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8141743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的范围太太行行山山脉脉乌鞘岭乌鞘岭秦岭秦岭 长长 城城河口河口桃花峪桃花峪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立体图黄土高原立体图 “有有的的山山丘丘像像巨巨大大的的城城堡堡,有有的的像像成成队队的的猛猛犸犸,有有的的像像滚滚圆圆的的大大馒馒头头,有有的的像像被被巨巨手手撕撕裂裂的的岗岗峦峦,上上面面还还留留着着粗粗暴暴的的指指痕痕”摘自美国记者斯诺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 文明的摇篮文明的摇篮 青青 海海甘甘肃肃宁宁夏夏回回族族自自治治区区陕陕 西西 山山 西西河南河南黄土高原所垮黄土高原所

2、垮的省区的省区内蒙古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渭河平原-原始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1、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2、“五色土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中黄土位居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黄黄 帝帝 陵陵位置:陕西省黄陵县位置:陕西省黄陵县清明节清明节祭祀典礼祭祀典礼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风情”窑洞:直立性,不易窑洞:直立性

3、,不易崩塌,干燥,容易开崩塌,干燥,容易开挖。挖。信天游:信天游:歌腔高亢而悠长。歌腔高亢而悠长。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风情”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信天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信天游则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游则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因覆盖深厚的黄土而得名。黄土高原因覆盖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湿润区湿润区半半湿润湿润区区半干半干旱旱区区干干 旱旱 区区从从向向过渡过渡湿润、半湿润区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

4、、干旱区半干旱、干旱区从从向向过渡过渡 平原平原高原、山地高原、山地从从向向过渡过渡 农区农区牧牧 区区从从地形地形、气候气候、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植被植被等等方面,黄土高原都表现出明显的方面,黄土高原都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过渡性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度一般在100100米米左右,左右,六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黄土厚度在100100米米-200-200米米之间,最厚在之间,最厚在兰州兰州,达达300300米米以上。黄土分布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界之冠。 黄土剖面

5、黄土剖面海拔海拔海拔海拔1000-20001000-2000米米米米面积面积6464万平方千米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黄土厚度100100米以上米以上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风成说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风成说”的?的?顺着风向,从戈壁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黄土,颗粒越来越小。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1、粗大砾石留在原地-戈壁 2、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沙漠 3、细小的尘土 - 东移南下-

6、黄土层说明黄土是从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而不是水冲来的。的。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说明黄土流动的方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说明黄土不是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而是外来的。支离破碎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千沟万壑黄土峁黄土峁黄土高原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黄土塬黄土塬黄土梁黄土梁残留的高原面,顶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成沟壑。被流水侵蚀成沟壑。塬面受流水侵蚀,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

7、分割成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长条状的山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头状山丘。川沟谷发育成川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黄土高原的地表特点除了黄土覆盖,还有千沟万壑千沟万壑的景象。为什么?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3、夏季降水集、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中,且多暴雨。2、修路、采矿等、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活动破坏地表。2、地表裸露,缺、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乏植被保护。1、黄土土质疏松,、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易溶于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

8、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化。水土流失带来了什么后果?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村庄和农田,使得自、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村庄和农田,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3、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使沟谷增多、扩大、

9、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有那么一天,不展,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有些村庄和耕有些村庄和耕地分布在高原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面上和缓坡上。注意注意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ACB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1、实验的结果证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实验的结果证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烧杯里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越强(烧杯里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

10、相对不会特别严重(杯子里的沙土越少)。重(杯子里的沙土越少)。2 、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的牲畜数量等。 3、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数量。 如何解决水土

11、流失问题?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坡脚建挡土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坝、护坡等陡坡地种草、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灌木和山杏缓坡地建梯田,种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山杏和优质牧草大大坝坝淤淤地地、林林草草护护坡坡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两者的作用是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减少水土、两者的作用是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流失。2、讨论主要围绕通过国家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讨论主要围绕通过国家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一一. .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B)二二. .读读“黄黄土土高高原原示示意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1 1)写写出出字字母母代代表表的的地地形名称。形名称。_(_(高高原原) ) _ (_ (山脉山脉) )_ (_ (山脉山脉) ) _ (_ (河流河流) ) (2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夏季多暴雨;夏季多暴雨;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破坏植被。,破坏植被。内内 蒙蒙 古古 太太 行行 山山 秦秦 岭岭 黄黄 河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