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745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基础1、【18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乱后逢村叟杜荀鹤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

2、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答案】 AE(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

3、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2、【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4、下列小题。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慵:懒。(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B.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C. 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D. “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E. 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

5、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答案】 CE【解析】C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分析错误,这里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特点。E项,“语言含蓄蕴藉”分析错误,这首词语语言质朴,抒情直白。(2)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答案】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留恋自然,品行高沽。词人借品行高沽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性格。 【解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答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分析形象特征,此题

6、注意抓住“慵”“且”“醉”和“梅花”的形象分析傲视权贵、品行高沽、行为疏放的特征。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3、【18届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平蔡州三首(其二)刘禹锡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

7、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注无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作这三首诗,热烈赞颂这一重大胜利。汝南,即蔡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三句用“路旁”而不是用“路中”,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此刻“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B. 第七句中的“元和十二载”交代平蔡之战发生的时间,其实这一时间也可不在诗句中出现。C. 蔡州老人曾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同时经历过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D. 面对平蔡之战,诗人写下了平蔡州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重点写平叛的巨大影响。E. 本首

8、诗在精炼含蓄与通俗易懂两个方面结合得较好,凸显出诗人刘禹锡高超的艺术才能。【答案】BD (2)本诗哪一联巧妙地写出了李愬夜袭蔡州、不战而胜的场景?试加以赏析。【答案】 第一联(首联)。通过环境描写,巧妙地写出了平蔡之战雪夜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而且城破后李愬号令严明,一无所犯;运用了渲染烘托(或间接描写)的手法,作者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暗含夜袭蔡州、不战而胜的欢欣,巧妙地烘托了李愬将军的神勇。【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找到运用断骨的句子不难,诗后有注释,答题的关键是手法的赏析,重点通过“喔喔鸣”和“鼓角音和平”分析环境的渲染和烘托作用。点睛

9、: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重点从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额角度分析。4、【18届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 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

10、水”“青烟”加以衬托。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E. 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答案】CE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

11、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

12、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5、【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

13、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C.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E.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2)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答案】 点题。出句切合

14、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解析】注意答出“点题”“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统领全诗”的作用,然后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

15、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练提升1、【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验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筿:xio,小竹,细竹。:裛:y,通“浥”,沾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B.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C. 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D. 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