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刘泽文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4820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心理学-刘泽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刘泽文(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咨询心理学,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 刘泽文 E-mail: ,2,主要内容,咨询心理学概述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婚恋和家庭心理咨询 性心理咨询,3,第一节 咨询心理学概述,咨询心理学简史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和展望,4,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高尔顿( F.Galton )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1882年); 心理测验的创始人卡特尔( J.M.Cattell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的论文(1890年);,5,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

2、3、韦特默( L,Witmer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 4、比奈-西蒙( A.BinetT.Cimon )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 5、大卫(Davis)为防止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年); 6、帕森斯( F.Parsons )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6,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 尽管当时还称不上是一种专门职业, 但一门心理学的新分支学科己蕴育在实践活动之中。 心理咨询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呢?(P394),7,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

3、,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是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条件和促进因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廉森(Willionsen) M-M-P-I 人格测验,8,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基准委员会公布了APA伦理纲领。 1954年,由20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9,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1956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的报告书。报告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P395)作出贡献,并

4、且这三者不可偏废。,10,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关系,11,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2001年8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12,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内涵,基本知识 使用方法 帮助解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13,心理咨询的含义,广义 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狭义 各类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手段和方法,14,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

5、义,罗杰斯(CRogers,1942):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P396),15,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同一事实, 不同表述”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16,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相同点: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不同点: 一个在操作上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另一个是不太规范、不太标准化的。 一个是“协助解决”,即在协商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另一个是“矫治”,即有点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方法进行调治。,

6、17,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心理咨询师思维方式与态度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18,心理咨询师思维方式与态度,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 限制性观点 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中立性态度,19,限制性观点,1、 职责限制 咨询师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的责任是有限的。,20,限制性观点,2、时间限制 在咨询计划中,应明确规定咨询的次数、每次所用的时间。 漫无目的无时间限定的咨询是盲目的低效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活动是不可取的。,21,限制性观点,、感情沟通限制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必须沟通,但这种沟通是单纯的情的沟通,还是理的沟通或者二者兼有呢?其尺度又如何把握呢?,2

7、2,限制性观点,、咨询目标的限制 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对于引起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种种原因,如躯体疾病,社会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应不做深入讨论。,23,中立性态度,“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心情观望而已。” 卡尔罗杰斯,24,中立性态度,只有保持中立,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对问题有正确了解,并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中立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 中立态度可以增强求助者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25,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

8、品格: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自我平衡能力 善于容纳他人 有强烈的责任心 自知自明,26,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咨询简史,20世纪30年代,丁瓒与丁祖荫青年期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之后,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仅存钟友斌一人。 80年代: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27,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1、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P403)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28,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展望,心理咨询工作将越来越贴近我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社会需求及心理咨询普及化的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 我国心理咨询将注重

9、独立性发展。 在无序中有序地发展。,29,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三、认知心理学观点 四、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五、人性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咨询,30,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创立。 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部分: 关于心理结构 关于人格结构 关于心理动力 关于心理发展 关于适应问题,31,心理结构-冰山模型,人的心理空间有三个层次,分别储存着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种信息。 意识:人们能够意识到的想法 前意识:可以再现的信息 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之中,32,心理结构,无意识决定许

10、多日常行为 只有在特殊的情境下,无意识才能进入意识。 无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33,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 本我支配下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不受社会和环境约束,所以,本我行为是一种反射行为。 本我冲动大部分与性和攻击有关,它完全隐藏于无意识当中。 快乐冲动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受到挫败。所以,人产生了愿望。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在现实的世界里得到满足,就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满足。比如:梦。,34,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在2岁左右,自我开始形成。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考虑现实情境来满足本我冲动。 由于本我冲动不为

11、社会所接受,自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将本我控制在无意识当中。 自我一方面要控制本我冲动,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35,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到5岁左右,超我开始形成。 超我代表社会的 、特别是父母的价值标准。 超我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为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行为是否优秀,是否应受赞扬。,36,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健康的人格是:本我、自我、超我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中。 任何一方过分强大,导致状态失衡,都可能会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 思考: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37,对心理咨询的启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的心理能量也是有限的,如果

12、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来控制本我,那么它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来执行其他心理机能。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困扰中的病人释放被压抑的本我冲动,从而使自我有足够的能量用于日常心理机能的运作。,38,自我控制无意识冲动的方式-防御机制,我们所有人的无意识当中都有不愿意带入意识的想法,主要包括: 对父母的憎恨 对配偶的攻击 乱伦的念头 对早期创伤的记忆 自我将这些无意识的东西控制在意识之外,试图减少和避免焦虑。,39,防御机制,压抑 防御机制中最常用的一种。 自我通过这种机制将那些威胁他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他不能接近意识。 压抑是一个主动、稳定的过程,看似有效,但需要自我耗费能量,如果没有强大的自

13、我,那么人格将被本我控制。,40,防御机制,升华 与压抑不同,升华是将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 升华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在升华的活动中,本我可以表达无意识冲动,自我无需耗费心理能量来阻止这些冲动,并且这种表现形式又为人们所接受并赞赏。,41,防御机制,替代-寻找替罪羊 将冲动转向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42,防御机制,拒绝(否认) 拒绝接受某些事实,坚称某些事不是事实,即使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 拒绝是防御的一种极端形式,拒绝的越多,与现实接触的就更少,心理机能的运作就越困难。 但许多情况下,自我宁愿求助于拒绝,也不愿面对现实。,43,防御机制,

14、反向形成-口蜜腹剑 运用反向形成,人们会按照与无意识冲动相反的方向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44,防御机制,理智化(合理化) 如果将可怕的情感内容转化为一种理智性内容,也可以缓解焦虑。 思考: 我做事,向来对事不对人! 他是罪有应得! 现在,你能明白这些话可能蕴含的另一层含义吗?,45,防御机制,投射 如果一些可怕的想法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而是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还焦虑个甚? 晚上独自走路,小心色狼! 他可能就是个色狼!,46,心理发展,1、口欲期(01或1.5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2、肛欲期(1或1.5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紧张的控制; 3、生殖器期或俄狄浦斯期(

15、36岁),其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47,心理发展,4、潜伏期(6-12岁),这时,儿童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获得快感,儿童的兴趣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48,心理适应,变相宣泄:梦是愿望的达成。 自我防御机制:否认、替代、投射(投射性认同)、反向形成、合理化、升华等。,49,认识-领悟疗法(P410),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止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

16、这些停滞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的。,50,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 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 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绝不做主观臆测性的推断。,51,行为主义的先驱,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这一理论的先行者。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 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5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B.Watson,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 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的客观研究对象。,53,华生的观点,华生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 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R=f(S)。他不去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