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461941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百家争鸣 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仁,-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仁政,辩证法,-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君主集权,-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辨析思考法家思想的影响 提示 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重大作用。汉代以后,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

2、) 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礼”“德治”等思想主张。 2.孟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形成的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意义 (1)思想文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 (2)政治: 影响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运动,推动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为后世治国方略的确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汉代儒学 一、罢黜百家,推崇儒学(b),六经,-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资料卡片】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4、,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辨析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能够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的原因 提示 (1)社会根源:面对封建割据问题和匈奴劫掠的威胁,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形势需要:汉初“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适应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倡导“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利用“天人感应”学说宣传“君权神授

5、”,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威,宣扬“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二、太学的创建(b) 1.时间:汉武帝时。 2.设置:中央设太学,地方各郡国设学校,初步形成地方教育系统。 3.意义 (1)性质: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 人才的学校。 (2)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向学风气,促进文化传播。 (4)对统治:打破大富豪大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5)对儒学: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政治管理,-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三、科

6、举制的文化影响(c) 1.科举制的实行 (1)开始:隋代开始实行。 (2)内容: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 。 2.影响 (1)积极: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提升了儒生的地位,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2)消极:儒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儒家经典,-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仁,-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

7、点四,四书,-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知行合一,-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二、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 1.儒学的困境 (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东汉末年以来,儒学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8、韩愈: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逐渐形成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道统,-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1.主张 (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主张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9、”。 2.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影响: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工商皆本,-2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1.主张 (1)政治: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 ”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众治,-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1.主

10、张 (1)政治: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2)哲学: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 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2.代表作:船山遗书。 辨析思考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共性 提示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自然,-3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批判

11、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等。 (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4)提倡经世致用。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力图扭转当时不切实际的学风。,-3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影响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构成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34-,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35-,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2、(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又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 (4)思想: 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并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的个性,早期进步的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36-,2.影响 (1)反对民族压迫和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重视工商业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

13、求,对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2)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局限性 (1)由于资本主义力量弱小,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没有转化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潮。,-37-,1,2,3,4,5,1.(201811浙江选考,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

14、理论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6,7,8,C,解析:本题考查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的“耕战”“富国强兵”“加强君主的集权”,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及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恢复周礼,建立人人自觉的礼乐社会,故A项错误;道家思想强调无为、逍遥、小国寡民,与材料中“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不符,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38-,1,2,3,4,5,2.(20184浙江选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

15、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6,7,8,B,解析:本题考查儒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依据材料可得出该思想家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是墨家的思想主张,而墨家追求实际功利,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早期民本思想,属于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材料不能体现克己复礼的思想,故C项错误;追求精神自由是道家的特点,故D项错误。,-39-,1,2,3,4,5,3.

16、(20184浙江选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A. B. C. D.,6,7,8,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中“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明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依据材料“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说明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故正确;故D项正确。“重建儒家信仰”是理学兴起的目标,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无私则无心”是李贽的思想,肯定了人有私欲,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合,故错误;故A、B、C三项错误。,-40-,1,2,3,4,5,4.(201811浙江选考,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