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茶与中华文化.简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8973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茶与中华文化.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茶与中华文化.简(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茶与中华文化,(一)茶与宗教民俗 (二)茶与文学 (三)茶与歌舞戏曲,第六章 茶与中华文化,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 一、茶与佛教 茶与佛教“因缘”深长,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纪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最初从西域传入我国。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以后,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佛教要求:坐禅修行,“跏趺(fu)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因而,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提神醒脑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一、茶与佛教,第一节 茶与宗

2、教民俗,茶叶特性: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平和饮料。 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故饮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从而,茶叶成了佛教的“神物”。,一、茶与佛教,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1、茶与佛教的关系史 茶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有明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述: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一、茶与佛教,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烈。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开元中,泰山

3、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一、茶与佛教 1、茶与佛教的关系史,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吃茶去” :禅林的著名法语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嗜茶成癖。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载道: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曰:“吃茶去”。“吃茶去”成了从谂禅师的机锋语。,一、茶与佛教 1、茶与佛教的关系史,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2、寺院重要佛事活动:饮茶 宋朝

4、时我国许多寺院中也逐渐形成下一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和茶宴。以径山茶宴最为有名。 径山寺始建于唐代,宋元时,有:“江南禅林之冠”的美誉。径山寺不但饮茶之风甚盛,而且每年春季,经常举行茶宴,坐谈佛经,形成有名的径山茶宴。,一、茶与佛教,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在许多寺院里,还专门设有供僧侣们潜心念佛和招待施主的“茶堂”,在演说佛法皈(gui)戒的法堂里面,备有召集僧侣饮茶的“茶鼓”。以及特别设有掌管烧水煮茶的“茶头”和在寺院门前布施茶水的“施茶僧”。在福建武夷山,还把讲经说法等佛事称作“普茶”,这种风习,一直沿袭至今未绝。,一、茶与佛教 2、寺院重要佛事活动:饮茶,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唐代名僧释皎然,

5、人称“诗僧”,他爱茶、恋茶、崇茶、平生与茶结伴,一生作有许多茶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是他的名句。 五代十国时,吴僧文了,精于煮水烹茶之道,被后人称为“汤神”,授予华定水大师上人称号。,一、茶与佛教 3、僧人与茶人,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宋代的南屏禅师,深通茶事,对点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茶圣”陆羽,也是寺院出身,虽非僧人,但成年后行迹时常出没寺院,并与许多僧人保持着真挚的友谊。,一、茶与佛教 3、僧人与茶人,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我国江南许多名寺古刹,有专门从事茶作劳动的僧侣。唐朝寺院种茶很普遍。他们自行种茶,采制茶叶。这就是人们常说“寺院茶”。 唐代诗人

6、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的诗句。,一、茶与佛教 4、佛教与茶叶生产加工,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寺院生态条件优越,十分宜茶,因而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最初都出自禅林寺院。 如:四川的蒙山茶、福建的武夷岩茶、江苏的碧螺春、浙江普陀佛茶、景宁惠明寺的惠明茶,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天台万年寺的罗汉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安徽黄山云谷寺的毛峰茶等。,一、茶与佛教 4、佛教与茶叶生产加工,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天下名山僧侣多” “自古高山出好茶” “名山出名刹,名剎出名茶”,一、茶与佛教,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二、茶与婚俗 在我国历史上,茶被看作是一种高尚的礼品,纯洁的化身、吉

7、祥的象征物,使茶的内涵上升到精神世界。茶与婚姻的关系就是一例。,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1、我国古代婚俗与茶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三十二世藏王松赞干布到大唐请婚,唐太宗决定把宗室养女文成公主下嫁于他。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按照汉民族的礼节,她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这是我国茶与婚礼联系的最早记载。,二、茶与婚俗,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唐朝,社会上“风俗贵茶”。反映在婚礼方面,茶叶不仅成为女子出嫁时的陪嫁品,而且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与婚礼特殊形式茶礼。 在北方是指女子出嫁时随身而携的所有嫁妆,也称“下茶” 。 在南方,“茶礼” 是指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俗称“茶定” 。,二、茶与婚俗

