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7298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六盘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观看录像长征片段,创设情境。1.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长征故事。2.想不想一起来看一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老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1934年10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党中央于9月12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

2、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

3、”(2)指名读。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小(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3)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两句话,集体评价。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毛泽东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4.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幻灯(2)指名朗读。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小组讨论,理解词意。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mo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词中指红军胜利的红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4)连起来读一读

4、,说说整首词的大意。(5)再读这首词,体会词中蕴涵的情感。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对六盘山风光的赞美:“天高云淡、红旗漫卷”。)“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读出诗人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的自豪。)“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读出把握未来的豪情壮志,读出作者的远大抱负。)(6)齐读这首词,说说对整首词的感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首词章?(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不朽”)了解“不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不朽”的呢?(7)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指名读,比赛读,齐读。(8)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三、总结拓展。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

5、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壮志满怀、豪情万丈、乐观无畏、抱负远大)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3.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出示阅读资料: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会昌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四、作业设计。1.用“一边一边”造句。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板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一边一边(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片出示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