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和茶文化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386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酒和茶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酒和茶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酒和茶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酒和茶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酒和茶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酒和茶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酒和茶文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酒文化与茶文化,酒,一 酒的起源 一说仪狄 战国策魏策二云:“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一说杜康 书酒诰孔颖达疏引世本:“杜康造酒。” 实际上,正如晋人江统在酒诰中所说:“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犹如古代人交往中发明的文字,被认为是仓颉所造一样,酒的出现也不可能是由于某个人的发明,而只能是在人类从游牧走向定居,发展了农业生产,大量储存了粮食,粮食得以自然发酵后造出来的。,大约在原始社会中后期,人们已懂得利用酒曲来酿酒,使酒能定向生产,考古材料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19

2、83年,在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的仰韶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组陶制酒器,包括5个小杯、4个大杯和一个葫芦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一组酒器,距今大约6000年。大汶口后期和龙山时代出土的酒器,更不胜枚举。成套酒器的出现,说明酒已经成为日常饮料,只有具备固定生产酒的能力,才有可能。,二 历代饮酒情况,殷周时代饮酒蔚成风气,历史上有“商人重饮,周人重食”的说法,即反映了商民嗜酒这一特点。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殷人由此失国。 至周代,朝廷设置了专管酿酒的职官,说明酿酒已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酒曲的种类也增多了。特别是周代还较科学地总结了用曲酿酒的六个要领:“秫稻必 齐,麴

3、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就是要求每酿一次酒,用米粮的数量要合适;制造的酒曲要不失时效;浸米和蒸米要保持清洁(不沾油腻,不沾异物);泉水要清冽,没有异味;陶甑要没有隙漏;蒸的米饭要恰到好处(不夹生,不过烂)。宫廷酿酒,都有大酋(酒官)监督,不许马虎。礼记月令 及至秦汉魏晋时期,酒的品种日益增多,酒的名称五花八门,异彩纷呈。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的酿造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从而不断增加新的品种;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从而引进了许多品种,使内地酒类品种大大丰富。 唐以前的酒,大都是自然发酵酿成的米酒或果酒,酒精

4、的含量很低,其味香甜稍带辛辣,即使不胜酒力的人多饮几杯也不会醉。所以,古人喝酒,豪饮者甚众,而烂醉者罕见。如战国淳于髡、东汉卢植饮酒一石而不在话下。,到了唐,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了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于是就在发酵酒的基础上通过蒸馏的方法,使酒精与水分离,从而发明了一种酒度高、香味浓、质量比较好的蒸馏酒。因这种酒的酒精含量高,有的甚至触火即燃,所以民间又称之为“烧酒”,又因其质地透亮、洁净、五色,还称之为“白酒”。它的香、味和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酿酒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宋元以后,有关蒸馏酒的记载已较为普遍。13-14世纪,我国的蒸馏酒技术还通过丝绸之路,经阿拉伯传人欧洲

5、。此后,西欧诸国才出现了白兰地、威士忌等蒸馏酒。 明清时代,酿酒业的规模日渐扩大。陕西凤翔县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据该县县志记载,仅杨林镇一带的酿酒作坊即达48家之多。湖南衡阳一带,明代以酿酒为业的达万家,其中,“籍于官者四千七百”。诗人袁宏道更用“家家开酒店”的诗句描述了绍兴酿酒业的繁荣景象。由于古人认为“酒以辛醇为上”,“以色清味冽为圣”,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蒸馏酒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爱不释手的主要饮料,并以其神奇的力量,巧妙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感情、心态、行为、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葡萄酒是我国古代

6、最主要的果酒。它是一种低度、富 有营养的发酵饮料。我国最早酿制葡萄酒的是今新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带回了优良品种,招徕了酿酒艺人,以后内地才大量种植葡萄并用以酿酒,所以西汉可谓是葡萄酿酒的发明期。 魏晋以降,直至唐代,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达到了更高水平。史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蒲桃,种于苑。并得酒法,仍白损益,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 宋钱易:南部新书丙卷。 可知唐代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已有所改进,其酒质也更为优异。 宋元以后,葡萄酒更日趋大众化。在宋代还创造了用葡萄和米混合酿酒的方法。元代,葡萄酒已

