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234525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

2、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本课节选自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楔子”,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强奸了姐姐,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姐姐也跳河自尽了。三十年后,小虎子又回到了冀中平原上,决心报三十年前的血仇。这时的小虎子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在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的帮助下安了家。现在的冯兰池已60多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其儿子冯贵堂念过大学法科,一场官司使村里的朱老明赔了五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头牛锁井镇又掀起了一场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一、读准字音(一)单

3、音字1紫黝黝(yu)2.胡髭(z)3.肩胛(ji)4滹沱河(h) 5.釉子(yu) 6.锃亮(zng)7帽盔(ku) 8.蘸唾沫(zhn) 9.思忖(cn)10攥住(zun) 11.老鸹(gu) 12.褡裢(d)(二)多音字1翘2.捋3抹 4.扒二、写准字形1. 2.3. 4.5. 6.7. 8.三、辨析词语1震动振动例句中国队夺冠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真是“今夜无眠”了,已经晚上十二点,他听着钟表有节奏的振动声,这才恬然入梦。辨析震动:不一定有规则,多比“振动”强烈,又时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可以用于人,指重大的事情、消息震动人心。振动:一般指有规则地摆动、摇动,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地动,是

4、多次的、不断往复的。一般用于具体物体,并多用于科学术语中。2扶养抚养例句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弟弟成人。他不但要赡养母亲,还有承担扶养弟弟的义务。辨析扶养: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或下对上的赡养。抚养:爱护并教养,一般用于上对下的养育。四、成语释义1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2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3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4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5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6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19

5、34年在北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纪

6、事(上部)。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作为四十八村公产凭证的古钟。节选

7、部分虽然是红旗谱的“楔子”,但是却充分表现了红旗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节选部分围绕朱老巩护钟事件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坚韧、刚毅、勇敢果断、疾恶如仇、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也反映了农民自发斗争失败的不可避免性。赏情节1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明确朱老巩和冯兰池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串课文的线索。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2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概括主要矛盾冲突。明确矛盾起因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矛盾发展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矛盾冲突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矛

8、盾回缓严老尚出面调解。矛盾高潮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赏人物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明确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1)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

9、;(6)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时,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赏环境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施以援手。(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退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

10、,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2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明确表现手法语句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反问了一句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细节描写,暗示环境护钟斗争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

11、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赏语言1“等虎子和他姐姐吃完了饭,睡了觉,他悄悄地从门道口扯出那把铡刀,坐在板凳上,在磨刀石上磨着”,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明确磨刀是为了护钟,说明为了护钟,朱老巩不惜以命相拼。2“他看完了钟,一口气跑下大堤,走回家去。一进门,听得父亲响亮的喊声:土豪霸道们!欺侮了咱们几辈子。你想,堤董他们当着,堤款被他们吞使了。不把堤坝打好,决了口发了大水,淹得人们拿不起田赋银子,又要损坏这座古钟!”这段

12、文字是如何体现朱老巩的性格的?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突出朱老巩疾恶如仇的气概。朱老巩的铿锵话语,表明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3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张开大嘴喊:“大铜钟是四十八村的,今天谁敢捅它一手指头,这片铡刀就是他的对头!”分析上面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明确形象的动作描写,鲜明的个性语言,生动地表现了血性汉子朱老巩不畏强暴、行侠仗义、敢于斗争的品格。朱老巩手提大

13、刀伫立钟前的造型,浓墨重彩,大气磅礴,令人肃然起敬。文学史评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梁斌的红旗谱和欧阳山的三家巷(及苦斗等),是对于革命“起源”的叙述。革命起源,是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主题之一。在一些小说中,它通过对革命的参加者(主要是工农民众)投身革命的生活、心理动机的表现来实现,而在红旗谱等小说中,则直接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乡村和城市革命运动最早的孕育、开展的情形。据梁斌回忆,为写作红旗谱,他有过长时间的准备。在作家看来,“史诗性”地概括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命运,需要安排相当宏阔的生活画面和长卷式的结构。因而,小说被构思为多卷本。第一部红旗谱(1958)写20世纪3

14、0年代初在河北保定一带农村开展的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潮。第二部播火记(1963)主要写发生于1932年的高蠡暴动。第三部烽烟图(1983)则写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斗争情况。朱老忠、严志和两家几代人的生活遭遇,是各部的主线,而这一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为各卷的中心情节。和创业史一样,红旗谱开头也有独立成章的“楔子”(创业史是“题叙”),讲述主人公或其先辈曾经的奋斗:老一辈农民朱老巩和严老祥大闹柳林镇,赤膊上阵,拿铡刀拼命,朱老明对簿公堂,和地主打官司,但“都注定要失败”。这为“正文”提供了铺垫和对比:他们的后代在“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道路”之后,斗争终

15、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小说完成了这样的“叙事”:“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 在红旗谱中,这一主题,主要通过对朱老忠等人物的“成长”(由传统农民的仇恨和反抗性,到获得由“时代”、由无产阶级政党所赋予的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来实现。对于朱老忠等,当时的评论界不仅认为是小说突出成就的标志,而且是当代文学人物塑造的重要收获。小说对这个人物的创造,切合了当代有关“英雄人物”创造的基本规则:一是人物在小说整体中的中心位置;二是人物性格所包容的阶级、时代的内涵,以及完美的理想化要求。(选自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红旗谱自出版以来,一向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壮丽史诗,如果将红旗谱三部曲作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