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69302 上传时间:2017-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通报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常委: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通报全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县。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扶贫重点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稳定脱贫、加快致富、构建和谐、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大力推行“两改三扶四保障” 城乡统筹扶贫模式,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强力推动扶贫攻坚,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加快,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十二五” 以来,全县扶贫开发累计

2、投入 3.6 亿元,大力实施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能力提升和社会扶贫五大工程,贫困人口由 2011 年的 3.6 万人减少到 2014 年底的 2.1 万人,实现脱贫 1.5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46.8%下降到 28.6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调整思路,创新精准扶贫机制1.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2013)25 号和陕办(2014)28 号文件,县政府紧密结合县情民情及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逐级讨论的前提下,出台了三个文件:一是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推行“两改三扶四保障” 城乡统筹扶贫模式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

3、保障措施,为今后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二是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八个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分解了任务,夯实了各级各部门责任,建立了保障体系。三是出台了麟游县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贫困群众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拓宽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路子。2.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规范考核指标体系,增加考核分值,加大考核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每年由县扶贫办提出扶贫开发工作表彰奖励意见,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对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镇、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做好扶贫工作的积极性。3.

4、完善资金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资金管理政策规定,主动向县委汇报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县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 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保持每年递增 20%以上。同时,推行扶贫项目统一招投标制、三级验收制、资金县级报账制、到户资金直补到户制和绩效考评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专款专用,到村到户,惠及民生。4.落实资源整合机制。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安排,整合扶贫资源,加大扶贫力度,提升扶贫成效。在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我县连续四年荣获 A 级或B 级等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获项目奖励资金 200 多万元,缓解了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不足矛盾。二、多措并

5、举,精准识别农村贫困对象1.瞄准贫困、识别贫困对象。2014 年,按照中省市的总体安排,在全县认真扎实地开展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圆满完成了识别任务。全县共识别确认贫困村 76 个;识别省级标准以下农村贫困人口 7683 户 26485 人,(其中国家标准以下农村贫困人口 6121户 20697 人),贫困发生率为 36.04%,摸清了贫困底子,建立了电子档案。在贫困对象识别工作中,我县探索出的“五个四” 贫困对象识别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2.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计划。在完成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县镇村三级干部及各驻村工作队,深入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入户调查,分

6、析致贫原因,紧密结合各贫困村、户实际,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确定增收项目,协助各贫困村制定脱贫计划,协助各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脱贫目标和年限,确定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3.精准到人,做到吹糠见米。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到精准到人,真扶贫、扶真贫,近期,我办按照省市及县委的安排部署,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县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一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特殊贫困群众调查统计工作,对全县贫困人口中的残疾人、患大病、65 岁以上老人、“两后生” 、需搬迁户、受灾户和无产业户等七类特殊贫困群众进行调查摸底,在九成宫镇永安、铁炉沟两村开展先期试点

7、,对 94户 130 名特殊贫困群众进行分类精准调查,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兜底扶贫实施办法,为特困特扶奠定了基础。三、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专项扶贫1.实施扶贫搬迁项目,着力改善群众生存环境。把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作为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抓手。坚持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搬迁、危房改造、矿区搬迁、灾后重建等项目紧密结合。坚持搬迁户向中心镇、中心社区、产业园区聚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分户建房,加大投入,完善配套。累计完成投入 1.14 亿元,搬迁安置贫困人口 930 户4016 人,建成整体移民搬迁点 16 个。特别是从 2011 年开始,积极实施“三无户” 移民搬

8、迁项目,到 2014 年底,共帮助 375 户特困群众住进新房。相继建成了木龙盘村、常丰村、永安村、良舍村、招贤村、崖窑村等移民搬迁示范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2.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方略,采取资金直补、统建到户、土地流转、农户参股、实物发放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累计投放信贷扶贫资金 9885 万元,其中:小额到户贷款 4985 万元、龙头企业贷款 4900 万元,扶持引导群众种植烤烟 7200 多亩、核桃建园 1.55 万亩、大棚西瓜 480 座,种植优质玉米 1.2 万亩,大

