将燕窠捅了个精光。三只羽毛尚未长成的燕子摔在地上,哀叫着,扑腾着,我看着有些心悸,便将它们扔出了窗外。老燕子回来后不见了窠与小燕子,急得唧唧唧唧唧唧地叫着飞着寻着,由着急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那叫声半是仇恨半是悲伤,我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的残忍。母亲回来后,一眼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气得脸上青筋暴跳,剧烈地喘着气:“你疯了么?为什么要将燕窠毁掉?”她声嘶力竭地朝我大吼。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发那么大脾气,吓得不敢吭声。母亲补偿似的找了些剩饭给那两只燕子吃,两只老燕子看也不看,倾诉着什么似的叫着,最后嗓子嘶哑了,无力地盘旋了几圈后飞出去了。望着两只燕子远去的身影,母亲

13、颓然坐下,眼里满是泪水。一瞬间,她苍老了许多。“你知道吗,作为一个母亲,最痛苦的事便是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她一字一句地说着,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直往下掉。一年后母亲就去世了。到她临死时我才知道,早在两年前她就和父亲一样也患了癌症,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一直坚持上班挣钱。母亲死后,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饱尝寄人篱下的滋味,生怕有一天也会被赶走。夜深人静时,我时常想到那两只燕子,想到母亲的眼泪。我终于长大了,能够照顾自己了,我明白自己正是在看见母亲眼泪的一刹那长大的!(选自散文2007 年第 3期)1小时侯,作者为什么会痛苦、自卑?答:2作者坚决要捅掉屋梁上的燕窝,请结合文意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答:

14、命题人:江西省临川一中( 344100)饶礼喜 43文章标题名为“母亲的眼泪”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写作者对母亲由疏远到怨愤,再到同情、理解,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妙。B “母亲”常常呆坐在窗前想事,针刺破了手也无知觉,这是因为“母亲”为作者疏远她而内心极度悲痛。C “老燕回来后不见了窠与小燕子”这句话中运用了反复、排比、拟人、顶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燕失去窠与小燕子的焦急、痛苦之情,读来令人不能不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D在对待燕子的问题上,母女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是由她们各自的身份决定的。E本文运用了类比手法

15、,把“母亲”与“老燕”糅合起来写,旨在表现“母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胸怀宽广的高尚品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尊敬和愧疚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白园的滋味蔡飞跃白园是今人在白居易墓地兴建的园林,分为青谷、墓冢、诗廊三区,保持原貌的是墓冢。白居易遗命不归下邽,葬于香山如满师墓塔之侧。其弟白敏中奏立神道碑,由李商隐撰文。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立于墓侧。琵琶峰顶,一堵“唐太子少傅香山白文公墓” ,三券青砖碑墙,坐成寻踪的标志。墓主官衔不写“刑部尚书” 、 “河南尹”而取“少傅” 。这称谓,也许更接近白居易的文化人身份。白园是静寂的。小鸟二三声,唤出一泓暖流,盈溢心扉,柔如

16、春池。我捕捉和体尝这静寂,思绪弯弯如紫藤。白居易祖籍下邽(大约在今陕西渭南县北)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年)生于河南新郑。他自以为秦国名将白起的后裔,志在灵鲲化鹏。小时候他就表现出不俗的文学天赋,十五岁作名诗,十六岁赴长安, 赋得古原草送别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文学大腕顾况倾服、推重。名士的赏识,如同帆船装上动力,驱动他驰骋空前壮阔的唐诗海洋。观刈麦和长恨歌写于周至县尉任上。那时他刚届三十,进士及第不久,一腔报国热血。他践行志向,用生命播种圣火,照亮那些在尘世中苦苦挣扎的贫民,温暖他们悲观的灵魂。宪宗元和五年(810 年)任左拾遗,屡次上书请革除弊政,惹得宪宗皇帝吹髭瞪眼。所作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和卖炭翁等讽谕诗又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 ,让“执政者扼腕” 、 “握军要者切齿” 。翌年扶柩归乡安葬老母,住在渭北紫兰村, 村居二首 、 归田三首记录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歇的乡村生活,抒写着心灵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