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299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

2、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載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斬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

3、。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有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造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勢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

4、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5、,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B.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C.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B.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

6、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B.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C.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D.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们的家园陆梅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

7、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疲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树也已易主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疲父母家已不容许再养一只狗

8、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淅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窗扇粱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

9、与古老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就是这样一份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记忆、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和精神依托。可是,从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进程在改变着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涌动,乡村荒芜少人烟,这是近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的一个现实。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原住民,保护得再好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躯壳。村落的灵魂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这是郎还可归的“鄉”。若是连村落也没有了呢?真就应了周易的象数之学,简化的“乡”字,从此乡无郎!金华的古村落虽也显

10、寂寥,却还有人自然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这是眼下中国乡村的一个普遍现象:青壮年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城市求学打工,独独留下年纪尚幼的孩童和蹒跚老人相伴厮守。村落空壳化、乡村人口老龄化成了一段时间来频频被聚焦的话题。近年来,全国自然村在锐减、消失,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伴随村落消逝的,是村庄的凋敝以及村落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当年李清照登上金华八咏楼,留下诗文:“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前后,沈约、崔颢、刘禹锡、赵孟類、张志和多少文人留下登八咏楼的诗文,八咏楼之于金华,好比枫桥、寒山寺之于苏州,黄鹤楼之于武汉,曲水流觞之于绍兴兰亭人已非,风依然”那些使古迹、建筑

11、熠熠生辉的,原是“风”里绵延生长的文脉。“风”是什么呢?是礼节习俗,是文采风格,是一地一时的风尚,是千古风流的气象、风骨我确是在金华古村落里感受到了“风”,比如塘雅镇的木版年画、江东镇的古婺窑火、岭下坡阳古街上的老人之家。祈愿民间的“风”更多流传。惟其如此,方能“礼失求诸野”。(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描写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徒然苟活的境况,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返乡时的哀伤与失落之情。B.作者巧妙地用繁体的“鄉”字,并对其字形加以解说,借以表达对“村落荒芜少人烟现状的担忧,使文章构思独具匠心C.文章提及金华八咏楼,意在表明

12、“风”具有超越时空、千载传承的特性,风”的缺失会直接导致村落有“乡”无“郎”的困境。D.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情理兼具,既有对“家园“凋敝的痛心无奈,也有对守护、复兴“家园的期盼与思考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6.作者期盼的“家园”是怎样的?针对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

13、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匮,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材料二: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

14、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国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据清华大学第三方系统评估,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国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5倍以上。此外,侯云德还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思想。“MERS、寨卡等病毒在我国都没有流行起来,H7N9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侯院士作为这一体系的总师,功不可没。”国家卫计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摘编自人民日报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材料三:材料四:2017年我国家庭健康呈现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线就医成为居

15、民健康需求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微医平台数据显示,在线就医人次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日均接诊量突破6万。同时,微医平台连接了全国2400多家重点医院,100余家互联网医联体、微医全科中心等医疗服务基地,以及1.8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医疗服务网络,超过26万名专科医生。借助平台资源的云化,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可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为居民提供“全科+专科”的服务。调研发现,被访者希望获得能够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为81.8%,高于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76.4%。在被问及哪个因素对健康更为重要时,93%的被访者都选择了“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而选择“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治疗方案”的仅为6.8%。有约93%的被访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健康行为和意识会相互影响,所以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健康管理。超过75%的被访者使用计步等运动监测功能,约5成的被访者有记录健身运动数据的习惯。(摘编自人民政协网发布)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因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B.侯云德院士在医学上的主要科研成就体现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