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633880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审计师考试押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战略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是一套能使高层经理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观察企业,并引入四个管理程序:说明愿景;沟通和联系;业务规划;反馈与学习。这四个程序既可单独,也可共同为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发挥作用。(1) 说明愿景就是将企业的愿景转化为一套高级管理者认可的业绩评价指标的过程;(2) 沟通和联系是指管理者将战略目标上下沟通,使各个部门和个人都能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使部门和个人目标与之保持一致;(3) 业务规划使企业能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计划的一体化。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关键业绩指标和改革措施,通过平衡记分卡

2、,管理者将所有关键业绩指标放在一起考虑,从而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改革措施同时出现在一份管理报告中。管理者就会针对各种关键业绩指标制定业绩评价标准,作为确定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的依据。(4) 反馈与学习赋予企业一项战略性学习能力。现有的反馈和考察都注重公司及其各部门、员工是否达到了预算中的财务目标。当管理体系以平衡记分卡为核心时,企业就能从非财务角度来控制业务过程,监督短期结果,并根据研业绩评价的结果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评价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建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系统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一、 确定平衡记分卡项目的目标。选择设计人员与企业高层就制定平衡记分卡达成共识并获得支持。企

3、业高层应明确平衡记分卡的主要意图并在认识上取得一致。二、 选择适当的业务部门。最好从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部门开始,这个业务部门的活动最好能贯穿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三、 对战略目标达成共识。设计人员与各部门管理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四、 选择和设计评估手段。对每个目标设计能够最佳实现和传达这种目标意图的评估手段;对每一种评估手段,找到必要的信息源和为获得这种信息而采取的必要行动;对于每一目标的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其他目标的评价体系的影响进行评估五、 制定实施计划。以实施平衡记分卡目标部门的下属部门为单位,成立实施小组。各实施小组确定平衡记分卡的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六

4、、 将平衡记分卡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发挥作用。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1、 母公司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其编报的目的是从母公司的股东角度出发,为母公司股东利益服务,而将子公司少数股东排除在外,把它看做是公司集团主体的外界债权人。2、 实体理论。该理论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为整个经济联合体服务的。3、 所有权理论。该理是指在编制合

5、并财务报表时,既不强调企业集团中存在的法定控制关系,也不强调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而是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对另一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1、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1) 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 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3) 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下的表决权。(1) 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2) 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 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者

6、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4)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3、下列被投资单位不是母公司的子公司,不应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1) 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2) 已宣告被清理整顿或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3) 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非公有制积极的作用、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生产了大量的物质

7、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他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金。3. 他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和谐作出了贡献4. 它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5. 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有利于优化和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市场竞争,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1民营经济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第一,中央继续强调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第二,有关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新进展;第三,地方政府均出台了落实“非公36条”和“新非公36条”的政策措施,不少地方还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提出更

8、积极、甚至超前的政策措施,有的地区还专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新非公36条”的深入贯彻落实,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为民营资本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带来新的契机;绿色经济的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新型消费业、小微企业等优惠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将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世界品牌带来更多机遇。2非公有制经

9、济发展的挑战从社会层面上看。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在项目投资、贷款支持、土地征用、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的待遇不同,即使有相关扶植政策也不尽完善或难以落实;第三,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和招工难的“两高两难”困局;第四,社会某些舆论存在负面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缺乏安全感。从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看。第一,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具有弹性和张力,能够吸引和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特别是能够吸引各种优秀人才的企业制度;第二,民营企业传承和接班问题也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弱,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10、构建迟缓;第四,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企业应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汇率的变动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第五,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 全面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向实体经济;2、 着力改进财税金融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金融和财政上的便利。3、 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力条件。4、 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和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与公正。5、 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在内部

11、,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发展实体;在外部,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的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近几年来,虽然地区间人均收入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却在扩大。2、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人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程度还存在着差别,机会也未能实现完全均等化。3、经济与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空间失

12、衡。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人口分布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4、区域之间产业互动关系不强。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比较优势上存在很大的同质性和竞争性;区域间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依然存在。5、落后地区的发展稳定仍面临诸多困难。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不足、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效益低下、自身区位条件劣势仍然非常明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1、 扎实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支持汶川

13、等灾区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2、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3、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巩固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东部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推进重点区域

14、发展(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等)4、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持作用;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加大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全口径

15、预算管理的基本含义就是所有政府收入支出都应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其最终目标应该定位于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对政府所有的财政资金收支行为进行立法控制,因此,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框架应该是一个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我国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第一, 对预算管理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第二, 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第三, 预算权分散于各部门;第四, 预算编制内容没有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第五, 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加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目标设定:应该以解决现有预算管理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遵循综合性原则,实现作

16、为立法机构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所有政府性收支行为的立法控制。、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设计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第一,预算权的配置。需要解决政府收支项目的设立及其预算管理模式问题,即谁有权提议、修订、变更、终止特定的政府收支项目。第二,可控性与灵活性的权衡。财政部门强调对预算的可控制性与政府部门强调对预算的灵活性存在一些冲突,其根源在于立法机关没有对预算形成总量控制和绩效目标约束。第三,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政府收支项目的性质,以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为目标,对所有政府收支实行分类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涵盖所有政府收支类型的复式预算体系。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