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与红芪中游离氨基酸成份分析 韩 平 李小川 (南充市中心医院637000) (南充市药检所637000) 提 要 利用硅胶薄层层析及自动氨基酸含量测定仪测定了黄芪与红芪中19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表明:两种药材中脯氨酸含量最高,19种氨基酸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十分接 近并且两种药材中γ-氨基丁酸的测定值亦十分接近实验提示:红芪作为黄芪的近缘植物,在其根部多 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与黄芪十分接近,尤其是起利尿降压作用的成分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两者间无显著性差 异(P 0. 05) 关键词 黄芪 红芪 游离氨基酸 黄芪,是常用的中药,正品黄芪应为豆 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现 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降压利尿、 抗炎、 强心 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而其 有效成分主要是氨基酸、 多糖皂甙等 〔1〕而 红芪作为黄芪的近缘植物,近年来在临床上 的应用亦在增加,在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更有 认为红芪的药用价值大于黄芪 〔2〕我国部 分地区已将红芪作为黄芪的代用品使用 笔者测定了红芪与膜荚黄芪中游离氨基酸 含量,以比较两者间主要药用成分的异同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膜荚黄芪,产地山西。
红芪为岩黄芪属 的齿翅岩黄芪,产地甘肃均由市中药材站 购入,市药检所鉴定 二、 实验设备 氨基酸分析仪为美国产BECKMAN SYSTEM 6300型全自动分析仪离心机, 微量注射器(上海医疗设备) ;010型强酸型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 7 %( 四川宜宾 ) ; 硅 酸G,颗粒度10~40μ m ( 青岛化工厂)氨 基酸对照品(北京医用试剂厂) 三、 实验方法 1、 样品处理 分别将样品洗净,烘干及 粉碎后,分10次精密称量20克,共10组样 本 每份样本加水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滤 液,浓缩至40ml浓缩液加二倍量95 %乙 醇,低温过夜后过滤滤液浓缩后,通过强 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4. 5cm×60cm) ,用 水洗至出水无色树脂柱再用5 %氨水洗 脱,用茚三酮和吲哚检查收集氨基酸反应为 阳性部分浓缩后挥发去氨,获取总游离氨 基酸液 2、 硅胶薄层层析测定 (1)层析板的制备 硅酸G+ CMC - Na 按常规方法铺板,室温晾干,105℃活化,备 用 (2)点样层析 分别用微量注射器点样 5μl吹干后,先置层析缸中饱和20min ,然 后用正丁醇-冰醋酸-水 (4 ∶1∶ 1) 系统展 开。
(3)显色 吲哚醌试剂喷雾后,于红外 线干燥箱 (110 ℃)烘烤约10min 3、 氨基酸成分测定 将总游离氨基酸滤液用BECKMAN 6300型全自动分析仪结合19种氨基酸混合 图谱分析两种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 结 果 11 硅胶薄层层析结果 膜荚黄芪与齿翅岩黄芪(红芪)根中游 离氨基酸成分的薄层图谱很相似,均有γ- ·93· 第12卷 第4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 Vol. 12 ,No. 4 1997年 12月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Dec 199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氨基丁酸,天冬酰胺,脯氨酸,精氨酸和苏氨 酸的对应斑点见图1 图1 黄芪与红芪游离氨基酸的薄层图谱 1膜荚黄芪、2红芪、S对照品 A— 精氨酸、B— 脯氨酸、C— 天冬酰胺、D— 苏氨 酸、E — γ -氨基丁酸 21 氨基酸成分测定 19种氨基酸在黄芪与红芪中均有分布, 其总游离氨基酸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两者间十分接近。
表1 黄芪与红芪中氨基酸成份分析结果( %) 膜荚黄芪(n = 10)红芪(齿翅岩黄芪) (n = 10) γ-氨基丁酸 30. 1003±0. 00070. 0968±0. 00823 苏氨酸 30. 2630±0. 00050. 2250±0. 0808 丝氨酸0. 2108±0. 00130. 1954±0. 0748 谷氨酸 30. 0399±0. 000060. 0364±0. 00763 甘氨酸 30. 0151±0. 000620. 0123±0. 00539 颉氨酸 30. 0156±0. 00040. 0147±0. 0071 蛋氨酸 30. 0098±0. 000610. 0085±0. 00069 异亮氨酸 30. 0340±0. 00570. 0366±0. 00923 酪氨酸 30. 0059±0. 00080. 0051±0. 00105 苯丙氨酸 30. 0113±0. 00820. 0098±0. 00025 赖氨酸 30. 0025±0. 00070. 0021±0. 0009 组氨酸 30. 00983±0. 00030. 0086±0. 00053 色氨酸 30. 0113±0. 000720. 0107±0. 0473 脯氨酸 31. 6331±0. 62031. 4836±0. 902 亮氨酸 30. 0142±0. 00450. 0133±0. 0069 胱氨酸0. 0101±0. 002140. 0067±0. 00032 天冬酰胺 30. 7731±0. 08310. 6981±0. 0792 精氨酸 30. 1019±0. 0730. 1007±0. 00963 总氨基酸 32. 9647±0. 5382. 6384±0. 832 3P 0. 05两种药材氨基酸的测定值间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研究表明其氨基酸 以脯氨基酸为主。
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在 膜荚黄芪与红芪的游离氨基酸中以脯氨基 酸的含量为最高,并且两者间的测定值无显 著性差异(P 0. 05)通过两者的游离氨基 酸测定,我们发现:黄芪作为补益药品和保健 食品药理学基础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在黄芪与 红芪中其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Hirroshi等 〔3〕 通过对黄芪进行化学和药 理学平行研究,首先阐明了黄芪中的降压有 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并证明它的含量高 低与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呈正相关我们的 薄层层析实验显示:黄芪与红芪中的游离氨 基酸的薄层图谱很相似,并且使用正丁醇 — 冰醋酸 — 水 (4 ∶1∶ 1) 作为展开剂,能使两种 样品中的γ-氨基丁酸得到较好的分离 Kitagawa 〔4〕 曾报告单独注射天冬酰胺 能使血压微弱、 短时的升高,而将γ— 氨基丁 酸与其10倍剂量的天冬酰胺同时注射时, 并不影响γ— 氨基丁酸的降压作用我们实 验显示,红芪与黄芪中天冬酰胺与γ— 氨基 丁酸的含量比值均小于10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产于甘肃的红芪 (齿翅岩黄芪)与产于山西的膜荚黄芪中的 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有主要药用价值的氨 基酸的分布基本相同,并且测定值十分相 近。
参考文献 1 刘天培,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江苏医药,1978 ;38 (2) :32 2 姜维东,川产家种与野生红芪的质量对比研究,中草 药,1989 ;(2) :37 3 Hirroshi H. constituents of Ginseng Radix rubra Plant A Med 1996 ;30(8) :297 4 KitagawaI. capillantemisin A and B , Two Den Chderetic principles from Artemisiat capillaris Herba. chen Pharm Bull ,1983 ;31(6) :689 (收稿日期:1997 - 06 - 06) ·04· 川 北 医 学 院 学 报 12卷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