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461957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强化练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强化练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8浙江杭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下图是一幅简化版的荀子讲学图,如果按照当时场景,听荀子讲学的四个学生不可能对荀子提出的问题是()A.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为何我们要谈天?B.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是否是矛盾的?C.为何您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要把握礼?D.您认为君主受命于天,主要的依据何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荀子及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A项可能被提问,不符合题意;荀子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和“制天命而用之”,且表面上看两者的确有冲突之处,B项可能被提问,不符合题意;荀子主

2、张“仁义”和“王道”,虽然主张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C项可能被提问,不符合题意;君主受命于天的思想出自董仲舒,D项不可能被提问,故错误,符合题意。2.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下表所列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家的部分观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B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C老子提出“弱者道之用”“兼相爱、交相利”“无为逍遥”D韩非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者道之用”“无为逍遥”是老子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选C项;A

3、、B、D三项的观点与思想家都是一一对应的,故排除。3.(2018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以下的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出韩非对“势”的重视的是()A.加强君主集权B.厉行赏罚C.法不阿贵D.事异则备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韩非的主要观点。“势”即君主权威、力量,故A项正确;厉行赏罚为“术”的一种,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为“术”的一种,故C项错误;事异则备变为韩非的历史观,故D项错误。4.周山在中国学术思潮史中介绍先秦一位思想家,说他“对社会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国家人民之利;他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根据以上介绍和所学知识判

4、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荀子B.孟子C.韩非D.墨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故B项错误;韩非属法家代表,主张法、术、势相结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他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分析可知墨子主张“兼爱”,即无等差的爱,故D项正确。5.(201610浙江选考,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培养国家政

5、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与题目中“到东汉中期”相矛盾,故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太学的创建。依据材料可得出兴办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即其目的是为政府培养官僚后备力量,故D项正确。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由五

6、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不利于除儒家以外的先秦诸子学说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培养政治人才,B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建议,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理”“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与理学有关,“仁义”指的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D项符合题意;孙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董仲舒主张“

7、罢黜百家”,推崇儒学,A、B两项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朱熹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的认识,提出为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心的体认、省察去“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物生活在()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发明本心”“心即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宋陆九渊的主张,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9.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

8、致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是陆九渊的诗作,论述知行关系的是王阳明,故A项错误;“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中易简是心学的内心反省,支离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表明求理的方法要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论述求理的方法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不是强调知行关系,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故D项错误。10.“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主张()

9、A.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B.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C.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D.被康有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材料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主张区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故C项错误;这一思想被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D项错误。11.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舍宅

10、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教和儒学的问题,故B项错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故C项错误;“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只能说明佛教盛行,与中国传统结合,与世俗化无关,故D项错误。12.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浮图”指佛教,“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11、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

12、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摘编自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1)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参考答案:(1) 原因:门徒的游说;学者的坚持

13、;孟子、荀子的发展。思想: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王道”“君舟民水”等。(2) 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3) 途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相结合。说明: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解析:第(1)问原因可从材料“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学者独不废也”“孟子、荀卿而润色之”等信息进行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第(2)问特点可依据材料“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概括;政治影响可结合材料“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

14、流”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途径可从材料“返本开新”“综合创新”“推陈出新”等信息回答。说明主要从程朱理学吸收其他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角度回答。14.(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吴江县志风俗据严中平研究,15801590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二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县、宝山县出产的紫花布

15、,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材料二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纺织领域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参考答案:(1)新气象:纺织业市镇兴起;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质量精美,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老政策:重农抑商。(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第(1)问第一小问新气象,由材料一“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得出纺织业市镇兴起;由材料一“有力者雇人织挽”可知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由材料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