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838685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及管理(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队伍的组织与管理,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 福建省急诊质控中心 福建省灾难医学会 福建省急救中心 钱欣,内容刚要,卫生应急救援的相关概念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队伍的建设 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案例模拟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开展 大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目前国家危机管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特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

2、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特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次生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特别重大事件(级): 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事件(级):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

3、发公共事件。 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续),较大事件(级): 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级): 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

4、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续),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与救援,总体

5、要求 依法管理,科学救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属地医疗机构能及时高效承担病人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能有效开展症状监测和传染病病例上报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能及时到达现场并开展医学救援工作,检伤分类、救治操作符合标准,伤员转运方案合理、行动迅速; 与疾控、卫生监督等其他技术部门紧密协作,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指示信息; 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依法管理,科学救治,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响应 指挥:按级别响应,设置指挥部,靠前指挥 协调:各种医疗队伍与资源统一指挥和调遣 抢救: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国际标准,对轻、重、危重

6、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检伤分类) 转送:对检伤分类病人复检填写转运卡信息监护、持续治疗下转运 传染病类事件符合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生物污染与扩散,组织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专家组;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医疗急救中心(站)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紧急医疗救治队伍的建设,建立医疗救援信息的组织管理: 国家、属地的医疗救治专家信息库 属地接收医院的特色专科信息库 属地中心血站的血源信息库(稀有血型应有信息储备) 属地其他卫生资源信息库(药品、特种药品、器械等),应急医疗救治队

7、伍的建设,紧急医疗救援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储备 省(市)级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的储备 人才梯队与素质的建设 盘活存量调动灾区属地可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 应急医疗救治队伍ERTF(Emergency Responder Task Force )的建设。,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建设,卫生应急救治队伍组成 一线精兵(来自紧急救援中心的院前急救网络) 二线后备强兵(来自接收医院侧重专科的应急救治) 三线专家重兵(来自二三级医院具有综合救治能力) 专业特色救援分队: 生物恐怖救援、核辐射及放射救援、爆炸与烧伤救援、化学中毒救援、职业中毒救援等,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能力素质,应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的知识和技

8、能,能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外伤处理等。 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救护技能,如创伤、中毒、核辐射等伤害。 对各种伤害与灾害,具有较强的自身安全的防护能力和较丰富的知识。 能熟练掌握与使用抢救生命的各种治疗仪器设备的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具有较强的指挥、协调和综合救援的能力。,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管理,队伍装备 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依据救援装备现代化、救援技术科技化、信息通讯智能化的要求来 装备救援队伍。 救援物资、器械都要有充足储备,如防毒气毒物、防生化生物、洗消设备等等。 物资储备 长期储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器材和设备、 防护用品、药品、通讯设备、照明设备

9、等。(实物、经费、协议储备) 适时储备:血浆代用品、特殊解毒药品、烈性传染病防护用品等。,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的管理,队伍运作 定期组织培训、考核,上岗准入制度。 强化救治技能、技术,不断提高。 制订预案,信息入库,准军事化管理,程序化培训。 参加卫生厅组织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的演练。 建议每2年对人员进行审核、更新和补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特点,突发性与急(紧)迫性 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 综合性与艰巨性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程序,紧急医疗救援的职责 现场紧急救援指挥中心 现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依据灾情 、伤情做出医疗救援决策 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 现场医疗救援

10、和伤员运送 医疗救援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呼救信息的管理与判断 指挥与调度救援力量 救援队伍的启动 现场指挥 现场救援的组织 现场的救治与合理分流转送 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呼救信息的管理与判断 120调度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求救信息后,需要调度人员对呼救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再确认。(角色转换) 以初步决定是否要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哪一级的预案。 按程序应向哪一级的领导报告。,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指挥与调度救援力量 调度人员转换角色为救援初始阶段的指挥员。 就近派车作为第一梯队赴现场进行救援并随时搜集现场伤亡情况。 根据伤亡情况

