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6251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一、选择题A 型题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苯妥英钠 B奎尼丁 C普萘洛尔 D氟卡尼 E. 利多卡因2强心苷类药物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A苯妥英钠 B普萘洛尔 C. 氟卡尼 D维拉帕米 E. 普鲁卡因胺3奎尼丁的错误叙述是:A适度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 B兼有 、M 受体阻断作用 C心肌中药物浓度为血浓度的 10 倍 D为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E为奎宁的右旋体4对利多卡因叙述错误的是:A可作为局麻药使用 B可降低自律性 C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D绝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E -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5奎尼丁的电生理作用有:A抑制 0 相除极

2、,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B加快 0 相除极,加快传导,延长不应期C抑制 0 相除极,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D加快 0 相除极,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E抑制 0 相除极,对传导和不应期无影响 6利多卡因不宜用于哪种心律失常:A室性早搏 B室性纤颤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强心苷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E心肌梗塞所致室性心律失常7下列哪项不属于奎尼丁的禁忌证:A严重低血压 B心力衰竭 C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D心房纤颤 E地高辛中毒8能加速奎尼丁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普鲁卡因胺 B苯妥英钠 C普萘洛尔 D维拉帕米 E以上都不是9对普鲁卡因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 B能降低浦肯野纤维

3、的自律性C减慢传导速度 D延长有效不应期 E较强的抗 受体和抗胆碱作用10具有明显促进 K外流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胺碘酮 D普萘洛尔 E氟卡尼11能与强心苷竞争 Na+-K+ATP 酶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苯妥英钠 B地尔硫卓 C普萘洛尔 D普罗帕酮 E胺碘酮12兼有抗癫痫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普萘洛尔 D普鲁卡因胺 E苯妥英钠13可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普罗帕酮 D普鲁卡因胺 E奎尼丁14伴有支气管哮喘的过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禁用:A普萘洛尔 B苯妥英钠 C奎尼丁 D胺碘酮 E地尔硫卓15女,38 岁,患者

4、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 5 年。近几日因与丈夫吵架,夜不能眠,昨日起心慌胸闷不安。体检见心率160 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该病人抗心律失常应选用: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普萘洛尔 D普鲁卡因胺 E胺碘酮16关于胺碘酮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化学结构类似甲状腺素 B能阻滞钾钠钙通道,明显抑制复极过程,延长 APD 和 ERP C非竞争性地阻断 、 受体及阻断 T3、T 4 与受体结合 D属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E可扩张冠脉及降低外周阻力17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Amiodarone)哪项是错误的:A眼角膜微粒沉淀 B肝功能异常 C红斑狼疮样综合征D甲状腺功能紊乱 E肺纤维

5、化18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类抗心律失常药) 的强效 受体阻断药:A普萘洛尔 B索他洛尔 C地尔硫卓 D奎尼丁 E利多卡因19关于抗心律失常药应用错误的叙述是:A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后不用大剂量B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C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D先联合用药,再考虑单独用药E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需有明确的指征20有关腺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激活腺苷受体发挥作用B促进 K+外流、降低自律性C 明显增加 cAMP 水平,缩短不应期,减慢传导D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或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早后、晚后除极E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B 型题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氟卡尼 D普鲁卡因胺 E苯妥

6、英钠21心房纤颤的转复可选用22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最好选用23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24与奎尼丁作用相似的药物是25重度阻滞钠通道,明显抑制传导,易导致心律失常的药是A普萘洛尔 B普罗帕酮 C利多卡因 D腺苷 E维拉帕米26缩短 APD 及 ERP 的药物是27在脑内起着抑制性调质作用,有神经保护功能的抗心律失常药是28首过消除明显,不宜口服,需静脉注射的药物是29能影响脂肪和糖代谢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30不宜与 p 受体阻断药合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普罗帕酮 D普鲁卡因胺 E胺碘酮31促进复极 3 相 K+外流,缩短 APD 及 ERP,且相对延长 ERP

7、的药物32单用本药治疗房颤房扑时可引起心室率过快或并发心衰33阻滞 Na+内流,明显抑制传导,减慢传导作用超过延长 ERP 的作用,易引起折返而致心律失常34可引起角膜微粒沉积,使皮肤色素沉着的抗心律失常药35除抗心律失常作用外,尚有 受体阻断作用和肌松作用C 型题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36能增加地高辛毒性37可缩短 APD 和相对延长 ERP 38对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速或室颤疗效好39可用于治疗-度房室传导阻滞40可延长心房心室普肯野纤维的 APD 和 ERP A普萘洛尔 B维拉帕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41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42除抗心律失常外,