7、成为 一种重要的商品,广泛进入各地市场。 清代末年,我国已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葡萄酒。光绪十八年(1892年),我国第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成立。1914年正式出酒,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他亲自为该厂题词:“品重醴泉”。,奶酒也是我国较古老的酒了。周礼中已提到“醴酪”,就是用乳酿制的酒。 元代的马奶酒,“味似融甘露,香凝酿醴泉”,是蒙古“八珍”之一,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重要饮料,忽必烈经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清朝时也被列为“御用品”。 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能制造药酒。春秋以后,酒在医学士的使用更加广泛了。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

8、,就曾多次提到酒的使用。神农本草经中已明确记载了用酒浸泡药材。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应用“红兰花酒”治疗妇科疾病。隋唐以降,药酒开始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常用剂型。数千年来中国人究竟创制了多少种药酒,实难以统计。仅本草纲目就记载了79种药酒,单是用蛇炮制的就有广西蛇酒、乌蛇酒、蚺蛇酒、蝮蛇酒、花蛇酒等多种。,三 酒的功用,诗经小雅伐木中就已写道:“伐木许许,酾酒有藇。”、“伐木于阪,酾酒有衍”,说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用酒来解乏、提神。 酒还可作药用,对于治疗疾病有利。汉书食货志下谓:“酒,百药之长。” 如说文酉部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就是说,酒是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东西,是刺激、调

9、节人的情绪的东西。关于饮酒功用的最早论述见载于尚书和诗经。尚书酒诰说:“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其意为:只有在祭祀时方可饮酒。按上帝的旨意,当初为我们造酒时,就是为了盛大的祭祀。换句话说,饮酒是出于礼仪的需要,是精神生活的需要。诗经豳风七月说:“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里描述的是人们用酒庆丰收和奉尊敬老的场面,表现的是人们欢乐与虔敬的心情。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概括为四个字:“酒以成礼。”为了“成礼”,周王朝还在国家机关中专门设置了“酒正”、“酒人”和“浆人”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其事周礼天官冢宰 。汉代的

10、鲁匡则说得更直白:“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汉书卷24(下)食货志下。这一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清代,书法大师包世臣在谈到酒的功用时仍强调说:“古之用酒有三:以成礼、以养老、以养病。” 吴安四种卷26农二仍把“成礼”放在第一。在今天的民间仍还流传着“无酒不成礼”的规矩。,礼记乐记认为饮酒是为了促进人们欢乐情绪的增长:“酒食者,所以合欢也。”汉代,当一部分人恂恂然按酒礼酒德“节制”自己时,另一部分人则“饮醇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愁忧”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37相和歌辞十二西门行六解 。唐代诗人自居易也有赠东邻王十三诗说“驱愁知酒力”。饮酒为了合欢,为了解愁,这类作品在古代文人笔下是不胜

11、枚举的。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中则将酒的功用归纳为“通气合好”,就是在相互之间融洽气氛、改善关系、交流思想,使精神世界协调和谐。,一是刺激人们的感情,或用于促,或用于抑,在人们神经活动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人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两大情感因素,即欢乐与忧愁。而酒的神奇之处恰恰在于它同时能满足人们这两种相反情感之需要。高兴时可以借酒以抒发情怀,而愁闷时更须借酒以消愁。 二是用于各种礼仪,即古人所谓“成礼”。实质上是调节情绪,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是对文学艺术具有催化作用。古代不少诗人、书法家、画家,往往须在酒后方能吟诗作画、挥毫泼墨,许多杰出的作品甚至是在醉态之中完成的。,四 酒祸与酒禁,酒祸 一是