11、迅速组织第二梯队前往救援。 集中优势力量来承担紧急救援任务。,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救援队伍的启动 第二救援梯队组建完毕后,即行派出。其中包括指挥车、救援物品供应车各一部,监护型救护车与普通型救护车若干部。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伤病情况等启动特色救援队伍。,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现场指挥 先遣到达的第一梯队高年资、高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立即执掌现场指挥(成立急救小区)。 第二梯队到达后,由中心级领导或院前急救部的领导接任现场指挥。 当属地卫生厅、局领导到达现场后,立即接替现场指挥权。 现场指挥是负责与省、市级卫生应急指挥部及省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令、协调与各救援部门之间的

12、关系。 紧急救援中心的主任或院前急救部的主任则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将伤、亡情况向卫生厅、局领导和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接受指令,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现场救援的组织 紧急救援中心将划分成指挥组、检伤分类组、现场抢救组、车辆管理组、通讯信息组、供应保障组等六个组。 根据预案中各组的任务职责、工作程序、诊断与治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分头进行救援工作。,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现场的救治原则 参加抢救工作的单位应向“现场指挥官”报到,并接受统一指挥和调遣。 大规模伤员现场检伤分类。 根据现场伤病员情况设置现场手术室、急救处置室(灾区医疗站或救护所)。 现场医疗救援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救伤、先救重

13、后救轻”的抢救原则,做好突发事件伤员的分级救治:现场急救、早期治疗、专科治疗。,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合理分流转送原则 原则是进行现场必要的紧急处理与救治后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转送。 伤员经现场救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三份,及时向现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分流伤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运送途中伤员需要医护人员完善监护并做必要的病情和监护记录(国际SOS经验)。 灾害事故发生后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推诿分流的伤员。,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第一梯队到现场后,要将现场的情况及时向120指挥调度中心反馈。 第二梯队到达后,要将现场的情况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向指挥中

14、心反馈。 伤病员在分流前要向指挥中心汇报以便及时向相关医院通报情况。 救护车在转送之初、到达医院、完成任务后分三次向指挥中心及现场指挥部汇报。 现场信息组要及时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现场医疗救援的基本原则,首先使遇难者脱离险境 迅速对伤情作出正确判断与分类 及时采取措施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 防止或减轻二次伤害和后遗症的发生,现场医疗救援的分级救治,现场急救 :由医务人员等组成的抢救小组,进入事件现场,搜寻和发现伤病员,就地进行包扎、止血、初步固定等必要的急救措施,填写伤病卡,然后将伤员搬运出危险区,就近分点集中,后送至事件现场医疗站或属地医院。 早期治疗:

15、事件医疗站或属地医院对现场送来的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重新检伤分类,纠正包扎、固定、卫生整顿、清创、手术止血、抗休克、抗感染以及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手术处理,填写简要病历或伤情卡片,然后迅速后送到后方医院或中转医疗所 专科治疗:由指定的设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即后方医院)进行专科治疗。,紧急医疗救援的评估系统,实时评估:适时对指挥与决策进行调整,要求达到理想的、客观的救援效果。 总结评估: 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为今后的救援提供经验与教训。 救援全过程质控评估: 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救援人员技能发挥状况?救援成本投入是否科学化?预案设计是否最优化? 目的

16、:以完善各项救援工作的科学性。,案例模拟: 某地316高速特大交通事故 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与管理,大规模伤员与急诊检伤分类(Triage),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 福建省急救中心 钱欣,检伤分类Triage,原文来自于法国,原意为挑选、选择或分类(Shifting or Sorting),17、18世纪时用于羊毛和咖啡等商品的分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应付大量伤员的救治,军队医学将对创伤的挑选或分类的评估过程应用于其救治医疗中。,大批量伤员检伤分类,大量伤员事件(Multiple Casualty Inncident,MCI) 定义:伤患的数目目增加到能以平常的方式去进救护时,就应该以大伤患的模式去进行现场的处理 医疗上的灾难事件:当一个大伤患事件,造成之影响超过当地医疗机构所能承担的能力,其发生大到足以中断被影响地区正常的医疗服务而需要外的援助,大量伤员检伤分类,START Triage (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 Modified START Triage 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