8、 1我国古代婚俗与茶,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唐宋以后,“茶礼”几乎成为婚礼的代名词,是男女确立婚姻的重要形式。女子受聘“茶礼”,俗称“吃茶”。,二、茶与婚俗 1、我国古代婚俗与茶,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曹雪芹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林黛玉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二、茶与婚俗 1、我国古代婚俗与茶,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2、茶在婚姻中的意义 取茶树的“坚贞”、“不迁”之意 明朝七修类稿:“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二、茶与婚俗,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茶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植物。在婚礼中人们馈送“茶礼”再加

9、上其他果品和饰物,象征着爱情之树常青,婚姻之果常甜,从茶中图个吉利,包含着对婚姻美满的良好祝愿。,二、茶与婚俗 2、茶在婚姻中的意义,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3、我国各民族茶俗 求婚茶:云南拉祜族人民,当男方去女方家提亲时,必须带去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其它礼品。而女方家通过品尝男方送来的茶叶质量的好坏,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参考条件。 退婚茶:贵州侗族的男女婚姻由父母决定后,如姑娘本人不愿意,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二、茶与婚俗,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3、我国各民族茶俗 此外,侗族的闹油茶、亲婆茶 ,湖南衡阳一带的合合茶等,二、茶与婚俗,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三、茶与祭祀 由于茶与宗教关

10、系密切,所以,茶还常常作为祭天、敬佛、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1、用茶祭祀 在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据梁.萧子显南齐书记载:南朝时齐世祖武皇帝,在他的遗诏里说:“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三、茶与祭祀,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2、以茶作为随葬物 在我国的不少地区,长辈死后,若生前爱茶,做晚辈的就用茶作随葬品,以尽孝心,慰藉长辈在天之灵。,三、茶与祭祀,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用茶作为殉葬品,在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虽死了,但阴魂犹在,衣食住行,如同凡间一

11、般,饮茶仍然不可少。 一种认为茶是“洁净”之物,能吸收异味,净化空气,用茶作随葬物,有利于死者的遗体保存和减少环境污染。,三、茶与祭祀 2、以茶作为随葬物,第一节 茶与宗教民俗,3、以茶敬神 在我国民间,还有信神拜佛的,尤其一些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果”或“三茶六酒”,祭天谢地,期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三、茶与祭祀,第二节 茶与文学 有很多文人学士,他们爱茶、恋茶、颂茶,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留下宝贵一页。,第二节 茶与文学,一、茶与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第二节 茶与文学,1、中国最早

12、的茶诗: 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鹜翔园林,果下先生摘。贪华风雨中,倏shu忽数百适。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沥”。,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2、唐代茶诗 唐代,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从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爆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

13、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袁高的茶山诗、齐己的谢邕湖茶、咏茶十二韵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一、茶与诗词 2、唐代茶诗,第二节 茶与文学,3、宋代茶诗 北宋斗茶和茶宴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如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一、茶与诗词,

14、第二节 茶与文学,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遍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等。,一、茶与诗词 3、宋代茶诗,第二节 茶与文学,陆游晚秋杂兴十二首: 置酒何由办咄嗟(duo jie),清言深愧淡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碾,自作蒙山紫笋茶。 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一、茶与诗词 3、宋代茶诗,第二节 茶与文学,4、元代茶诗 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著名的有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

15、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5、明代 著名的有黄宗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一、茶与诗词 5、明代茶诗,第二节 茶与文学,6、清代 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清

16、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观采茶作歌最为后人传诵。,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观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采茶朅(qie)览民艰晓。,一、茶与诗词 6、清代茶诗,第二节 茶与文学,8、现代咏茶诗 也很多,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一、茶与诗词,第二节 茶与文学,二、辞赋、散文 茶叶除了在诗词中有大量表现外,在辞赋和散文中也屡见不鲜。辞赋和散文具有表现手法灵活,语言优美的特点,更能表现茶的品性。,第二节 茶与文学,1、赋: 晋代杜育的 荈 赋: 灵山惟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