9、路蔬菜 3000 多亩,新增养羊 9100 只、牛近 2 万头、猪 1.2 万头。加强对 14 个互助资金项目村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了酒房千亩蔬菜基地、常丰西瓜扶贫产业园、蔡家河中棚蔬菜示范点和紫石崖村畜牧产业等示范点,辐射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 2011年的 1560 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2538 元,年均增长 15.7%,脱贫步伐明显加快。3.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把整村推进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战场。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加快改善项目村落后面貌。近年来,共启动实施整村推进村 20 个,累计完成投

10、资 8197 万元,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居环境整治等项目 261 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4.实施智力扶贫项目,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能力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依托扶贫定点培训院校,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 万多人次,“雨露计划” 技能培训 100 人左右。积极实施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4 年累计资助农村贫困大中专学生 380 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开展了村级干部学历化教育工作,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四、大胆探索,创新精准包扶机制1.创新包扶机制。把社会扶贫作为扶贫

11、开发的重要内容。去年,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有关文件和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情、村情和民情,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双帮双促” 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意见,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三包两促六到户” 为主要内容、以“5321”为主要形式的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通过“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 ,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帮扶户脱贫目标。“双帮双促”驻村联户扶贫模式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2.组建帮扶队伍。组建了 36 个驻村工作队、64 个包村工作组。做到了行政村包扶全覆盖。选派 11 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 全县 1208 名干部与 1778 户贫困户

12、结成对子,认真实施“5321”帮扶工程,全面落实“六个一”任务,健全了组织机构,夯实了包扶责任,为精准帮扶提供了组织保障。3.坚持精准帮扶。坚持省级“两联一包”、市级定点扶贫、企业结对扶贫、县级部门包村扶贫、干部驻村蹲点扶贫“多轮驱动” 。各级包扶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资金物资扶持与智力扶贫并重,4 年累计投入社会扶贫资金 1324 万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780 件,社会扶贫成效显著,扶贫攻坚的精准度不断提高。五、加力提速,强力推进今年扶贫工作今年来,我们积极适应扶贫工作新常态,精心谋划精准扶贫新举措,提出了搬迁扶贫楼房化、产业扶贫规模化、智力扶贫常态化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思

13、路。截止目前,已完成“三无户” 搬迁建房 31 户(15 户已入住),在建 94 户;扶贫搬迁项目落实已建公租房和经适房130 套、在建 100 套;在 14 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和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村新建以核桃为主的产业示范园点 30 个,完成建园 5800 亩;扎实开展“科技之春” 和“ 百日万人大培训”活动,已完成农村群众政策与实用技术培训 8300 多人次;进一步深化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召开了驻村联户扶贫和“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会,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还有农村贫困人口 2.1

1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28.68%,分别高出全国、省、市的 21.48、15.68、13.23 个百分点,脱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由于我县自然条件较差,上级专项扶贫资金有限,捆绑部门资金难度大,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大,农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全县仍有两万多名农民居住在偏远山区,亟需实施搬迁。三是农业产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步伐仍然缓慢。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坚持巩固提高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在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上树立精准扶贫的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明确新

15、思路,树立新理念,实现“三个转变”。在扶贫方式上,从主要依靠项目间接带动扶贫对象脱贫向实施精准扶贫直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转变;在工作管理上,从主要对扶贫项目管理向加强建档立卡、全程跟踪监测扶贫对象管理转变;在扶贫对象上,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切实做到“六到人” :动态管理具体到人、建档立卡对象到人、帮扶措施到人、规划计划具体到人,扶贫政策兑现到人,特殊贫困人口兜底到人。2.坚持就地扶贫与移民搬迁扶贫相协调,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体现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一是对于贫困人口原居住地具备生活条件的,实施就地扶贫。结合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就地扶贫规划。完善村

16、庄建设布局,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贫投入,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道路、电网改造、信息设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对于原居住地不适合居住和发展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坚持整体搬迁、梯度安置和差别化扶持,鼓励引导其向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和中心村(社区)聚集,彻底改善边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就业创业条件。今年将采取回购保障性租赁性住房和经适房的办法,搬迁农村群众 230 户,实现移民搬迁楼房化。今后每年计划搬迁 300 户 1100 人左右,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和就业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3.坚持产业扶贫与保障托底相衔接,在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上落实精准扶贫的新举措。一是对有劳动能力和积极性的扶贫对象,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和“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要求,依拓全县整村推进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