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716179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一、K 菌株和 B 菌株中有一种限制系统,可以排除外来的 DNA。C 菌株不能限制来自 B 菌珠的 DNA。这种限制作用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 DNA,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二、限制酶的功能 1、 降解外源 DNA,从而阻止其复制和整合到宿主细胞中。2、修饰酶的功能。3、 对自身某个碱基进行甲基化,从而保护自身的 DNA 不被降解。三、概念 1、核酸酶:通过切割相邻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导致核酸分子多核苷酸链发生水解断裂的酶。2、核酸内切酶:从核酸分子内部切割磷酸二酯键使之断裂成小片断。3、核酸外切酶:从核酸分子的末端开始逐个地切割降解核苷酸。4、限制性

2、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类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 DNA 双链结构的内切核酸酶。四、限制酶的分类:根据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特性,催化条件及修饰活性等,一般将限制酶分为、 三类。 广义指上述三个系统中的限制酶; 狭义指 II 型限制酶。五、三类限制性内切酶的比较特性 I 型酶 II 型酶 III 型酶限制和修饰 双功能酶 内切酶与甲基化酶 分离 双能酶识别位点 非对称序列 回文对称结构 非对称序列切割位点 在距识别位点至1000bp 处随机切割 识别位点上 距识别位点 24 26 bp 处序列特异性切割 否 是 是分子克隆

3、中应用 无 广泛 很少六、限制酶的命名原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来源宿主属名的一个字母; 第二、三个字母,小写,取自种名的头 2 个字母; 第四个字母,大写,取自它来菌株系;最后用罗马数字大写,代表同一菌株中不同限制酶的编号。前 3 个字母斜体例:E.coR IE 为大肠杆菌的属名(escherichia)的第一个字母 co. 种名(coli) 的头两个字母 R 表示所用大肠杆菌的菌株 I 表示该细菌中分离出来的这一类酶的编号 E Coli Rye l3 株分离到 EcoRI, EcoRII,EcoRV七、限制酶识别序列。限制酶在 dsDNA 上能够识别的特殊核苷酸序列。 E. coR I G

4、AATTC。 Hin d III AAGCTT。 Sau 3A 2GATC。Dra II PuGGNCCP, Pu 代表 A 或 G。Py 代表 T 或 C。 N 代表任意碱八、偶数核苷酸组成的识别序列,以中线为轴,两侧核苷酸互补对称。E. co R I GAATTC、 CTTAAG。奇数核苷酸组成的识别序列,以 N 为轴,两侧核苷酸互补对称。GTNAC、 CANTG 根据识别序列的规律性,找可能的识别序列。 偶数序列,先找 GC、CG、AT、TA ,然后找其两侧的核苷酸 NGCN 、 NATN、 NCGN、 NTAN。 奇数序列,先找 GNC、CNG、ANT、TNA,然后找其两侧的核苷酸。

5、NGNC N、 NANTN 、 NCNGN NTNAN.九、一般说,在同一个 DNA 分子中,识别序列短的出现的概率大,反之概率小。 原则上有 n 个碱基的识别序列的出现概率是 1/4n 。 如 Sau 3A 识别序列 GATC,间隔 256(44)个核苷酸就有一次机会出现这个识别序列。 十、 在一个环状 DNA 分子上,若某种限制酶有 n 个识别序列,经完全酶切后产生 n 个 DNA 片段 在一个线性 DNA 分子上,若某种限制酶有 n 个识别序列,经完全酶切后产生 n+1 个 DNA 片段十一、富 AT 的识别序列在富 AT 的 DNA 分子中出现的概率高,在富 GC 的 DNA分子中出现

6、的概率低。 出现概率低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称稀切酶(rare cutting enzymes)。十二、有的限制酶可识别两种以上的核苷酸序列。例: Acc I:GT ATAC、GTCG AC。Dde I : CTAAG、 CTTAG、CTGAG、 CTCAG十三、 切割位点: dsDNA 在限制酶的作用下,使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 一般用“/”或“ ”表示。 具体位置: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例: G GATCC AT CGAT GATC CATC十四、黏性末端(sticky end) : DNA 分子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形成的末端结构, 它们能通过互补碱基间的

7、配对而重新连接起来。 有 5 端黏性末端 、3 端黏性末端 。平末端(blunt end): 若限制酶在识别序列的对称轴上切割,形成的片段末端为平末端。核苷酸奇数的识别序列被相应的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末端都是黏性末端。核苷酸偶数的识别序列被相应的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末端可粘可平。十五、由于限制酶要求严格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在一段不大的 DNA 片段中,酶切位点是不多的,酶切产物片段的大小和数目也是固定的。 此特性可用于鉴定酶种类和活性测定,也用于鉴定 DNA 片段是否有同源性,或有无变异。十六、同裂酶:定义:来源不同,能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特点:1)识别序列相同 2)切割位点可能不同。 同序同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都相同。Hind II 与 Hinc II GTY/RAC。 Hpa II 与 HpaII C/CGG。 同序异切酶:识别序列相同,但切割位点不同。KpnI GGTAC/CAcc65I G/GTACC十七、7 同尾酶(isocaudamer)概念: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不相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BamHI G/GATCCBclI T/GATCABglII A/GATCT3Sau3A /GATCXhoII R/GATC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