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248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发育还很不完全,非常娇嫩,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 乌鳢苗很容易受波浪、水流等的影响而粘附在纱绢上死亡; 晚间结群栖息容易造成缺氧死亡; 体表无鳞容易受伤感染水霉和遭原虫(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的侵袭;死卵、死苗腐败时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油珠,污染水质环境等。因此,在网箱中或孵化器中繁育时,当鱼苗摄食活动正常以后,才可将鱼苗更换到大网箱或直接下池培育。1、鱼苗的开口引食。 乌鳢苗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小型水蚤等),个体大小控制在200 微米以下。可在鱼苗培育池中提前施肥培养。若浮游动物量不足时,可用100 目的浮游生物网捕得的浮游动物,通过 40的纱绢布过滤,滤得的滤液中含有大

2、量小型浮游动物。在滤液中加入少量土霉素,放置 30 分钟后投喂,一般 1 天投喂 6 次,即 4 小时一次,以少吃多餐为原则,3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和活动能力的增强,投喂量逐渐增加和次数减少,直至 1 天投喂 2 次。 2、及时驱散集群现象。 特别是出膜后的 1,集群现象比较严重,集群会造成局部区域的缺氧,造成死苗。所以要经常用捞海等工具轻轻地搅动水体驱散苗群,提高成活率。3、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新。 及时捞除死卵死苗,防止其腐变和溢出油球,产生毒物和油膜;网箱要定期刷洗、排污。水泥池要定期吸污、排水,最理想的是采取微流水培育。土池育苗要定时换水和逐渐加大水量。换入的新水水温和原池水的水温温差不超过 2,换水量一般控制在 60%二周后可减少到 30%根据水质变化来控制换水的时间和换水量。4、防病措施。 鱼苗刚出膜时容易被水霉和原生动物(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所感染,待鱼苗完全出膜后及时清除卵膜,并用 15尔马林全池泼洒 1进行预防。日常换入的新水最好预先在贮水池中用 15克/升生石灰或用氯制剂消毒后,培育成嫩绿色再使用更为理想。5、及时分养。 鱼苗经过 3 周时间的培养,大约可长到 米。鱼苗规格不同会出现相互残杀,以强食弱,同时相对密度的提高,发病率也会提高,所以一般每经过 3周左右进行过筛分养一次,逐渐降低放养密度,按规格大小,疏散到鱼种培育池中去。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