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815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十一讲 氮及其化合物学业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第十一讲氮及其化合物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情追踪1. 了解氮气的稳定性B2015(选)2. 了解氮单质的主要用途B2015(选)3. 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2010、2015(选)4. 了解氨气与水、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了解铵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B2013(选)5. 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分别与铜、木炭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B2011、2017(选)6.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

2、化物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B2010(选)1. 氮气(1) 氮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两个氮原子通过对共用电子对结合起来,键能大(与双原子分子相比较),结构稳定,所以N2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2) 氮气的性质。氮气和氢气反应:;氮气和氧气反应:。2. NO、NO2 (1) NO和氧气反应:。(2) NO2和水反应:。(3) 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NO2:2NO22NaOH=NaNO2NaNO3H2O。3. 氨(1)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极易溶于,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

3、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喷泉实验。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2) 氨的化学性质。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与酸反应氨是碱性气体,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离子方程式:。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出现。氨催化氧化:。4. 铵盐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晶体。(1) 铵盐的受热分解。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特别是碳酸氢铵在常温以上即可分解:。(2) 铵盐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会产生NH3,其离子方程式为。(3) 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用与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不用NaO

4、H、KOH的原因是NaOH、KOH受热易熔化,熔化后易腐蚀试管。氨气的收集与验满:用收集,并用湿润的色石蕊试纸或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集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干燥NH3可用碱石灰,而不能用CaCl2(会生成CaCl28NH3)。5. 硝酸(1) 强酸性。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具有酸的通性。(2) 不稳定性。硝酸在受热或见光条件下即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常见浓硝酸显黄色,原因是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解于溶液中,故浓硝酸应保存在试剂瓶中。(3) 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常温下,浓硝酸可使、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一定条件下硝酸能与除铂以外的多数金属反应

5、。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浓硝酸与碳反应为。1. 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 硝酸的强氧化性和强酸性(1)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强酸性。(2) 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生成H2,浓HNO3一般被还原为NO2,稀HNO3一般被还原为NO,极稀HNO3可被还原成NH3,生成NH4NO3。(3) 在利用HNO3的酸性时,要注意考虑它的强氧化性。如FeO与稀硝酸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应是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而不是FeO2HNO3=Fe(NO3)2H2O。(4) 在水溶液中,NO本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

6、大量H存在时,NO就表现出强氧化性,如在有H、NO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存在Fe2、S2、I、SO、Br等还原性离子。3. 工业制硝酸反应原理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NH3NONO2HNO3。(1) NH3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2) NO和氧气的反应:2NOO2=2NO2 。(3) NO2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4. 硝酸反应的计算方法(1) 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 电子守恒法。HNO

7、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 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例1】(2018届无锡市第二次模拟测试)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 H2S2HNO3(浓)S2NO22H2OB. CuO2HNO3=Cu(NO3)2H2OC. 4HNO3(浓)4NO2O22H2OD. 3Cu8HNO3(稀)3

8、Cu(NO3)22NO4H2O笔记:【例2】(2017届常州一中模拟)某溶液中含H、SO、NO三种离子,其中H、SO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1。取该溶液20 mL,加入3.2 g铜粉,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A. 0.75 L B. 0.336 L C. 1.5 L D. 0.448 L笔记: 1.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浓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保存在棕色瓶中 B. 不易挥发 C. 与铜不反应 D. 受热不分解 2.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碱性的气体是()A. N

9、H3 B. NO2 C. SO2 D. HCl 3.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A. Cl2 B. SO2 C. NO2 D. O2 4.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试剂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A. 浓硫酸 B. 浓硝酸 C. 浓盐酸 D. 碳酸钠溶液 1. (2018届宿迁市第一次模拟测试)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 H2 B. NO2 C. NO D. SO2 2. (2018届南通市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氨水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B. 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 氨水受热不分

10、解D.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3. (2018届南京市金陵中学模拟测试)下列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HCl B. H2 C. NH3 D. CH4 4. (2018届宿迁市第二次模拟测试)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NH3 B. NO2 C. NO D. SO2 5. (2018届徐州市第二次模拟测试)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呈无色的是()A. CuSO45H2O B. NO2 C. Br2 D. NH3 6. (2018届无锡市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铁制容器储存稀硝酸B. 实验室用排

11、空气集气法收集NO气体C. 实验室可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D. NO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 7. (2018届苏州市第一次模拟测试)常温下,将铜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会产生气体的是()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浓硝酸 D. 浓硫酸 8. (2018届扬州市第二次模拟测试)下列有关浓硝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浓HNO3能与碳反应,说明其具有强氧化性B. 浓HNO3能溶解金属铜,说明其具有强酸性C. 浓HNO3不稳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D. 常温下浓HNO3能使金属铝钝化,可以用铝槽车运输浓HNO3 9. (2018届常州中学模拟)向500 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NO气体5.6 L(标准状况),同时溶液质量增加9.3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物质的量是0.25 mol B. 原溶液中HNO3的浓度是 2.0 molL1C. 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9.6 g铜 D. 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c(Fe3) 12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要求都不过份,怎么重视都不过份,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