12、纵饮而早丧 二是滥饮而猝死 三是贪杯罹灾祸 酒禁 商朝,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夏桀因酒色而亡国灭身的教训,制定了禁止当权者纵酒淫乐的法律。尚书伊训载:“制官刑儆于有位者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臣下不匡,其刑墨。”酣歌即酒醉而歌乐,属于“巫风”。如果臣下违反此风,沉湎酒色,便处以墨刑。 西周统治者一上台就特别强调酗酒之害,并制定、颁布了限制酒类消费的政策酒诰。酒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禁酒文献。他告诫人们“刚制于酒”,即坚决地对饮酒加以节制,不能“湎于酒”和“荒腆于酒”。规定不能“群饮”,凡是聚众群饮的,一律抓起来杀头。执法不力、执法不严者也同样有杀头之罪。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已不禁酒,

13、对酒的生产、流通、消费一般都采取放任政策,私人酿酤业得以勃兴。,秦朝统一后,奉行抑商政策,秦律田律中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部佐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即禁止住在农村中的人以剩余粮食酿酒,沽卖取利,这对农民饮酒亦有限禁之意。 西汉文帝时期制定的法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只有在“赐名醣”的日子里才能够会聚饮食几天。 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顺帝汉安二年(143年)都曾先后下令禁酤酒。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都不禁酒。只是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段时间内有过局部和暂时的禁酒。 隋、唐、五代、宋、辽诸代基本上不禁酒。 到了金、元时期,禁酒较

14、为严厉。金朝建立伊始,为了节约粮食,于天会十三年正月(1135年)诏公私禁酒,此为金代的第一次禁酒,成效明显。海陵王即位后,于正隆五年(1160年)再次禁酒,规定凡朝官饮酒的,一律斩首。禁酒如此之严,堪与北魏文成帝的酿酤饮者皆斩相比。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世宗下诏,规定白二月一日至八月终,“并禁绝饮燕,亦不许赴会他所,恐妨农功。虽闲月亦不许痛饮,犯者抵罪” 金史卷7世宗纪(中)。只允许在节辰与祭天日才能够饮宴聚会。宣宗、哀宗时也都有禁令。 元代的禁酒时严时弛。,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元成宗铁穆耳时,其禁酒较为严格,而到了武宗海山时期,禁酒便松弛多了。 明朝虽然也有几次禁酒,但效果不明显,

15、在很多时候,禁令只是一纸空文。 清代,尽管也屡屡颁布禁令,但酒的生产规模却日益扩大,人们日常的饮酒量也不断增加。,茶,一 茶的名称及源头 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唐人陆羽茶经一书的记载,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我国就已有饮茶的习俗了。这虽不是事实,但由此可知我国饮茶历史的久远。不过,“茶”这个字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茶”被写作“槚”或“荼”,俗称“苦荼”。如汉初的尔雅有“荼,苦茶”的解释。王褒的僮约有“武都买荼,杨氏担荷”,“烹茶已具,已而盖藏”的记载,直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茶”仍被写作“荼”。只是到了唐代,人们才把“荼”字减去一划,把这种植物正式叫做“茶”。如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中有“

1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这“茶”就不再写作“荼”或“杠”。茶有许多别称,唐人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杠,三曰蘐,四曰茗,五曰荈。”,神农本草说:“神农尝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一传说故事说明,茶最早是被先民们作为药物来使用的。 至少在三国时期,人们便开始大量种植、采制,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如三国志韦曜传说,吴国主孙皓纵酒狂饮,宫廷中的酒宴常常从早到晚,赴宴的人至少须喝7升酒,否则就要受到处罚。大臣韦曜不胜酒力,只能喝3升,孙皓便“密赐荼薅以当酒”。这是史书中作为饮料饮茶的最早记录。由此可知,在汉代已经开始出现了饮茶,风。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稍盛。本草衍义:“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茶和茗均为茶叶的嫩芽,温峤一次就给皇帝贡献了1300斤,这一方面说明其贡礼之重,另一方面也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