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372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烫伤家庭急救预防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烧烫伤家庭应急处理,卢逸初 全科医师,目 的,了解烧烫伤的概念; 熟悉烧烫伤的分类; 掌握烧烫伤的现场救护原则; 了解特殊烧伤的救护原则。,概 念,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 常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高温蒸汽、辐射、化学物质(强酸或强碱)等引起。,症 状 体 征,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 气道烧伤 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烧烫伤的分类,烧伤对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可按三度四分法进行分类。,度烧伤:是皮肤外层受伤,烧伤部位不起疱。 表现为皮肤变红、微肿

2、、疼痛过敏、不破皮、不起疱。,烧烫伤的分类,度烧伤:是表皮下皮肤受伤,局部起疱。分浅度、深度烧伤。浅度烧伤有水疱,深度接近三度,可有可无水疱。 表现为皮肤变红、起水疱或出现条纹状伤痕,持续肿几天,皮肤表面潮湿有液体渗出,疼痛。,烧烫伤的分类,度烧伤:是整个皮肤层受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 表现为创面无水疱。皮肤变白或呈皮革状。微痛或无痛(因为神经末梢已烧坏),烧烫伤的分类,现场救护原则,先去除伤因,脱离现场 保护创面 维持气道通畅 组织转送至医院治疗 针对烧伤的原因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场救护措施,1.冷清水长时间冲洗或浸泡伤 处,降低表面温度。同时紧 急呼救。 2.迅速剪开伤处的衣裤

3、、袜类 ,不可剥脱,取下伤处的饰 物,如手表、戒指等。,3.度烧烫伤可涂外用烧烫伤膏药,一般37 天治愈。,现场救护措施,4.度烧烫伤,表皮水疱 不要刺破,不要再创面 上涂任何油脂或药膏, 应用干净清洁的敷料或 方便器材如毛巾、床单 等覆盖伤部,以保护创 面,防止污染。,现场救护措施,5.严重口渴者,可口服少量淡盐水或淡盐茶水。,现场救护措施,6.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伴有外伤大出血者应予以止血;骨折者应做临时固定。,现场救护措施,7.大面积烧伤伤员或严重烧伤者,应尽快组织转送至医院治疗。,现场救护措施,特殊烧伤-定义,特殊烧伤是指化学物品,如强酸强碱对组织的伤害,它与酸和碱的浓度、接触时间长

4、短、接触量多少有关。,特殊烧伤-常见病因,常见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等,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使用未经稀释高浓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也可对组织造成损伤。,硫酸烧伤的伤口呈棕褐色,盐酸、苯酚烧伤的伤口呈白色或灰黄色,硝酸烧伤的伤口呈黄色。 烧伤局部疼痛剧烈,皮肤组织溃烂;如果酸或碱经口进入胃肠道,则可导致口腔、食管和胃黏膜腐烂、糜烂、溃疡出血,黏膜水肿,甚至发生食管壁穿孔。严重烧伤可引起伤员休克。,特殊烧伤-临床表现,特殊烧伤现场救护原则,1.脱离现场 少量强酸、强碱烧伤,立即用纸巾、毛巾蘸吸,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烧伤局部。冲洗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大量强酸、强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5、洗烧伤局部,冲洗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冲洗时将伤病员被污染的衣物脱去。 2.保护消化道 如为口服中毒,则可服用蛋清、牛奶、豆浆、面糊、稠米汤或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保护口腔、食道和胃粘膜。严禁洗胃、催吐。 3.眼部灼伤处理 在送医院途中仍要为伤员冲洗受伤眼部。 4.启动EMSS 获得专业急救。,科学就医核心信息,一、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适度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 二、遵从分级诊疗,提倡“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避免盲目去三级医院就诊。 三、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鼓励预约挂号,分时段、按流程就诊。 五、就医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实陈述病情,严格遵从医嘱。,六、出现发热或腹泻症状,应当首先到医疗卫生机构专门设置的发热或肠道门诊就医。 七、紧急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咨询医疗卫生信息可拨打12320卫生热线。 八、文明有序就医,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就医环境。 九、参加适宜的医疗保险,了解保障内容,减轻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十、医学所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是有限的,公众应当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理性对待诊疗结果。,科学就医核心信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