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157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7 课外文言文复习(一)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 文言文复习 复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复习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以对话交流导入 大家认为文言文难学吗?难,难在哪?有些语句不会翻译,以至于读不懂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二)读顺文章(多媒

2、体投影材料)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2.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读后ppt出示较难拼音3.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 如:盖学贵善思 (盖:承接上文的连词,表示原因和理由,相当于“就因为”)4全班齐读(三)读通文意1小声读文,边读边译。 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哪些句子,请批注在空白处。 (2)将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作上相应的记号。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

3、提交全班交流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3.全班交流老师示例:“王生不说” 读句子 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 翻译整个句子 提出不会译的地方预设:1.联想到课内的语句“或谓君不善学”联想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王生不说” 联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吾悉能志之”联想 “悉如外人” 全,都 桃花源记“吾悉能志之”联想 a,“处处志之”作标记 b,“寻向所志”记号 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只,仅 河中石兽“王生益愠” 联想 “人不知而不愠

4、”恼恨 论“莫逾自厌” 联想 “学而不厌” 满足 论语“虽欲改励” 联想“虽我之死” 即使 愚公移山“王生惊觉” 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惊讶 桃“余不敏” 聪敏 联想 “敏而好学” 勤奋,努力 论“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联想 “始一反焉” 才 愚公移山2.通假字:A.王生不说 B. 吾悉能志之,盍不改之乎C. 不应而还走。 3.活用现象:不耻下问:耻 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请铭之坐右:铭 名词活用成动词 刻4.一词多义善: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 善长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好5.再次齐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四)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规律文言字词的翻译 学生归纳字词翻译的方法:1联想法:遇到一些实词,刚才

5、同学们能够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2组词法: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词,组成双音节词来推测词义。例如:“王生惊觉”中的“觉”组词,觉悟,觉醒3.语境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在句子中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文言句子的翻译学生谈翻译句子的原则直译、字字落实、微调顺意(五)读懂内容提问: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六)根据所学方法,练一练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于吴者

6、,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楹:堂屋前的柱子。贾(g ):做买卖,经商。十金:十两银子。绐(d i):欺哄。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愿以十金易焉 ( )公必欲市我他所 ( )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 )2翻译下列句子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

7、归耳。” 第二课时(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二)训练(多媒体投影资料)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

8、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

9、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

10、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例题: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

11、,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

12、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2015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道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注】 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几尽而去。 岂力能制敌与?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