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38634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欠缺。对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和敏感问题缺乏警惕性和鉴别力,对工作中、生活中、手机和网络里的一些不当言论等现象,单元质量检测(三) (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启超传序刘再复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起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

2、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谦和”的性格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与

3、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含的如歌如泣的诗意。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传的写作而勾

4、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遨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善变”,其实,他的所谓“善变”,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能不改变一下“忠于老师”的角色吗?袁世凯“借助共

5、和”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埋葬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共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略有删改)1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

6、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解析:选BA项,“关键性”漏掉了。C项,康有为在思想上比梁启超更有深度。D项,因果倒置。2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书作者约瑟夫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其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年

7、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解析:选BB项,该书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谦和”的伟大人物。他们“但开风气不

8、为师”,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令人敬仰。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解析:选AA项,原文有特定情境,非“时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名人之后的平凡人生孙郁周海婴鲁迅之子,81岁。年轻的时候对周海婴有种神秘感:鲁迅之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都有点消极,比如其学习平平,缺乏才气,曾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等等。都有点惋惜的口吻,言外之意,鲁迅的后代已不复周家当年的气象了。其实我们用打量鲁迅的眼光来看他的后人,可能有点问题。思想和艺术很难遗传,这个现象不知道医学怎样解释。周海婴自

9、应有他的路。他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在国家广播事业局工作,退休前担任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逃不出父亲的光环,有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舆论的问题。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认识周海婴先生。第一次见面是一个下午,他开着一辆很小的卧车到鲁迅博物馆来。门卫的老大爷不认识他,将其拦住。海婴很生气,说这是我的家,怎么不让进呢。我便前去解释,彼此方得以释然。看到他高高的个子,一身笔挺的西装,觉得有点港台人的气质。那时候大陆人的着装很土,而鲁迅之子的悠然、贵族气,显然呈现着他和常人的距离。后来总是在会议上见面。那些关于鲁迅的会议,他从不发言,手里带着相机,不时在会场走动,倒仿佛是个专

10、业的摄影师。他游离于学界和文坛,反显得轻松、自如。我真正与他有了接触,是做了鲁迅博物馆馆长之后。周先生住在木樨地,家里的摆设很文气,书房里多是与鲁迅相关的书籍。各类木雕、铜像,还有书法作品,显得古雅。他对鲁迅博物馆的现状很关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慢慢地,我和他们一家人也渐渐亲近起来。他在谈天的时候,偶然说些笑话,幽默的语句不时出来。他说话把别人逗笑了,自己并不笑。据前人回忆鲁迅,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这是父亲的遗传也说不定。他是很直截了当的人,快言快语。也常得罪人,说话偶尔带刺。有时候与人不高兴了,马上红脸,愤愤的样子。许多年间,他为了维护鲁迅的版权

11、和多家出版社发生纠纷,官司不断。我总觉得出版社和他沟通不够,有着隔阂在。有人因此说海婴看重金钱,批评也偶尔出现过。但他认准了,就坚持,有时甚至写文论争。这种韧性,似乎也有鲁老夫子的痕迹,在坚守自己立场的方面,他许多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的性格来。周海婴对鲁迅文本几乎不能说些什么。1936年父亲去世,他才七岁,但他对母亲是感情极深的。他在母亲那里,得到了最美的爱,风雨之间,一同走过了童年。由于母亲的支持,他学过财会,上过无线电夜校,在辅仁大学社会系念过书,后来转到北大物理系,最终选择了科技的行当。晚年他的一件心事,是出版母亲的文集,特别是那些被删改的集子。若说他与鲁迅最大的差异,是没有像父亲那样沉浸在

12、思想与文学的思考里。可是鲁迅希望的青年轻松且合理的度日状态,他是有的。他享受了鲁迅给他带来的各种荣誉,也自如无伪地度过一生。这是鲁迅精神的果实呢,还是一种偏离,都颇可思量。从鲁迅到周海婴,有两代人反差极大的空间。中国文化的流变和生存状况的流变,均于此折射出来。没有创作经验的周海婴,在晚年最大的事情是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披露的史料很是珍贵,有的是有分量的。一个儿子眼里的父亲,及社会变迁史,总让我们有新奇的感觉。在他80岁的时候,周海婴之子令飞邀我一起为海婴策划了摄影展,一时颇有影响。之后,上百名朋友为他做八十大寿的活动,萧军的后人、胡风的后人、冯雪峰的后人等都参加了。那一切都是民间的,没

13、有官方的痕迹。而且他晚年,与历经苦难的鲁迅友人的后代来往甚多。这一点,是有鲁迅的脾气的。鲁迅属于民间,他也活跃于民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许多从奴隶之路走来的人,在他那里继续了一个故事。在海婴那里,我们看到了鲁迅精神的片断。这是一个家族生命的延续,在多难而复杂的八十余年的生活里,他恪守了鲁迅希望的“不做空头文学家”的原则,没有偏离父亲的遗嘱,一直真实地活着。(选自新世纪周刊2011年15期,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周海婴年轻的时候,学习平平,缺乏才气,曾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人们对其有点惋惜之余感叹鲁迅的后代已不复周家当年的气象了。B上个世纪80年代

14、周海婴开着一辆很小的卧车到鲁迅博物馆来,门卫的老大爷居然不认识他,将其拦住,觉得他是个港台人,西装笔挺,有贵族气质。C周海婴先生家里的摆设很文气,书房里多是与鲁迅相关的书籍。他对鲁迅博物馆的现状很关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似乎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这说明他毕竟是鲁迅之子,逃不出父亲的巨大光环。D鲁迅某些精神的片段,在周海婴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周海婴恪守了鲁迅希望的“不做空头文学家”的原则,成为一个实干的文学家,晚年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讲述了一个儿子眼里的父亲以及社会变迁史。解析:选C解答此题,可从人物精神及文本主题角度分析。A项,说他“学习平平,缺乏才气”只是传说。B项,觉得有港台人的

15、气质,是作者认为,而非门卫。D项,“成为一个实干的文学家”错,鲁迅与我七十年只是一本传记式回忆录,他是科技人员,不是文学家。5“从鲁迅到周海婴,有两代人反差极大的空间。”请说明“反差”的具体含义。(5分)答:_答案:“反差”是指鲁迅先生是思想和文学的巨匠,而周海婴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6文中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述。(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结合着具体语句内容分析。在内容上,第二段主要写对周海婴的一些想象与猜测,由此可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添神秘感角度作答;在结构上,从下文对周海婴的赞扬来看,这段在结构上起着铺垫作用;在表现手法上,第二段内容的负面描述和后面的正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