8、可用于抗高血压治疗43长期应用对脂质代谢和糖类代谢有明显的不良影响44可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阻滞Ca2+通道使其内流减少45对于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X 型题46下列哪些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A胺碘酮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普鲁卡因胺 E利多卡因47室性心律失常宜选用的药是:A利多卡因 B美西律 C普萘洛尔 D地尔硫卓 E普鲁卡因胺48兼有抗胆碱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A苯妥英钠 B奎尼丁 C普鲁卡因胺 D利多卡因 E美西律49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有:A降低自律性 B增加后除极及触发活动C减少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D

9、改变 ERP 及 APD 而减少折返E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速度50奎尼丁引起的金鸡纳反应表现有:A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B耳鸣、听力丧失C视觉障碍 D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E晕厥,谵忘51奎尼丁的作用有;A适度抑制 Na+内流 B抑制 Ca2+内流 C抗胆碱作用 D促进 K+外流 E 受体阻断作用52IB 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点是:A轻度阻滞 Na+通道 B适度抑制 0 相除极C轻度抑制 0 相除极 D促进 +外流,缩短复极过程E对传导略减慢或不变53用于治疗心房纤颤的药物有: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胺碘酮 E普萘洛尔54索他洛尔的特点有:A选择性的钾通道阻滞药 B非选择性的强效

10、受体阻滞药 C抑制 Ca2+内流 D能明显延长心肌复极时间E 对传导几无影响二、填空题1抗心律失常药可通过 、 、 三种方式影响不应期。2早后除极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 相或 相中,主要由 增多所引起,迟后除极发生在完全复极 相中,是细胞内 过多,诱发短暂 内流所致。3因奎尼丁具有 作用,故治疗心房纤颤时常与 合用,以减慢 。4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宜选用 、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 或 。 6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宜选用 、 。7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 ,引起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 ,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药物是 。三、名词解释1膜反应性(membrane respo

11、nsiveness)2折返激动(reentry)3后除极afer depo1arization)四、问答题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2据 Waughan williams 分类法,抗过速型心律失常药分为几类 ?各举一例代表药。3奎尼丁与利多卡因对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有何不同?4简述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特点及临床应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 A 3D 4D 5A 6C 7D 8B 9E 10 A 11 A 12E 13B 14A 15C 16D 17C 18B 19D 20C 21B 22E 23A 24D 25C 26C 27D 28C 29A 30E 31A 32B 33C 34

12、E 35 D 36A 37B 38B 39D 40A 41C 42C 43A 44B 45A 46ABD 47ABE 48BC 49ACDE 50ABCE 51ABCE 52ACDE 53BDE 54ABDE 二、填空题1绝对延长 ERP 相对延长 ERP 使不均一的 ERP 趋向均一 22 3 Ca2+内流 3 Ca2+ Na+ 3抗胆碱 强心苷 心室率 4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胺 5维拉帕米 普萘洛尔 6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 7普鲁卡因胺 奎尼丁 胺碘酮 三、名词解释1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之间的关系。一般膜电位高,0 相上升速率快,动作电位振幅大,传导

13、速度快。反之,则传导减慢。2折返激动是指一个冲动沿着曲折的环形通路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并可再次激动而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单次折返可引起早搏,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单个微折返同时发生,可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扑动和颤动。3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振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引起触发活动。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四、问答题1答: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1)降低自律性:通过抑制 4 相 Na+内流或 Ca2+内流,降低快反应或慢反应细胞的自律性,促进 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而降低自律

14、性。(2)减少早后除极或迟后除极而抑制触发活动:通过减少 Ca2+内流,抑制早后除极。降低细胞内钙,阻断短暂 Na+内流,抑制迟后除极以减少触发活动。(3)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消除折返:增强膜反应性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降低膜反应性减慢传导,变单向阻滞为双向阻滞而取消折返激动。(4)改变 ERP、APD 终止折返:通过绝对延长 ERP,相对延长 ERP 及促进相邻细胞不均一 ERP 趋向均一化,取消折返。2.答:抗心律失常药可分为以下几类:I 类药,钠通道阻滞药,根据阻滞钠通道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 IA、 IB、I C 三个亚类IA:适度阻滞钠通道,可减慢传导,延长复极过程,代表药奎尼丁IB:轻度阻滞钠通道,传导减慢或不变,加速复极,代表药利多卡因IC:重度阻滞钠通道,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代表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