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856852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备课素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萨拉热窝事件是本课重点。可播放视频短片,直观了解萨拉热窝事件,体会这一事件的性质,正确理解普林西普的爱国热情,正确认识恐怖主义的危害。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可结合地图,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以及促使战争结束的因素。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是本课的难点。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各自的参战目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通过数据和图示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视频学习法。观看视频短片,直观了解萨拉热窝事件,体会这一事件的性质,正确理解普林西普的爱国热情,正确认识恐怖主义的危害。2辩论学习法。通过辩论

2、的方式,以“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为辩题,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3活动与探究学习法。运用表格、图示、漫画等多种方式来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图片导入英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强国。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凭借强大的国力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德国工业原本落后于英国,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随着国力的增强,德国要求占有更多的殖民地。在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与老牌殖民国家英、法的冲突不断加剧。矛盾的发展导致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3、。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事导入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来这里作特别访问。斐迪南大公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吞并的,这里的人民对他充满了仇恨,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酝酿着。当子弹打进斐迪南大公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知识点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教材P34)1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在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的大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

4、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毕业之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他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

5、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也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后,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已经70多岁的俾斯麦心灰意冷,于1890年3月辞职。1898年7月,俾斯麦去世。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德国的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受其“铁血政策”影响,德国更加崇尚武力,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2.一战前的欧洲军备竞赛为了准备战争,欧洲列强疯狂扩军备战。从1911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

6、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到1913年,德国已拥有由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现役部队76万。英国军队(包括印度军队在内)增加到41万。法国于1913年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将两年兵役制改为三年,役龄从21岁到45岁改为从20岁到48岁,使军队增加到77万。沙皇俄国在大战前夕已拥有130万军队。列强还积极扩大海军,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最为激烈。1912年,英、德两国举行裁军谈判,英国坚持两国海军比例应为21,德国则要求定为1610,谈判最后破裂,双方更加疯狂地增加军费。到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6亿马克。两大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订作战计划,力图先发

7、制人。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各国资产阶级宣传机构也大肆活动,散布沙文主义情绪。资产阶级学者竭力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甚至宣称战争能对人类起“优生”的作用。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道德规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最终萨拉热窝事件这粒“火星”将其引爆。欧洲列强迫不及待地加入战争。 知识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材P35)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南部,

8、濒临地中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的扩张,激起塞尔维亚民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帝国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力图摆脱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发生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1878年两地被奥匈帝国占领,但名义上仍属于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并得到俄国的支持。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帝国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帝

9、国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由于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承认奥匈帝国对上述两地的占领。1912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萨拉热窝事件后各国的态度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

10、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最近在波斯尼亚的可怕的事件发生以后,你一定也认为奥塞之间的敌对想求得友好的解决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则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奥匈帝国皇帝“现在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德国皇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现在,俄国基本上尚未作好战争准备。法、英两国也不愿意现在打仗。根据所有权威人士的推测,再过几年,俄国就有战斗力了。到那时,它用自己士兵的数量就能压倒我们;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将建成,然而我们的集团的力量却将日渐衰弱下去。德国外交大

11、臣亚哥夫 知识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教材P36)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1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多数飞机只用于通信和观测,不带武器。当时一般的飞机都是双翼飞机,只能坐一人,双方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有时还招手致意。后来,飞行员们带上了手枪、小炸弹甚至砖块,用于攻击对方的飞行员或砸毁对方飞机。1914年8月底,3架英国飞机击落了1架德国飞机,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1915年底,法国在飞机上安装了机枪,一名法国飞行员击毁了两架德国飞机。不久,德国人在荷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试制成功机载同步机枪,这种机枪可以精确地按照螺旋桨的转速射出子弹,使子

12、弹射击时穿过飞机螺旋桨而又不毁坏螺旋桨的叶片。随着战争的发展,飞机分成战斗机、侦察机、驱逐机和轰炸机等不同机种,空战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索姆河战役中,仅英国就损失了782架飞机,有近500名飞行员伤亡或失踪;德国损失369架飞机。图为英国在战争后期轰炸柏林的飞机,它有19米长,装有4台350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2吨炸弹,最大航距1700千米。2美国和中国参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但是美国却披着“中立”的外衣,大发战争财。在英、法、俄、日、德、奥等国打得火热的时候,美国借各交战国对军需物资需求激增,以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机会,拼命扩大工农业

13、生产,加速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据统计,一战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381亿美元,达到620亿美元。美国一面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面在等待交战双方精疲力竭时,寻找借口直接参战,以便战后多分战利品。由于它给协约国的贷款多达100亿美元,和协约国关系密切,所以它要加入协约国一方。1917年4月6日,美国借口德国潜艇击沉其商船而对德宣战。图为一战爆发后,英国笨拙杂志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对美国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漫画讽刺了美国表面上中立,爱好和平,但实际上鹰的好战本性以及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的意愿是不会改变的。中国参战: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

14、了协约国作战。但是,中国参战只限于取消奥匈帝国和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没收敌产、废除条约等,不派军队而是提供民役。有十万多名华工奔赴欧洲,为协约国军队做后勤保障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奔赴前线。战争结束时,约两万名华工失去了生命。段祺瑞将宣战换得的借款用于对付国内其他势力,即“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 1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漫画)(教材P35)这是一幅反映德国向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挑战的漫画。在一艘军舰上,德国军人得意扬扬地挥舞着德国的国旗,旁边的英国军人无可奈何地看着。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

15、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统治集团野心膨胀,对外政策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尖锐对立。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的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幅漫画反映了英德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2.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教材P36)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1914

16、1915年,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急于改变战场局面。1916年2月,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双方进行了消耗战。至12月,凡尔登战役结束。凡尔登战役中,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其中,法军损失略多。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绞肉机”。3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教材P3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到瑞士边境,主要是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主要是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横贯巴尔干半岛,主要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在这三条战线上,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最关键。 (教材P38)1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