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6139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17_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 3.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并联电路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计算,学会解

2、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电阻串、并联规律中等效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10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

3、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知道了求电阻的基本方法:RUI.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规律的知识,这是一节关于欧姆定律综合运用的探究课,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教师演示实验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1)实验探究: 实验1:用“伏安法”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5、10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

4、图:如图所示. 实验的相关说明: 电阻选带有骨架的线绕电阻或精确性较高的金属膜电阻. 电源选用输出比较稳定的电源.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要太大,并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整数. 根据第3节“伏安法”测电阻课程资源的相关介绍,确定电流表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R与R1、R2的关系:RR1+R25+1015 教师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学会在物理中运用“等效替换”的思想来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R总R1+R2. (2)定性研究: 电阻串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

5、. (3)理论推导: 因为R1、R2是串联的,所以有 电压规律:U=U1+U2;电流规律:I=I1=I2 欧姆定律:I=U/R 欧姆定律适用于单个的用电器和由几个用电器组成的一段电路,所以对于R1,则有I1=U1/R1;对于R2,则有I2=U2/R2;对于串联电路,则有I=U/R. 将I1、I2、I变形后得U1=I1R1,U2=I2R2,U=IR,代入电压规律得:IR=I1R1+I2R2. 由于I=I1=I2,所以R=R1+R2. 板书: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R1+R2 注意:当有3个电阻R1、R2、R3串联时,可以将串联的R1、R2看成一个电阻为R(RR1+R2),而后将

6、R和R3串联的总电阻为RR+R3R1+R2+R3.同理可证,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总电阻R=R1+R2+R3+Rn 例题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电阻R1为12,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V的电源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V.请求出电路的总电阻. 2.探究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在理解了串联电阻的规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及相关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个例题. 例题2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83页的例题1,并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1)从例题2中可以看出,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

7、. (2)另外还可以看出,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很多实际电路都利用了串联电路的这一特点. 例题3(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6A,断开S2后,电压表示数变为2V,则R2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 A.10、9V B.20、6V C.20、9V D.10、6V 解析: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1,故此时电压表示数即为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U/I=6V/0.6A=10,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的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电压,为2V

8、,则R2两端电压为6V-2V=4V,根据R1/R2=U1/U2可得,电阻R2的阻值为210=20. 答案:B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知识点2 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1.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教师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1)实验探究: 实验2:用“伏安法”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5、10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验的相关说明: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10/3),发现利用欧姆定律RUI测量出的总电阻R比R1和R2都要小.(学生此时

9、还不能及时从测量结果10/3中联想到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R总1/R1+1/R2,只知道R总10/3R1R2) (2)定性研究: 电阻并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 (3)理论推导: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板书: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或 注意:在推导出1/R1/R1+1/R2的结论后,可以此作为推论,推导出当并联电阻达到3个或3个以上时,仍可得出此类似的结论:1/R1/R1+1/R2+1/R3+1/Rn.为减轻学生负担,应指出该公式的计算应用在初中阶段很少涉及,只

10、有当并联的电阻相同的特殊情况下,可能用到,如4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0/4. 例题4(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是某探究小组测量电阻时所得到的两个定值电阻A和B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象,则A的电阻值为 ;若将A和B并联接入到电压为15V的电源两端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2.探究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 在理解了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及相关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个例题. 例题5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84页的例题2,并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1)从例题5中可以看出,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

11、电流会变化,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变. (2)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采用并联形式连接到电源上,就是利用了并联电路这一特点.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教师结束语】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我们通过结合前一章所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应用欧姆定律直接推导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串联电路:R总R1+R2; 并联电路:1/R总1/R1+1/R2,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推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并联电路是本节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的关系是本节教

12、学的关键.在推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中,借助于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从而使总电阻增大;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从而使总电阻减小等方面去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2.为了便于学生对“等效代替”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概念的引入正是基于合力作用的效果与分力作用的效果相同,类似地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可画出等效的电路图,说明 用等效的电阻接入电路,电路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同,故可用等效电阻来代替原来的串联电阻.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可将推导过程全盘包揽,在引导后要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电路图并将各个量在图中标清楚,然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自己尝试找出等效电阻和串、并联电阻的关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