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55004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20112015 年都匀市人民政府茶叶产业办公室编制2目 录前 言3第一章 都匀茶产业发展优势劣势4第一节 茶产业发展概况4第二节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第三节 “十一五 ”规 划完成情况预测6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都匀茶产业发展环境条件分析7第一节 发展的资源优势9第二节 发展的相对劣势9第三节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10第三章 发展思路、阶段目标和任务11第一节 发展思路11第二节 进一步扩大茶园规模,分年度组织实施14第三节 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打好茶产业发展后续发展基础15四四四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15 第五节 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全面实施茶叶产业

2、化经营16第六节 着力提高都匀毛尖茶产业的科技含量17第四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8第一节 资金保障18第二节 政策保障193前 言未来 5 年,是都匀市茶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由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茶产业由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向农民增收支柱产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贵州省委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六号文件的出台,给都匀市茶 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要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都匀市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老板创大业,市民 创家业,返乡民工创新业,做 实 基地,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活市场,加快 发展, 坚 定不移地把茶产业作为都匀市建设社会主义新

3、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长效增收的战略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因此,编制好 都匀市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了解行业趋势,理清发展思路,整合资 源优势,掌握方式方法,将 对未来都匀市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4第一章都匀茶产业发展优势劣势第一节 茶产业发展概况一、都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民 国 都 匀 县 志 稿 记 载 :“茶 ,四 乡 多 产 之 ,产 小 菁 者尤 佳 (即 今 都 匀 市 的 团 山 、黄 河 一 带 ),以 有 密 林 防 护 之 。”都 匀 市 志 上 说 :都 匀 茶 旧 称 黄 河 毛 尖 茶 。该 茶 在 明 代 已 为贡 品 ,深

4、 受 崇 祯 皇 帝 喜 爱 ,因 形 似 鱼 钩 ,被 赐 名 “鱼 钩 茶 ”。都 匀 县 志 稿 卷 十 一 “祠 庙 寺 观 ”中 记 载 :早 在 200 多 年 前 都匀 就 已 经 有 了 官 办 茶 园 ,而 且 直 接 由 知 府 兼 理 。都 匀 茶 在 清乾 隆 年 间 ,生 产 规 模 颇 大 ,行 销 各 地 。1915 年 ,都 匀 鱼 钩 茶曾 获 巴 拿 马 万 国 博 览 会 优 质 奖 。1956 年 ,毛 泽 东 主 席 品 尝鱼 钩 茶 后 ,夸 奖 其 是 好 茶 ,并 亲 自 为 其 定 名 为 都 匀 毛 尖 。二、近年来都匀茶产业取得的成果。19

5、79 年以来,都匀毛尖乘改革开放春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尤其是“ 十五计划” 期间,都匀市成功推行以 “农村茶园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为核心的“ 四方利益共同体 ”茶叶产业化经营新模式,解决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难题。 农民日报称此为“都匀模式”。中国茶叶学会 认为该模式“值 得全国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借鉴” 。1982 年 都 匀 毛 尖 被 评 为 全 国 十 大 名 茶 之 一 。2005 年相继获得“ 中国茶 产业发 展政府贡献奖” 和“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殊荣。2007 年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 中国毛尖茶都” 称号,同年都匀毛尖获得“中茶杯 ”一等奖

6、。2009 年 4 月获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优茶评比最高奖项金牛奖。2009 年 10 月成功5入选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指定用茶,成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1 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 10.51 亿元。目前,都匀市已成为全国 117 个名茶基地县之一;注册了“都匀毛尖”商 标;完成贵 州省首个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建成全国茶叶标准示范园一个;在建茶叶交易市场一个。都匀毛尖以其特有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在国内外茶界及消费者心中刻下了有别于其他名牌商品的文化烙印。二、茶产业发展现状(一)茶园全市茶园面积从 2000 年的 0.85 万亩发展到 2010 年的 15.5万亩,主栽品种

7、主要是福鼎大白茶和都匀本地苔茶。茶园主要由单位、企业茶场和农户自有茶园构成。到 2009 年底,单位、企业茶场共有 30000 亩左右,其余 10 万多亩为农户自有茶园。全市现有可采茶园 7.5 万亩。(二)茶叶企业2010 年,都匀市共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 36 家。其中,生产茶多酚和生态茶枕的茶叶深加工企业 3 家;另有茶馆百余家。全市18 个乡镇(办事处)83 个行政村 3 万多户 11 余万人从事茶叶生产。(三)茶叶生产销售与消费都匀毛尖茶及其深加工产品向外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一带;向内主要以贵阳市场为中心点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江苏、浙江、海南等省市。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产

8、茶 636 吨,茶产业综合产值 2 亿元。茶叶平均售价从 2000 年的 200 元/公斤发展到2010 年的 1600 元/ 公斤。6第二节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十一五” 期 间,我市茶 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相比其它同为中国十大名茶产地省市的产业发展规模,都匀市茶产业发展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相比省内其它发展较快的县市,从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我市相对暂时落后。2、缺少大型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动,都匀毛尖品牌宣传投入不足,其管理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3、都匀毛尖品牌固有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4、茶叶生产经

