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2057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4 (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加试】 (1)孔子的生平【加试】(b) 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知识排查,考点一 先秦时期传统主流思想的奠基,(2)孔子的基本思想与主张【加试】(c) 仁的思想:“仁”者,“

2、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加试】(c) 对中国 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3、。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世界 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2.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 (1)主张,(2)对儒学发展贡献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仁”“礼”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只是孟子提出人的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了人的性

4、恶论,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为了强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3.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4.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加试】(c) (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1.百家主张的时代性、阶级性 (1)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

5、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重点深化,(2)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6、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先秦儒家思想树立家国情怀的内涵价值 (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 (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和权利。,(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

7、子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 (5)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 (6)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20184月浙江选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真题研磨,找错点,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国家政策应因实际情况不同而适时变化,使其更具实用性、针对性”是史料的中心大意,也是

8、题眼所在,凸显功利性。,找错点 “民贵君轻”“克己复礼”“精神自由”均与史料主旨不符,可排除A、C、D项,答案为B。,(1)史实角度:弄清“民贵君轻”“克己复礼”“精神自由”等对应的史实及内涵。 (2)素养角度:一方面通过考查儒家思想不同时期的发展,体现文明和文化的传承,突出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另一方面通过中西对比,体现文明的多样性,体会不同文明产生与发展的不同背景及影响,理解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三是考查在现实社会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1.(201711月浙江选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

9、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出自荀子,意思是“他们偏爱自己平时积累的学识,只怕听到对自己学识的非议;他们凭自己所偏爱的学识去观察与自己不同的学说,只怕听到对异己学说的赞美”。故答案为C。,答案,2.(201610月浙江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10、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解析 孟子主张“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则莫若平政爱民矣”,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体现入世精神,故A项正确; 主张中央集权只是法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也是法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3.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受

11、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体现入世精神 B.主张中央集权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答案,解析,(一)汉代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1)目的:为巩固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涵 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3)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包容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知识排查,考点二 汉代以来儒学思想的趋时更新,(4)影响 (消极)结束

12、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2.太学的创建(b) (1)创立 中央: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 地方:各郡国皆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 对教育: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文化的传播。 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加试】(c) (1)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

13、统文化的主流。 (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 (3)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 (4)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二)宋明理学 1.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加试】(b) (1)魏晋南北朝: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 (3)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4)宋代: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孕育而生。,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建儒家信仰【加试】(c) (1)形成: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

14、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2)成熟:南宋朱熹继承二程,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3)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1)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c) (2)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b) (3)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揭露帝王将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b),2.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加试】(c) (1)明清时期“提

15、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王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需要。 汉代新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等思想,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重点深化,2.传统主流思想发展的时空历程 (1)春秋时

16、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展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5)明朝王守仁吸取佛学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3.明末清初凸显时代要求,针对时弊的进步思想主张,(20184月浙江选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