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73230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灵璧中学语文:19在山的那边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1、听写生字词。2、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二、继续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4、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

2、富有诱惑力。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7、再次朗读全诗,领悟诗歌主旨、诗歌情感。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探究学习:第

3、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通过努力拼搏实现理想的惊喜之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三、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

4、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点。 马克思四、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五、布置作业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山 海 (困难)艰苦奋斗 (理想境界)海 比喻 理想境界山 比喻 重重艰难险阻爬山 比喻 艰苦奋斗教学反思: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我引导学生进

5、行创造性阅读,从而领会诗歌的深刻内涵之后,要求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我欣慰,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语文教师如何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适时点拨,恰当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以及健全的人格。因势利导,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坚强的性格。这节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学生的发言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用心聆听、感知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关注、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面临的问题,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有责任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