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1324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与解答技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材料解析题 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1),一、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内涵式 提示语 “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 这类问题的解题必须依据材料。在解题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也能得分。但是不能全文、整段摘抄。,外延式 提示语有 “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 这类问题的解答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内涵外延结合式 提示语“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回答此类问题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二、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技巧,内涵式 一般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

2、需要归纳、概括、提炼。 审题思路:一般一句话一个要点。需注意标点符号和分值。文言文如有一两个字不懂,别慌,从整体上读出大意即可。 如(11郑州市质量检测) 材料一:谚曰:“耕而不耢(l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 材料二:谚曰:“以时及泽(指墒情),为上策”也。 依据材料,概括农业耕作需要注意的问题。(6分) 答案:,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一是生产工具;二是土壤墒情;三是季节时令。,外延式 根据问题,定位知识点的教材位置,整合,重组出答案。,内涵外延结合式 先提炼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解决问题。,二、审题技巧,材料解析题的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列举、简述、论述、概括等要求

3、。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不同。如比较型问题,有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异同点。相同点用“都”、“均”等字眼,不同点用对称性语言。,2、审清问题的指向,3、审清问题的限制性条件,限制条件有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程度等 (简称两间、两度),二、审题技巧,问题的分值既是答案详略的提示,也是答案要点个数、角度的暗示。高考文综,一般是2分一个要点,也有1分一个,还有3、4、5分一个的。 一般情况下,偶数分值的题2分一个要点,比如6分的题3个要点等。(但我们自己考试一般有1分一个点的,也有2分一个点的。),4、审清题目的

4、分值,5、审清问题的核心,三、答题要求,作答时做到四化: 要点化(提炼要点,能力要求较高,须练习) 序号化 段落化 规范化(用历史性语言,不用文学性语言),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1、评价类。 评价类问题的提示语有“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其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从而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回答评价类问题有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

5、物;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历史时期分析评价事物;主客观评价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评价类。,材料一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

6、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1、评价类。,材料二 史观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

7、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2、原因类。,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情况。

8、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回答条件注重客观性,分析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解题思路: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政策、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进行分析和说明。,(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7分),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3

9、、实质类。,实质就是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需要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方法: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例: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答案:(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4、比较类。,方法:(1)审题:先确定比较对象;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即比较内容;再确定限制条件,一般有时间限定、角

10、度限定等;(2)答题:第一步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的列出,根据问题的范围和时限作答。第二步组织答案,依据提纲,以史实为基础,史论结合。答题还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要全面准确。注意:如果有两个对比项,一般答从到,但如果有三个以上对比项,应该一一列出。,四、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4、比较类。,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

11、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