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9464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2.1 线段的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陟县实验中学课时教学体系教学设计学 科数学年 级来源:学优高考网八年级授课教师刘小娟时 间10.18课 题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计划学时1重难点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 标要 求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会运用之进行说理课 时目 标1.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2.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教 法 启发诱导法。学 法来源:学优高考网 经历观察,猜想,证明,应用四个过程,讨论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1、我们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显得异常美丽。那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正方形、矩形、圆、菱形、等腰三角形、角、线段。3、刚才有人提出“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讲授新课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吗?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与线段垂直的且垂足是线段中点的直线。线段还可以沿它所在的直线对折,使得与原来的线段重合,所以说:线段所在的直线也是线段的对称轴。(1)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问:OA=O

3、B吗?折痕与直线所成的两个角是多少度? 折痕(即线段的对称轴)与线段有什么关系?(2)讨论交流后小结: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做一做:你能画出线段的对称轴吗? 任意画一条线段,然后用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画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一做:来源:学优高考网(1)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2)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1)由上面的知识可知:C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OA与OB相等吗?(2)哪CA与CB相等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3)那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

4、的结论呢?同学们讨论、归纳。从刚才操作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可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个性质具有绝对性。做一做:(1)有一条线段AB,如果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如果给出一点C,且C点在直线MN上,那么可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有一点P不在直线MN上,PA、PB相等吗?(2)如图,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问线段PA、PB、PC的长度相等吗? 3、问:反过来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的判定: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5、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课堂练习 1. P62练习 1 22、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问1:过已知直线l外一点P你能做这条直线l的垂线CD吗?(只用圆规和直尺)作法:(1)以P点为圆心,以大于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A、B两点;(2)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D;(3)作直线CD所以直线CD就是直线l的垂线。四、作业:P65 A组6、9题教学反思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1.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步骤比较顺畅。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参与的面广,教学效果不错,但吸收知识的个体差异会稍大。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3.由于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教学速度便加快,在让学生 总结新的定理和逆定理时,由于时间比较伧促,只能使少数学生会通顺地用语言来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