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6406271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 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纲,三、古代诗文阅读,古典诗词鉴赏,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古代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抒情性都很强,最能突出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 高考将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从考题选料上看,2、从测试能力看,3、从试题命制看,浅易、不艰深、不晦涩,选料篇幅短小,文质皆美、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意象、意境、语言、诗歌内容、写作技巧和主旨理解,对诗歌内容的认知,写一段鉴赏文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优劣,高考将古代诗歌鉴赏作为主观题来命制,

2、涉及的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时会从中择取几点),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 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 体裁样式的识别;对诗歌艺术技巧的判别、鉴赏;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理解。,范例,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对诗歌形象的把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至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

3、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文下注解。,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是北宋的阶下囚,充溢着的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范例,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2.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的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译。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吃透整个诗境的前提下分析,切不可望文生义。,词语的附加语义,(感情色彩、语境语意),范例,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

4、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2.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词语的附加语义,(感情色彩、语境语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含蓄与凸显、词表与词里、单一与双关,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范例,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2.品味语言,披文入境,3.夯实基础,多方勾连,对艺术技巧的判定和欣赏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的,因为

5、它往往是综合运用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关于艺术技巧方面的命制,可以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可以是表现手法。,借代,指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丽的东西。,以水喻愁,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范例,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2.品味语言,披文入境,3.夯实基础,多方勾连,4.推敲诗题,以明意旨,诗的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它对主题的理解

6、是有很大启发的。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本身就具提示性。,揣摩整合 提高效率,2002年以前的诗歌鉴赏是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命制的,多揣摩这类诗歌鉴赏题的选择项对诗歌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那些选择肢的理解,来体味答题的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

7、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999年全国卷试题 ),揣摩整合 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999

8、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揣摩整合 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揣摩整合 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9、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揣摩整合 提高效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

10、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描写景物 表现意境 抒发感情,提炼观点 掌握格式,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迟日:“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

11、日迟迟”。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本诗就是一个典型。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任选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00字左右)答:,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提炼观点 掌握格式,要求,有自己的某方面见解,并将其提练为自己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展开阐述。,当作一篇缩微的议论文来写,紧紧扣住诗歌本身来阐述。,毛病 一 :泛泛而论,架空分析,毛病 二 :逐句解释或翻译,不作具体中肯的评析,选取诗歌中主要的、突出的诗句用概述性的语言来阐述,提炼

12、观点 掌握格式,例 一,第一句借重游旧日之地,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第二句以春花鸟鸣与自己的遭遇作比,更突出心情的惆怅。第三句再次写自己被流放的心情。第四句中“不似湘江水北流”暗写水流无情人有情,虽然自己在流放途中,但仍然想念自己的家乡。由此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段文字首先没有自己鉴赏的角度,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其次,逐句翻译、没有重点。,提炼观点 掌握格式,例 二,读完杜审言这首渡湘江,第一感觉是情中有景,景中生情,情景的交融晓畅自然,丝毫没有做作感,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共四句,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的“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13、惊心”的哀痛,又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落寞与无奈,远走他乡的悲思愁绪一触而发。第四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更是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借湘江北去表达了自己怀念京国的感情。这不愧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这段文字的弊病在于架空原文阐述自己的见解。虽然有见解、有观点,却花大量笔墨去引经据典,没有结合诗歌的自身来阐述,显得华而不实、空泛无物。,例 三,提炼观点 掌握格式,在本诗中,反衬手法的运用犹为出彩。“迟日园林”本是充满着诱人的春色,“今春花鸟”本是红花绿树、鸟鸣山幽,而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到的这一切,却全都失去了光彩。一“悲”一“愁”,点出了其内心极度的苦闷。另外,在第三、四句中,

14、诗人由眼前北流的湘江水想到了故地京国,想到了自己的被贬南国,更显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全诗宛如游走于悲喜的边缘,在喜景中更衬出悲人悲情。,这段文字开门见山,见解(观点)突出,并能结合诗句本身展开论述,语言晓畅简洁。,古诗词阅读的命题点有很多,诸如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了解、字句的理解,对诗词中最传神的字句进行分析和鉴赏,对诗人思想感情、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把握和鉴赏,对古代诗词风格流派的了解等等,几乎涵盖了诗歌的各个方面。要多角度进行复习,重点是在对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等方面。,题点 设置,1、从重点字词处设置,2、从关键语句处设置,3、从意象上设置,7、从用典处设置,5、从感情的角度设置,4、从意境上设置,6、从表达技巧上设置,1、从重点字词处设置,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尤其是“诗眼”,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