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1436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构建高效的试卷 讲评课,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 特级教师 王心广,于漪,“一堂讲评课选择几个学生未思之处逐层深入地进行点拨,不仅使课的容量充实,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灵敏度都进行了有益的训练。”,导 言,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它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

2、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把学习评价的主动权还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角色,是演员;教师是辅助者角色,是导演。,课前,讲评课,课中,课后,教案,试卷分析,自查自纠,卷面分析,合作探究,精彩展示,点拨解剖,变式训练,小结反思,补偿练习,建错题集,考试小结,巩固练习,专题一、讲评课的困惑,困惑一:“我今天讲试卷,没什么好听的” 当教导处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或老师“随堂听课”的时候,上课的老师偏偏赶上执教试卷讲评课,于是他们往往难为情地说:“哎呀,不好意思,今天我是试卷讲评,没什么好听的。”言下之意,试卷讲评课没什么价值,没什么“听头”,没有像

3、公开课、示范课那样有“花色”。 困惑二:备课本中粘试卷=备好课 教导处检查教师备课本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在备课本中总有几节课,老师们是一张试卷一“粘”了事,没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由于复习课多,备课本看起来更是厚厚一叠。我们总是戏称这些教案为“三无产品”。“粘”一张试卷,真得算是备好课了吗?我们老师的试卷讲评水平真得到了信手“粘”来的水平吗?,困惑三:让人昏昏欲睡的讲评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俨然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评时不分轻重,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惟恐学生听不懂。而学生坐在位子上,听得是云里雾里,成绩好的同学尚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成绩差的干脆是呼呼

4、大睡,大多数学生忙于动手做笔记,没有时间动脑思考“为什么我会错”、“为什么这题要这么做”、“我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专题一、讲评课的困惑,专题一、讲评课的困惑,困惑四:“学生真笨!” 有的教师由于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新账老账一块算”,在讲评时一味指责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将学习态度端正程度绝对等同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在讲评时一味指责学生不够聪明,“这一点怎么没想到”,“那一点为什么没看到”,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学生听得是胆战心惊,在课堂上连手都不敢动,惟恐老师迁怒于己,课堂上“安静”的可怕。,概括起来试卷讲评课常见的问题,1不及时办事拖拉、效果大减 2不备课不知目的、不知考情

5、 3无重点一题不漏、平铺直叙 4少拓展就题论题、缺乏拓展 5轻过程偏重答案、忽视思路 6缺表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 7一刀切不顾学情、方法单调 8一言堂包办代替、轻视主体,专题一、讲评课的困惑,专题一、讲评课的困惑,以上种种,可见我们的教师对于讲评课不够重视,讲评前没有认真充分准备,讲评后没有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试卷讲评时,长期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小心翼翼地、不厌其烦地甚至不知疲倦地帮助学生“摘果子”,有些教师恨不得把“果子”直接塞到学生的嘴巴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倦。在学习过程中,本应是主体地位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学中重知轻能

6、、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真正变成“学堂”?如何使我们的试卷讲评课高效呢?如何科学地使用考试结果呢?我们陷入了沉思。,专题二、讲评课的原则,1、及时性。认真及时批阅试卷是试卷讲评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如果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相对滞后,那么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因此,应及时将考试的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是取得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针对性。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目才是讲评的重点。讲评时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典型的、学生出错较多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讲解。,专题二、讲评课的原则,3、延展性

7、。讲解完典型题型后,再拓展些类似的题目,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激励性。充分发挥试卷讲评的激励性功能是试卷讲评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考试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一些考试成绩较差学生,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在讲评时要注意帮他们恢复信心。 5、互动性。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质疑、提问、讲解,再忆考试时的思路,再现考场情景。每次讲评可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答题思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三段(课前准备课堂讲评课后落实)与七步(试卷分析合作探究(错题归因

8、)精彩展示点拨剖析(方法思路)拓展迁移小结反思补偿练习)模式的具体操作,以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有效乃至高效的讲评课堂。,试卷讲评课要避免两种做法:一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二是对、抄答案,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试卷讲深讲透,首先必须广泛收集试卷信息,仔细分析答题情况。基于这一理念,提出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如下:,专题三、讲评课的流程,备阅卷统计,备学生自我分析,备试题分析,备变式巩固,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一、试卷讲评课教案范例,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首先说明试卷的来源,试卷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信息的获得不能仅评主观印象,应该适当进行基础数据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数据的处理

