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6482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67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21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增分点21 经典探究,评析有法 提升论语解读力,-3-,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4-,-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6-,(1)参考答案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孔子把年老和没有梦见周公相提并论,表明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

2、,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进而叹息恢复周礼、振兴文化的重任还远未完成,反映了他时不我待的责任感。 (2)参考答案 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周公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尊为“元圣”。但在孔子眼里,即便有周公之才之美,若为人骄横、悭吝,也不值一提。这里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德行的重要。,-7-,-8-,(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3、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9-,(1)答案 德行 言语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德行”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言语”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文学”指博学文章。第一段文字中的“回”即第二段文字

4、中的“颜渊”,从他在孔子和子贡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看出,颜渊德行高。从第一段文字看,子贡善辞令,善知人,应属“言语”一类。,-10-,(2)参考答案 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全面理解两段文字的含意,特别注意第一段文字中“吾与女”和第二段文字中的“我与尔”,作为老师,孔子把自己和弟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承认自己的不足,用以教化弟子;说弟子和自

5、己修养一样高,用以勉励弟子。,-1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1.通晓指定的十篇论语课文,做到每章会读能解,熟知文句意思,进而深入文句内涵。 2.对十篇论语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名人、隐士名人、孔子代表性学生都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3.对十篇论语课文的重点和核心进行梳理,勾画出孔子儒家思想的框架体系,并能做到融会贯通。 4.查阅资料,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进行整理,并能与儒家思想文化进行比较,以此作为知识储备。 5.保持一定的刷题量,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并注意总结、反思。,-1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典例(2017浙江温州联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

6、(2)题。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利也。(墨子经上)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 (2)结合材料,简评儒家之“义”和墨家之“义”的当代意义。,-1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答案(1)儒家:君臣之义和孝悌之义。伦理道德规范(或礼法),用以维系社会的纲常秩序。墨家:义即利。 (2)示例 我认为,作为

7、君臣、父子、兄弟、长幼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儒家之“义”可以维系社会的纲常秩序,有助于建设尊老爱幼、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墨家认为“义”即利,只有让人民得到了利益,才能使社会基础稳固,才能使国家安定。这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目的是一致的,同样具有现实意义。,-1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题干主体(1)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2)简评儒家之“义”和墨家之“义”的当代意义。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 答题方法筛选法,评析法。 2.找答题依据,-15-,突破攻略,

8、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即时突破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孔子“绘事后素”的字面意思与言外之意各是什么? 字面意思: 言外之意: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起予者商也”?,-16-,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1)字面意思:再美的图画也必须先有洁白的底子。言外之意: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得先有美好的德行,切勿舍本逐末。(2)孔子以“绘事后素”启发子夏做人要朴实,以仁为本,子夏立刻明白,并且能举一

9、反三,类比联想到仁先礼后,出乎孔子意外,也让孔子得到教益,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孔子情不自禁地说“启予者商也”。 解析 这则材料是出自课文诲人不倦中的两段连贯文字,突出的是孔子的教育风范。首先须从字面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来探究重要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而领悟其思想或文化意义。“素以为绚”是先有洁白的底子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孔子解释为“绘事后素”,子夏马上联想到孔子倡导的“仁”,说先有仁才有礼,这出乎孔子的意料,让孔子也得到了启发,真可谓师生“教学相长”。,-17-,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1.对所给材料坚持局部研读与整体理解相结合的原则,准确理解材料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2.仔细揣

10、摩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分析评价。结合现实社会谈看法,作评价。 3.评述题必须遵循以下答题基本格式:我的观点或态度理由现实意义结论。 4.表述时力求语言啰唆,精练,言简意赅。,-18-,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 材料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

11、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1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材料三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注路:辛苦劳碌。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2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1)樊迟问的是种稻种菜的事,而这些事是“小人”(农民、农耕者)才做的。 (2)儒家重视“稼穑”,对“

12、稼穑”积极肯定;儒家强调社会分工不同,应各司其职:“小人”从事“稼穑”,“君子”则宜“为政”;治理国家,当务之急不在于当政者从事“稼穑”,而在于“好礼”“好义”“好信”,在于为政以德。 解析 材料一孔子肯定了“躬稼”的巨大作用,材料二孔子批判樊迟目光短浅,不事正业,不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学要做。材料三中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指出了人人亲为的不可能与不足取,社会本来就有“劳心”与“劳力”之分。解读三则材料,要注意疏通句意,把握每则材料的重点及其彼此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评价思想与文化意义。,-21-,1,2,3,4,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

13、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完全不同,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 (2)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评价?,-22-,1,2,3,4,答案(1)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为人“不退”也不“兼人”,为人处世中庸稳健适中,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 (2)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能促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能激发

14、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3-,1,2,3,4,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同为儒家,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试评价孔子的交友之道。,答案(1)孔子的交友之道重在朋友相处之道注意交往的度,曾子的交友之道重在交友的方式和意义。 (2)孔子的交友之道非常正确。对朋友要忠告、善导,体现了对朋友的忠诚;“不可则止,毋自辱”则强调了交往要有度,突出了独立自主、平等自尊的人格。孔子的这种主张非常正确

15、地阐述了交友之道,值得我们发扬光大。,-24-,1,2,3,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子路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正名”的最终目的是 ,其实质是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孔子“仁”与“礼乐”关系的理解。,-25-,1,2,3,4,答案(1)使民有所错手足(或使老百姓各守本分) 克己复礼 (2)仁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道德根本,礼乐只不过是其外在形式。礼乐追根溯

16、源也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因此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为礼乐。在孔子看来,礼乐的真正目的就是仁爱,即正人心,塑造充满仁爱的完美人格。,-26-,1,2,3,4,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1)最后两句,子路和孔子的言外之意各是什么? (2)“舍之则藏”中,有人把“藏”解释为“退隐全身”;也有人解释为“珍藏于心”,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要分析说明。,-27-,1,2,3,4,答案(1)子路:颜渊的德行胜过我,但勇猛却远不如我。孔子:你虽有匹夫之勇,却勇而无谋,成不了大事。 (2)示例 我赞同解释为“珍藏于心”。因为,孔子一生心怀高志,虽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