9、营的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5、茶文化建设和茶旅游产品开发欠缺。第三节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预测1、规模。 “十一五 ”末全市茶园 规模达到 15 万亩茶叶相关产值5 亿元以上。从目前每年推进 2 万亩以上的新建茶园发展速度来看,2011 年初全市茶园达到 17 万亩的目标可望实现。2、品牌。 “十一五 ”期 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 对都匀毛尖茶品牌的保护和经营力度。在未来三年内,理顺都匀毛尖证明商标管理机制,盘活都匀毛尖集团有型和无形资产,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都匀毛尖品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3、龙头。目前我市已引进三家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投资茶产

10、业,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市培育有 12 家省级7龙头企业、23 家州级龙头企业、5 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的目标有了有力支撑。在实现以上三个重要指标的基础上,实现我市提高都匀毛尖科技含量、打造“中国毛尖茶都 ”、加强质 量体系建设等就有了坚实和可靠的依托。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都匀茶产业发展环境条件分析第一节 发展的资源优势一、生态优势都匀市地处贵州苗岭山脉东南斜坡,平均海拔 1500 米,茶区日照充足,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 14.8 摄氏度,降雨量 1509.0 毫米,无霜期 305 天,森林覆盖率达 54.13%,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茶叶生长。所产茶叶品质极佳,药残、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相

11、对中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生态优势。二、名人优势贵州山清水秀,地杰人灵,名人层出不穷。贵州籍厅局长、教授以上的人士和在贵州担任过厅局长、教授以上职务的人士不少,关注、喜欢都匀毛尖的各界名人更多。毛泽东主席为都匀茶命名,龙永图部长、廖锡龙上将、刘遵义教授、奥运冠军邹市明等,都与黔茶血脉相连,都是都匀毛尖闪光的故事素材,可以深度挖掘,广泛宣传。三、决策优势8贵州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都匀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01 年成立了都匀市茶叶产业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茶产业的规划、管理和服务。为做好决策,各级领导经常到茶园、茶厂、茶庄调研,了解动态、把握时机、调整部署。2007 年,在原有 3

12、0 万元茶业发展基金基础上,都匀市及时增加拨款到 500万元,并建立了更为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都匀茶产业的发展。四、外脑优势借助外脑智库发展优势产业是低成本扩张的明智选择。近年来,都匀市通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咨询等方式,借鉴省内、四川、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茶产业发展经验和渠道,发挥浙江大学、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福卡智库等相关专业机构的智力优势,加快了都匀茶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外脑智库资源与都匀茶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已成为都匀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五、后发优势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茶产业与 IT、房地产、金融、旅游等行业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茶产业中,西部贫

13、困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就都匀茶产业而言,历史辉煌,当下欠辉煌,产量、利润、发展空间都比较大。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学人之长,少走弯路,通过整合资源,后来居上,把历史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9第二节 发展的相对劣势一、茶产业发展环境存在不利因素都匀市整体经济实力略显不足,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消费者乐于安逸、小富即安。二、基地建设强于市场拓展多年来,都匀市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有目共睹。但相对而言,闯市场的力度还是不如抓基地的力度,在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份额

14、很小,知名度不高。三、茶企增长速度高于茶叶消费有效需求增长速度2000 年,都匀市有茶庄 15 家,年人均茶叶消费 100 克;2010年,茶庄发展到 49 家、年人均消费茶叶 300 克。茶庄增长幅度为227%,茶叶消 费增幅为 200%。二者相比,前者高出 27 个百分点。这种失衡,容易带来“ 茶叶不好卖” 的消极影响,阻滞茶叶市 场健康发展。四、品牌建设相对落后和其他产业一样,茶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与资本运营三个阶段。目前,都匀茶产业还整体行进在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过渡阶段,缺少大型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动,茶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与龙润普

15、洱(2009 年 5 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天福茗茶等著名茶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0五、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都匀市茶叶生产经营能手欠缺。就人才结构而言,生产技术人才相对较多,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复合人才比较缺乏。这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完善。三三三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品牌、扩规模、造影响、拓市场、创效益” 的工作思路和“ 北部湾经济开发区 ”的总体建设目标,借全民创业之势,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市的重点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理顺各种资源要素,着力提高都匀毛尖茶的品牌效益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使茶产业成为都匀的支柱产业。2009 年,都匀茶产业综合产值占都匀 GDP 的 1.74%。本规划期内,力争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占都匀农业产值的 30%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占都匀 GDP 的 4%至 5%;都匀毛尖成为贵州绿茶的头号品牌和国内外绿茶的著名品牌;在举办过世博会、奥运会的国内外部分城市,能够买到都匀毛尖。同时结合州委、州政府关于把都匀毛尖茶做成富民兴州特色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