9、,其最终结果最好以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在进行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抽样时必须保证抽样的随机性、代表性、全面性,注意平衡。)本次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阅卷。,二、试卷分析与评价,总体来说,试题偏难,考查过于集中,试题的区分度小,学生成绩分布未按正态曲线。,本次考试难度相对比较大,部分内容涉及到初中、选修模块,没有注重学生的基础的考查,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没有大的代表性,没有准确的反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按难易程度,试题特征如右图所示。,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1)难度:指应试者解答试题 的难易程度,是描述性语言。通常说“这个题目难度大”,就是指该题比较难。 (2)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也

10、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是01之间的量值,难度系数越大,说明题目难度越小。“难度系数”一般分整卷难度系数和单题难度系数。即实际得分规定得分;如果单个考点的单个小题,还有一个简便的公式:P=答对人数参考人数.,(一)难度,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一)难度,(3)期望难度与实际难度。 期望难度:根据应试者的实际情况和考试所要承当的功能,命题时预设的难度系数。譬如:对于选拔性考试,如高考,一般设置期望难度系数为0.55左右,使其能够较好地区分考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选拔的目的。而水平性考试,如高中学业会考一般设置期望难度系数为0.800.90,平时教学质量检测等考试一般设置为0.7

11、00.75。 实际难度:是应试者考试的结果,与应试者实际学业水平有关。通过比较“期望难度”和“实际难度”,可以了解教师教学重点把握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譬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平、模块掌握水平、某种题型的解题能力等一系列问题。,(4)整卷难度分析:了解难度把握(平均分)、离散程度(标准差)、分数段分布(正态分布)、试题得分分布(期望难度的布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学生成绩离散趋势的指标,一般来说,S15时,离散程度就比较大。 计算公式 (S表示标准差, Xi表示第i位考生成绩,表示平均分,N表示考生总数)。,正态分布: 统计规律表明,考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

12、,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因而正常的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成绩分析要求绘制出学生成绩分布的曲线或直方图,以“中间高、两头低”来衡量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的程度。综合考察标准差与平均分以及成绩分布的曲线,可以了解学生成绩的分化程度、分布密度等情况。,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二)覆盖面,高一年级,由于实行国家的新课程标准,我们大部分省份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比如作为高中一年级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应该做到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高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本次考试,知识点的覆盖面如右所示。,从大知识点来看,覆盖比较全面,但不均匀,从分布来看,偏重大气、公转,从小知识

13、点来看,部分未考查到,如:天体、自转规律、昼夜更替、外力作用等,有些题目存在重复现象,如自转偏向等,还有部分知识不应属于本次考查的范围,其比例占到6%。,1、整卷难度分析:了解难度把握(平均分)、离散程度(标准差)、分数段分布(正态分布)、试题得分分布(期望难度的布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2、难度层次分析:通过对“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了解学情把握、教学定位是否准确等问题。 3、知识结构分析:通过对知识板块得分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板块的掌握结构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4、题型得分分析:了解“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的解题能力水平。 5、命题质量分析:考

14、察试题区分度,了解试题质量以及考试结果的信度水平。 6、相关性分析:通过研究某些特性的个体与整体的相关系数,进行该特性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如女生群体与整体的相关性分析。,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三)试卷分析的内容,二、试卷分析与评价,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1)设置期望难度系数等初始数据:,1、期望难度系数的参考量表:,一般适合高考命题或高考模拟考命题要求。(表1),常规教学要求(表2):适合平时教学质量检测。,水平性测试(表3):适合毕业考或高中学业会考命题。,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2)收

15、集数据:,利用下表,收集每个学生每题的原始得分,以备数据分析使用。,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3)数据统计与试卷分析:利用Excel或试卷分析助手统计得到所需数据以及相关图表。以上表为例:,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 试卷平均分为66(满分100),实际难度系数为0.66(期望难度系数为0.60),说明学生实际成绩比教师的期望稍理想,且成绩呈正态分布(上图);标准差为18.8615,说明成绩有一定程度分化。,1、整卷难度分析:,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试题难度以及区分度分布:,上述图表说明,试题的难

16、度分布与预期的基本吻合,但是,第5题的区分度太高,结合“知识结构图表”,说明后27%学生该题的解题水平很差,而第1、4、题区分度太低,说明学生整体对“较难题”的解题能力差。,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2、知识结构分析,根据上表,说明“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向量资源开发”、“区域发展”等知识的掌握比预期要好,而 “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等方面内容的在今后教学中还需加强。,“容易题”得分不理想,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很抓落实。,专题四、讲评课前准备,二、试卷分析与评价,(四)试卷分析的步骤与操作方法,3、难度层次分析,4、题型得分分析 选择题的得分情况不理想,可能是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未正确掌握,需要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经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定量与定性的一些结论,若能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